核心提示:中山路是咱青島市唯一一條具有百年歷史的商業老街,曾躋身全國十大商業名街之列,曾是咱青島人心目中的「街裡」。可花無百日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山路的輝煌漸行漸遠,時至今日,雖然眾商家和相關主管部門都在努力復興,遺憾的是昔日輝煌依然沒能在期待中重現。為何?突破口在哪裡?昔日到底有多輝煌?
中山路商圈 百年老街期待覆興
中山路是咱青島市唯一一條具有百年歷史的商業老街,曾躋身全國十大商業名街之列,曾是咱青島人心目中的「街裡」。可花無百日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山路的輝煌漸行漸遠,時至今日,雖然眾商家和相關主管部門都在努力復興,遺憾的是昔日輝煌依然沒能在期待中重現。為何?突破口在哪裡?昔日到底有多輝煌?消費者和相關專家將給我們答案。
商圈印象——「一二一,上街裡」
據介紹,中山路商業街始建於1898年德國佔領時期,建成於1901年,到20世紀初期,中山路就逐漸形成了以商業為主,兼有貿易、金融、旅館、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的商業區,銀行、商鋪密布 ,酒店、戲院林立,車水馬龍 ,人流如織,其繁榮已達極致,一時之間,中山路成了青島市眾多商品和服務的唯一供給所。在黃金髮展期,到中山路購物,被稱為逛街裡。青島有童謠這樣唱道:「一二一,上街裡,買鉛筆,買橡皮,再買一個泥老虎,咕嘎咕嘎兩毛五」。對孩子們來說,逛街裡等於過節。
今年33歲的金翔,家就在中山路老城區。她仍然清晰記得中山路在上世紀80年代的繁榮景象。「那時,只要說逛街,腦子裡閃過的就是中山路,好多人都這樣。那時的中山路可牛了 ,聚集了青島最大的商場以及N 多的老字號,中山路國貨、東方貿易大廈、春和樓、亨得利、盛錫福、天真攝影、劈柴院……」金翔告訴記者,「穿的,用的,吃的、玩的,就是逛上一整天都不覺得累也不覺得夠。那時,一到周末或者節假日,中上路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買東西都要擠要排隊。」
商圈現狀——昔日繁榮今不在
就是這樣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人氣一路走低,直到現在依然旺盛不起來。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中山路的日均客流量只有3萬左右,而1995年這一數字超過10萬;2006年中山路年銷售額只有不到20億元,與1995年的50億元也相差甚遠。
「之前整日裡人擠人的國貨、東方貿易大廈現在可用門可羅雀來形容了。品牌不全,檔次偏低,賣相土氣,價格高低不一,賣場又狹窄,東西都能隨便砍價、講價了,雖然天天、月月都在搞打折活動,但客流量依然很少 。」金翔說。雖然主管部門近幾年也一直致力於它的復興,但結果差強人意。被稱為中山路中流砥柱的——第一百盛,商品的檔次、品類以及相關的硬體都不錯,客流量也相對不錯;2010年春天新進駐的悅喜客來,擁有6.5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融合購物、餐飲、娛樂、超市等於一體,其客流量和交易額也在逐步攀升,但個別商家的紅火,並不足以帶火整個商圈。「我現在要麼不去 ,要去也只逛超市買東西,商場的話,我一般只看看鞋之類的,服裝基本不看,在售的品牌知名度不夠高,都不知道是幾線品牌,但價錢卻動輒上千元。」家住在熱河路的王女士告訴記者。
除了商場、商品本身的問題,造成中山路現在此種境況的原因,悅喜客來商場總經理張文英認為,這與整個商圈內的業態相對單一,以中低端的百貨為主,缺乏娛樂、休閒、影像等場所有很大的關係。青島第一百盛店長王忠群則認為,商圈功能不夠健全,各業態的商業模式相對老舊,創新不足、附近居民購買力低是制約中山路商圈發展的瓶頸所在。
商圈發展——未來復興仍有戲
雖然現在中山路不似從前那般繁榮,但張文英表示,她對中山路的未來發展仍然持樂觀態度。「海底隧道、跨海 大橋的貫通,不僅能使青黃相連,還方便了黃島甚至膠南、日照等地的消費者到中山路來消費。再加上地鐵時代來臨、西部舊城改造快速推進、中山路振興工程等利好背景,中山路商圈的未來發展還是很有希望的。」張文英告訴記者。同時,隨著小港、雲南路等西部老城區動遷改造的完成,商圈內的居民結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商業結構都將因此而改變,必定為中山路帶來大量新生購買力。
