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性健身來說,往往更加關注下肢的肌肉,尤其是臀部。確實,臀部肌肉練好了對於整個身材的挺拔度都非常有幫助。然而,網上有一句話叫做「美不美,看大腿」。所以,女性的腿部肌肉也是不能忽視的。
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深蹲硬拉的重要性,在訓練中也許都會安排這些動作。因此,往往許多女性朋友的大腿前側肌肉都會比較緊實。但其實大腿內側的肌肉也是不能忽視的,如果不注重它的訓練,你的大腿內側就會比較松,對於整個腿型都有影響。那麼在今天的內容裡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內收肌群,以及如何練好它讓你的大腿內側更加緊緻。
認識內收肌群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大腿內收肌群還是比較大的,由四塊肌肉組成,它們分別是恥骨肌、長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從左到右)。
恥骨肌是大腿中間室的肌肉,為平整四方形肌肉,位於大腿上側和內側前部。它起自恥骨上支,附著在股骨後表面,主要功能除了能使大腿內收外,還能屈大腿。
長收肌(裡面還有短收肌,這裡忽略了)是大腿中間室收肌肌群的一塊肌肉,是3塊收肌中最為表淺的。它是一塊三角形的肌肉,所處平面與恥骨肌相同。它起自恥骨前方,附著在股四頭肌和大收肌之間的粗線,主要功能除了能使大腿內收外,還能向內旋轉大腿。
大收肌(裡面還有小收肌,同樣忽略了)也是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它起自恥骨下支、坐骨下支和坐骨粗隆,附著在粗線上的內側唇,功能與長收肌一樣。
最後就是股薄肌,大家可以看到它非常小,是大腿內側最淺表的一塊肌肉,也是構成「鵝足」的三塊肌肉之一。它起自恥骨聯合的下半部分和恥骨弓的上半部分,附著在脛骨上中軸的內側面。主要功能除了能使大腿內收外還能在膝部彎曲小腿,並向內側旋轉小腿。
只有了解這些肌肉,才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鍛鍊它們。
內收肌的重要性
1.損傷的預防
單獨訓練內收肌可以更好地預防腹股溝拉傷。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的運動會涉及到要求你衝刺或者改變方向,那麼你應該更加關注內收肌的力量。
2015年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獻表明,內收肌力量是運動中腹股溝損傷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1]。有趣的是,對職業冰球運動員的研究還發現,如果他們內收肌的力量小於外展肌力量的80%,那麼他們承受腹股溝拉傷的可能性會是正常人的17倍[2]。
雖然你不是職業冰球運動員,但是腹股溝拉傷在健身房和生活中都非常常見,而且拉傷後很難恢復。
2.屈髖和伸髖
在許多常見的動作中,比如跳、衝刺、深蹲和硬拉,我們的髖關節都會屈曲和伸展。臀大肌和膕繩肌是主要的伸髖肌群,但是內收肌也能幫助伸髖。因此,強化內收肌也能提高其他運動的表現。
3.改善旋轉爆發力
內收肌內旋和外旋髖關節的能力與旋轉力直接相關。因此,那些需要旋轉力量才能表現出色的運動員,通過加強內收肌的力量,將會受益匪淺。
為什麼深蹲和硬拉不足以刺激到內收肌?
許多人認為,我只要在深蹲和硬拉時站寬一點,就不用單獨去練內收肌了。其實在我剛開始訓練時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練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的大腿內側依舊比較松。
但實際上,如果你想要大腿內側更加緊緻,還是需要單獨加入大腿內側的訓練。
確實有研究發現,在做槓鈴深蹲時,髖關節外旋幅度越大,同時加上更寬的站距,就能夠提高內收肌的活性[3]。而且當重量越大時,激活越明顯。然而,其他研究表明,與專注於大腿內側的動作相比,無論是深蹲還是單腿的動作,大腿內側的最高激活程度都不如專項動作[4]。
換句話說,加入一些內收肌的孤立訓練能夠讓大腿內側的刺激更加完整和高效。
如何讓大腿內側更加緊緻?
如果你所在的健身房有大腿內收肌訓練器械,那麼你就可以去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條件,也有不少小仙女是在家裡練的,因此下面我介紹的更多的是徒手訓練訓練,隨時隨地都能完成。
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大腿內側肌肉都比較薄弱,我建議大家先做前面兩個動作打基礎,然後再做後面的動作。
動作1:側平板撐+抬腿
動作要領:先做一個側平板支撐的姿勢,從頭到腳人是一條直線。然後一條腿懸空,做一個屈髖的動作,另一條腿支撐,保持不動。
這個動作不僅僅能夠改善你側平板支撐的力量,還能強迫你使用上面那條腿內收肌的力量來穩定住:。每條腿做2-3組,每組8-15次,每一次重複頂端停頓1-2秒。
動作2:側臥剪刀腿
由於上一個動作專注於上面腿的內收肌群來維持姿勢,這個動作就更加側重於下面腿的內收肌群。
動作要領:側躺在瑜伽墊上,先抬起一條腿,保持不動。注意抬起的這條腿不要往前,也不要往後,是豎直向上抬起。保持上面這條腿不動,然後下面那條腿的內收肌主動發力往上抬,就跟剪刀一樣。