採訪中,王忠群也對中山路商圈的復興表現出了極大的樂觀態度。但她也同時表示,中山路商圈想要復甦,首先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中山路離青島的標誌性景點棧橋很近,離青島火車站也不遠,而輪渡碼頭、膠州灣海底隧道的出入口也都在中山路商圈內,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有著較大的發揮空間,其次各商家要積極配合好政府主導的改造計劃。」她說,「另一方面,各商家也要強化內部管理,突出各自的經營特色,找準定位,多舉辦一些有創意的能引起消費者共鳴的促銷活動。」 那時,只要說逛街,腦子裡閃過的就是中山路,好多人都這樣。
--消費者金翔
臺東商圈 島城旺角卡在交通
臺東商圈,不僅在青島乃至在全省、全國都享有盛譽,有青島的「王府井」之稱,更有「國際金街」的認證。平日裡每天客流量約20萬人次,周末達到30多萬人次,節假日近50萬人次……這還僅僅是臺東三路特色街「一橫七縱 」範圍內的客流數據。範圍擴大到整個商圈,客流量會有多大,可想而知 。
商圈印象——從農貿市場到現代商圈
臺東商圈人氣的旺盛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據了解,上世紀三十年代,面積不大的臺東,卻擁有青島三大市場之一的臺東商業市場。商業市場又細分為素菜市場、魚肉市場、洋雜貨鋪、估衣鋪等,並設有戲院、落子館、說書場。店鋪一個挨一個 ,商業氣息非常濃厚,人頭攢動。上世紀九十年代,臺東商圈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1994年,在全市新一輪的行政區劃調整中,市委、市政府將原市北區、臺東區合併,設立新的市北區。同年,利群商廈竣工營業。不久,在市北區提出的「商業興區」戰略中,臺東三路作為市北區特色街之一被重新打造。隨之而來的是,2001年,臺東萬達廣場建成,使臺東商業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之後許多商家看到了臺東蘊藏的巨大商機,大量的專賣店、超市等紛紛入駐。
在臺東長大的辛娜見證了臺東商圈的這次跨越式發展的盛況。「雖然在1994年之前,臺東的人氣就很旺,但都是臨街小店,吃的、穿的、用的應有盡有,沒有現代化的百貨公司和裝潢考究的專賣店,也沒有大的綜合性超市,有點兒現在城鄉接合部的感覺,也有點兒像農貿市場的樣子。直到1994年的樣子,利群商廈來了,緊接著萬達廣場、時代廣場也來了,李寧、真維斯之類的品牌專賣店也跟著來了,才慢慢有了現代感;人氣也更旺了,記憶中最有意思的畫面是當年必勝客開業,排隊都排到了馬路上,太壯觀了。」辛娜告訴記者。
商圈現狀——怎一個「堵」字了得
有了上世紀90年代的跨越式發展,臺東商圈火上加火。輻射面積不大的臺東商圈,目前匯集了利群商廈、萬達廣場、沃爾瑪超市、青島眼鏡批發城、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國際國內著名的商業企業。加之各種各樣的潮流店 、小吃店 、特色店,以及啤酒街、婚紗街、民生夜市 ,臺東商圈的人氣想不爆棚都難。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僅臺東三路特色街「一橫七縱」範圍內的客流量,平日裡每天約20萬人次,周末達到30多萬人次,節假日近50萬人次。
「不管是平日 ,還是節假日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臺東,尤其臺東一路和三路上,都是人來人往的,所以有時就覺得逛臺東就是人擠人,而且中檔的品牌店、大型購物商場也不算多,逛著玩或者買點兒日常家用的、或者一些小東西還行,大的物件或者服裝一般不在臺東買。」辛娜告訴記者。
採訪中,利群商廈的總經理助理張洪建和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工商管理教授韓延位皆認為,臺東商圈的行車、停車問題,成了制約該商圈進一步發展的因素。「人流量很大,但交通實在太擁堵了,停車位又緊俏。這兩點使得一些有車的中產階級放棄了來臺東消費。但他們其實是最有消費力的;因為是老城區,又因為價位和品相更吸引年輕人,所以消費者以兩頭居多,但他們的消費力有限。」張洪建告訴記者。談到目前臺東商圈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臺東一大型超市的負責人認為,目前商圈內的商家的經營規模、品牌檔次偏低成了制約其發展的另一因素。「小店太多,現有的大店也以中低檔為主。這樣的結果雖然讓臺東成了平民消費的地方。但一個功能齊全的商圈,是需要高中低檔消費皆有的。畢竟人們的消費水平是越來越高的。」他說,「另一方面,目前臺東商圈建築的密集程度,讓商家失去了拓展的可能性。」
商圈發展——檔次提升刻不容緩
有人說,解決臺東商圈擁堵最根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恐怕就是對這個老城區重新進行徹底規劃與建設,然而,這也是最不可行、投入最大、風險最高的方式;還有人建議將臺東商圈完全變為「步行街」,但這也僅是個美好的設想。兩種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目前看來都不可行,張洪建認為,就目前而言,商圈內的商家只能在提升商家檔次、改善消費環境上下工夫了。「一定要逐步提升現有商品品牌的檔次,積極引進一些高端品牌,以完善現有的品牌結構,比如近兩年,我們在服飾箱包樓層,引進了玖熙、新秀麗等高端品牌。讓高、中、低三個層面的消費者都能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張洪建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張洪建還表示,要完善現有的消費環境、提升商圈的硬體設施、配套設施、衛生條件等。比如之前利群商廈對電梯、廁所進行的系列改造。當然想要破題臺東商圈的發展,還需要大型購物商場的進駐。 記者 文鴻飛
東部商圈 大牌齊聚鑄就「金街」
東部商圈是以香港中路為軸心,向南北輻射形成的商業集中地帶。這裡商場林立、品牌雲集、業態豐富、配套齊全,你可以找到LV、阿瑪尼等頂級奢侈品牌,也能夠品嘗星巴克、哈根達斯等美食飲品;既可以享受到大型超市帶來的便利,還能夠領略到高端百貨帶來的時尚氣息。這就是青島的東部商圈。
商圈印象——東部開發帶來商機
東部地區上世紀90年代之前還是一片村落。道路兩旁都是綠油油的菜地,完全無法想像會有現在的繁華。1992年,青島市政府發布了《加快東部開發建設的決定》,青島東部就此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許多商業巨頭看好青島東部地區未來的發展,積極投身進來。早期進駐的佳世客和家樂福,可以說是拉開了該地區商業繁榮的帷幕。
作為世界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的家樂福,1999年落戶於南京路之初,所帶來的大賣場業態馬上引起了島城市民的關注。據家樂福青島名達店的相關負責人回憶,當時由於顧客太多,結算經常需要排長隊,但即便如此,家樂福每天也還是門庭若市。為了緩解結算排隊久的問題,後期賣場進行了升級改造,把營業樓層擴大至三層,增加了收銀櫃檯。儘管此時的家樂福名達店不論經營面積還是經營品種,在國內家樂福27家分店中都僅排在20名以後,但它卻在2000年創下了埋單量580萬人次的家樂福全球紀錄,同時家樂福青島名達店2000年的銷售額也達到4.06億元,在全國名列前茅。
商圈現狀——大牌雲集鑄就「金街」
目前的東部商圈,是以五四廣場為中心,西起八大關,東至麥島片,南起東海路,北至江西路的全新區域,這裡可以說是青島的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更是商家的必爭之地。這裡既有以海信廣場、陽光百貨、春天廣場為代表的高端百貨,也有家樂福、佳世客等大型超市,還有百麗廣場、萬達廣場一類的城市綜合體、七彩雲南翡翠旗艦店等等的精品專賣店。再加上閩江路雲霄路美食街,燕兒島路酒吧街等餐飲休閒街區的點綴,東部商圈已經發展成為島城商圈中名副其實的「金街」。
市民呂秉婕是一位企業白領,因為工作居住都在東部,所以對東部商圈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她說最吸引她的首先是齊全的商品品牌,豐富的商品品類。在這裡可以找到雜誌上介紹的當季新品,不用去上海、北京也能接觸到時尚的最前沿信息。的確,東部商圈匯集了上千種國際知名消費品牌集聚經營。海信廣場、陽光百貨、春天廣場等作為山東地區最高端的百貨店,主打奢侈品消費,聚集了包括LV、愛馬仕、卡地亞、古馳、普拉達、範思哲等眾多世界著名品牌。這種高端定位的商業不僅滿足了本地區高層次消費群體的需求,還輻射到半島地區乃至整個山東省的高端消費群體,成為東部商圈無與倫比的優勢。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海信廣場銷售額達到11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另外,齊全的配套設施也是讓消費者愛上這裡的原因之一。如作為島城第一家業態完整的MALL的百麗廣場,店內集購物、休閒、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給了消費者更多購物之外的新鮮體驗。
商圈發展——青島第一商業名片
根據2012年青島市商務局的建設導向意見,本市商業網點規劃建設要按照集聚發展、提升功能、增強輻射、便民利民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核心商圈、商貿集聚區、特色商業街和社區商業設施的建設,這無疑吹響了東部商圈再次升級的號角。
意見中指出,本市將圍繞東部商圈,在奧帆基地以北區域,加快金街廣場等地下商業街區和福州南路購物中心項目建設,與現有海信廣場、百麗廣場等高端商業設施有機結合,打造青島市核心高端商貿集聚區,成為地標性核心商圈,將東部商圈塑造成城市商業品牌。而地鐵的開通,更將為東部商圈帶來利好。根據目前的規劃,位於東部商圈的五四廣場和浮山所都將有地鐵站點。通過建設地下商業街區或通道,實現商場與地鐵站點的聯通對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利。
有業內人士提出,除了硬體設施的不斷升級改造,文化氛圍的提升也是東部商圈所面臨的問題。現在東部商圈已經有了足夠的商業氣息,但是在文化建設方面與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國內頂級商圈相比還略顯不足。現在,許多商家也逐漸意識這種差距,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如海信廣場推出的「夢服務」個性化服務體系,陽光百貨所奉行的「以文興商」的理念和春天廣場的「白金秘書」服務等,都是對自身文化的精煉與提升。百麗廣場總經理梁漢瑞曾表示,現在如何把商圈做出特色,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沒有特色對消費者而言就沒有吸引力,沒有聚客的能力。
期待未來的東部商圈,不僅是高端、時尚、繁華的,更是人性、便利、快捷的,更希望在各方努力下,將東部商圈打造成為國際化青島的第一商業名片。
李滄商圈 中心商圈靚影初現
李滄區作為青島北部的交通樞紐,目前中心商圈的地位已經日漸顯露。先有李村大集,後有利客來、北方國貿、維客等零售業改制並建起特色鮮明的商業設施,伴隨著商圈的整體擴張,其輻射範圍、商圈定位、商業檔次等進一步提升,隨著萬達廣場、偉東·樂客城 、銀座等高端商業項目紛紛進入李滄商圈,李滄中心商圈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商圈印象——商場較少檔次偏低
李滄商圈的歷史溯源可至明代的李村大集,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後期李村就是聲名遠揚的集市重鎮,青島解放前李村大集更是躋身山東省「四大集市」之列。它帶動了李村現代商業的萌動,輻射影響了李滄區整個現代商業的發展,為李村商圈的形成發展奠定了基礎。時至今日,李村大集依然火爆,而新商場、新商業模式的出現,讓這裡依然保持了過去的熙熙攘攘。
提起過去的李滄商場百貨和休閒環境,在京口路長大的黃女士頗多感慨。她說,十多年前,李滄商圈的商場就是嶗山百貨、利客來和北方國貿這三家,家人購物也是集中在這些商場或者步行街周邊的小店。與現在相比,那時候商場的品牌和品類也沒有這麼多,最重要的是商場裡缺少休閒娛樂場所,去商場就是買東西,小孩子去了也沒地方玩。另外,在黃女士的印象中,10年前的李滄商圈也相對混亂、擁擠。黃女士說,十幾年前的李村,讓人感覺相比中山路和臺東商圈檔次低許多,就是一個「集村」。年輕一點的姑娘因為愛時尚,常常乘公交車輾轉到中山路或者臺東去逛街淘衣服。
商圈現狀——巨頭齊聚 品質提升
近兩年,隨著李滄商圈的不斷成熟和發展,這裡已經成為商業巨頭雲集、消費者眾多的中心商圈。據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李滄商圈的商業涉交額達到250億元,商圈客流量日均8萬左右。中海、萬達、銀座、蘇寧、偉東、寶龍、百通等一線商業巨頭紛紛在商圈落子,投資總額高達300億元。其中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分別在此擴建連鎖,寶龍城市廣場等商圈新貴也相繼營業。由萬達集團投資打造的第三代商業地產項目——李滄萬達廣場已全部封頂,將於9月底正式營業。擬打造亞洲首個河谷主題購物公園的偉東·樂客城項目主體已封頂,將於年底前開門納客。另外,李滄銀座廣場項目、中央公園等項目正在加快向前推進。
據李滄寶龍購物城市廣場總經理兼李滄寶萊百貨總經理張繼寧介紹,李滄寶龍城市廣場位於李村商圈未來的中心,是涵蓋了大型購物中心、商業步行街、國際社區 、酒店公寓、商務酒店等多種業態的城市綜合體。「顧客到店裡來,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讓消費者去選擇購買什麼商品,更主要的是想讓消費者感受到和體會到這裡是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張繼寧告訴筆者。由偉東置業投資的樂客城將於今年年底納客,據青島偉東置業集團副總裁王景東介紹,樂客城囊括了精品百貨、國際影院、水景主題購物中心、名品步行街、兒童遊樂中心、星級酒店、高尚住宅等多種建築形態,它將給李滄市民帶來「購物公園」的體驗模式。另外,ZARA、絲芙蘭、H&M 、C&A等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國際品牌也紛紛進駐樂客城,這也表明了這些品牌對李滄區商業環境的認可。
作為李滄區本土商業大鱷的維客集團和利客來集團,為適應李滄商圈消費者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也分別在近期做出了調整和應對措施。據悉,維客集團近日對嶗山百貨進行了商場升級改造,同時在新改造的滄口老城區開設滄口公園店,成為推動商圈繁榮和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
與嶗山百貨比鄰而居的利客來購物中心,也在綜合體不斷進入的情況下,依託集團物流的採購優勢,控制價格成本,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線。尤其是在家電領域和黃金珠寶方面有著鮮明的優勢。據利客來購物中心總經理蘭秋平介紹,利客來黃金珠寶在深圳就有四家加工廠,在黃金珠寶專營、自營方面走出了第一步,這也使利客來購物中心在李滄商圈內有了獨具特色的亮點。
商圈發展——打造商貿集聚示範區
據李滄區委宣傳部相關人士介紹,未來李滄商圈將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2014青島世園會、鐵路青島新客站建設為契機,啟動「迎辦世園會、建設新李滄」三年大發展行動,緊緊圍繞「擁灣樞紐、生態商都」發展定位,依託中心商圈為核心,以地鐵M3、M2號線匯集李村為引擎,將李滄現代商貿區打造成輻射半島富有特色的「一站式購物天堂」,國家級商貿流通集聚示範區 。青島商貿集聚示範區是指金水路以南、黑龍江路以西、青山路以北、重慶路以東,約8平方公裡的範圍,將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支撐,以中心商圈整體品牌形象推廣和交通組織規劃編制實施為保障,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配套發展商務辦公、星級酒店、中介服務等產業,打造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商貿集聚區 ,為李滄區市民打造更加幸福、宜居、活力的大李滄生活環境。
嶗山商圈 步入升級「快車道」
早在2010年,嶗山區常住人口總數已經突破37萬人,這樣一個蘊藏著巨大消費潛力的黃金寶地,在島城各大商圈的發展演進中卻一直扮演著配角,但是隨著島城商業新一輪的開疆拓土,嶗山商圈也頻出大動作,大拇指廣場的開業、鵬麗南華項目如火如荼的建設步伐,商業業態的不斷豐盈,都讓我們期待一個全新的嶗山商圈。
商圈印象——購買力曾大量外流
回憶起過去的嶗山商圈,最讓人尷尬的是幾乎沒有代表性的商家。2010年前嶗山區已經投入使用的大型商場僅有樂天瑪特和麗達百貨兩家,而根據嶗山區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數據顯示,麗達、樂天商場的開業雖然填補了嶗山區綜合性購物場所的不足,但是與汽車零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68%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兩家大型商場零售額所佔比重太低,前三季度僅佔到5.8%。實際上包括利群、利客來、海信廣場等商家登記在冊家住嶗山區的會員不在少數,而且家樂福等超市還特意為嶗山區居民開通了購物班車進行接送,嶗山區的購買力外流至李滄商圈、東部商圈甚至更遠的臺東商圈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居住在海爾東城國際的李莉表示,嶗山區是個宜居的地方,但購物就不是那麼方便了,大型商場少,而且休閒娛樂等商圈配套設施幾乎為零。久居嶗山區34年的宋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嶗山人,因為從事商品零售業,所以對嶗山區的商業發展格外關注。據他介紹,2008年前嶗山區根本就不存在商圈的概念,由於地域面積較廣,區內居民居住相對鬆散,嶗山區的商業發展相對緩慢,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嶗山區還處在供銷社的階段,當時的大件採購大多要通過供銷社才能買到,而日用品就只能等著每隔5天一次的北宅大集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批發部」在嶗山區大幅拓展,維客、利客來等加盟超市遍地開花,但是由於這些店主要是加盟形式,所以在採購、品類設置等方面都不具備優勢,而且商家的加盟門檻比較高佔用資金較大,所以到2010年其拓展腳步逐漸慢了下來。而對於嶗山區的老住戶來說,日用品還是在小區解決比較方便,而真正每周一次的大採購,李滄商圈是大家的普遍選擇。
商圈現狀——新業態順勢而起
實際上從目前嶗山商圈的總體結構分析,我們很容易找到嶗山區購買力外流的答案。超市和傳統百貨業態是目前嶗山商圈的核心力量,兩種業態僅限於日常消費,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體驗式消費、一站式消費的訴求,嶗山商圈需要強化商貿氛圍,優化商業業態的組合和構成。而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嶗山商圈引入了大型商業綜合體。
據上海證大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裴鑫介紹,大拇指項目早在2005就選址在嶗山區,那時的嶗山區還沒有大型商業項目,相對來說常住居民的總數也不大,作為一個22萬平方米的綜合體項目,可能在外人看來是一個風險很大的投入,但是大拇指在前期對嶗山區的居民消費情況、區域整體規划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總面積70.47公頃的嶗山區商務區定位於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這給證大·大拇指廣場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客群支撐。自今年5月26日試營業以來,日均100萬左右的營業額也說明了大拇指作為綜合體業態,在嶗山區有著廣闊的前景。在建的鵬麗南華項目,也將在未來充實嶗山商圈的陣營。據青島鵬麗南華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皮建設介紹,這是一個17萬平米的大型綜合體項目,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其前期的建設規劃中加入了很多時尚元素,炫酷的色彩、前衛的風格、別具一格的用材都將讓人眼前一亮。
青島大學市場學系副教授葛樹榮則認為,隨著嶗山商圈商務人群和居住人群的逐漸增多,市場已經積聚了足夠的購買力和消費需求,在滿足日常消費的基礎上,商圈的功能性、服務性必須升級,而綜合體項目恰如一個生活方式的載體,集合了娛樂 、休閒、購物於一體,適應了消費的需求,而嶗山商圈也應該抓住契機,走入升級發展的快車道。
商圈發展——「品」字形畫出未來
實際上大拇指廣場的成功也驗證了嶗山區商圈的含金量,而嶗山商圈將帶給我們的驚喜遠遠不止這些!目前,嶗山區正在著力建設山東頭區域、嶗山區政府南側中央廣場區域、海爾路北端遼陽東路區域的三大商圈,而這個「品」字型的商圈格局 ,不但將滿足嶗山區居民的消費需求,而且將完善區內的商業布局 ,走出一條具有嶗山區特色的商業發展之路。
據嶗山區商務局商貿流通服務中心主任王海寧介紹,嶗山區的商貿業規劃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滿足區內消費及生活需求的大型超市和綜合體項目;另一方面是要體現區位優勢,將山東頭商圈打造為山東半島的龍頭商業區。據了解,目前嶗山區規劃的商業項目有望達到40萬平方米,特別是位於秦嶺路的金嶺尚街、麥島海鮮街改造項目、極地海洋世界附近的餐飲酒吧一條街等,都將成為嶗山區商業的特色名片。
城陽商圈 潛力無限大有可為
城陽區地處青島市北部,是進出青島的北大門。城陽1994年設區,由於歷史的原因,商業設施相對缺失,使得城陽的商業氛圍一直偏弱。多年來,「在城陽掙錢,到李村消費」成為城陽人的無奈。但近幾年,隨著一系列商業地產項目的落地,加之城陽近年來火爆的樓市,使城陽的人口迅速膨脹,城陽消費者購買力日漸增強。
商圈印象——掙在城陽花在李村
山棟美在城陽居住了整整十年。談起數年前的城陽,她仍有所感慨:「那時候購物太不方便了。可選擇的只有西部的批發市場跟國貨,許多東西的採買都要去即墨或者李村。由於那時候只有國貨一家超市,沒有人跟它競爭,相對商品價格也是比較貴的。」近年來,山棟美也發現了城陽的悄然變化:「印象中應該是2005年前後吧,許多商場開始進駐城陽,到現在家佳源、利群、大潤發、沃爾瑪、利客來等許多商場都在城陽有店,買東西可選擇的餘地大了,商品品類也多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可以貨比三家之後再購買了。」
商圈現狀——四大商業中心齊頭並進
城陽區西部區域是城陽的第一個商業中心,它以城陽蔬菜水產品批發市場、商貿城、國貨、利客來城陽購物中心為載體,也是城陽最早商業布局的一個標杆;北曲商業中心則是伴隨著利群的開業,家佳源的入住、中聯電子信息城進一步聚集了人氣;文陽路的寶龍城市廣場商業中心,則以春天奧萊、中影國際影城、福朋喜來登酒店為主要載體,為居民提供一個全新的消費和遊樂環境;7月7日正式營業的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的東方城購物中心,與盛文集團奧特萊斯、國際工藝品城共同形成了城陽第四大商業中心。
參看城陽商圈發展歷程可以發現 ,城陽的商場已經漸漸由前幾年的超市模式開始向綜合性購物中心轉變,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購物需求,高檔消費也日益增長。
最早進入北曲打天下的商家是家佳源城陽購物中心。由於建設伊始城陽區的公共運輸沒有市區方便快捷,當時他們就規劃了可同時停放三百多部車輛的大型室內外停車場。利群集團是市場認可度極高的青島本土商業品牌。利群集團城陽購物廣場總經理都淵表示,目前利群的消費群體主要以中青年客群為主,他們購買力較為紮實,而利群現在的商品結構也是根據這部分客戶的需求在調整。青島春天奧特萊斯則是寶龍城市廣場小商圈的代表。它與寶龍樂園等諸多業態相輔相成,以全場低至1折的國內外名品精品和大品牌的經營特色吸引島城市民前往採購。
作為7月份剛開業的全業態大型購物中心,東方城坐落在黑龍江路上。作為構建青島立體交通網絡重要幹道的黑龍江路,每天車流、人流眾多,為該區域的商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鑫江東方城總經理馬建平表示,城陽的各個區域有自己固有的顧客群,就東方城的位置而言 ,計劃對以往舍城陽而前往李村購物的消費群體起到「狙擊」的作用。對於位置的選擇,盛文奧特萊斯的想法與東方城不謀而合。盛文奧特萊斯副總經理邵梅冰介紹,當初的選址也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些因素,她認為,比起市區已經成熟的商圈來說,城陽的發展空間更大,對商家的吸引力也就更大。邵梅冰也分析了近兩年來盛文奧特萊斯的消費者變化,以往的客戶群體以城陽、李滄消費者為主,今年的銷售數據顯示,嶗山區的消費者增長迅速。
商圈發展——潛力巨大有待挖掘
據了解,目前城陽區共有營業的商場、專賣店25家,其中,大型商場13家,中型商場8家,專賣店4家。寶龍大潤發店、特易購城陽購物中心、金地世紀城正在施工建設,在建大型專業市場3處,經營範圍涵蓋了鋼材、農副產品、飾品成品、飾品配件、建材、汽車、家居等產品。
諸多商家選址城陽,對已有商家來說,既是競爭,也是機遇。都淵表示,通過對近幾年利群城陽購物中心的發展分析,相信城陽將會發展成為第二個李村商圈。面對外來競爭,都淵說,每家商場都有自己的業態定位 ,利群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穩固自己的現有客群,發展會員制,對現在的特色經營進一步完善。她分析由於城陽建區較晚,區內居民消費習慣還在改變的過程中,還是有不少居民在外部商圈消費,如何將這部分分流人群吸引到本土商圈消費,這也是未來城陽商圈所有商家的主要課題。但無論如何,城陽商圈的消費潛力都讓人刮目相看。今年上半年,城陽區消費品市場保持穩中有增的發展勢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43億元,同比增長23.6%。重點監測的10大商場上半年實現營業額 9.1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家佳源上半年實現營業額 1.6億元,同比增長10.7%;利群實現營業額 2.0億元,同比增長3.7%。
好文章,支持一下!
好文章,收藏起來!
本文轉載來自:半島都市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你可能感興趣
進入高速發展的地鐵時代,山東商業格局如何改寫?而尚無地鐵的城市,又是如何依靠交通來刺激商業格局變化的?
關鍵詞:地鐵商業臺東商圈 2020年01月03日
在如今這個流量即熱度,熱度即客流的消費時代,明星參與商業項目的活動已經成為不少商場和品牌的重要宣傳方式。
關鍵詞:融創茂東方影都 2019年09月12日
贏商網根據青島知名商圈的暑期重點項目活動進行簡單分析,看島城各大商圈面對暑假這個黃金時節,如何各出奇招吸引目標客群。
關鍵詞:兒童兒童業態 2019年08月02日
贏商網獨家策劃《商業的力量》系列報導,走讀全國9省14城,領略現代商業帶給每座城市的蛻變,探索發現城市商業的力量。
關鍵詞:即墨古城臺東步行街 2019年07月09日
贏商網將青島地鐵目前已經開通的4條線路所串聯起的31個商業項目地圖進行詳細解讀,以此來探究青島地鐵商業的發展。
關鍵詞:地鐵商業地鐵 2019年07月04日
贏商網將通過梳理幾個城市中大型商圈中的典型項目,來探究山東那些知名商圈的發展。
關鍵詞:海上嘉年華吾悅廣場 2019年05月23日
贏商網將通過梳理幾個城市中大型商圈中的典型項目,來探究山東那些知名商圈的發展。
關鍵詞:萬象匯利群 2019年05月14日
贏商網將通過幾個城市中大型商圈中,一街之隔的新項目和成熟項目的對比,來探究山東那些知名商圈的發展。
關鍵詞:萬達廣場卓越大融城 2019年0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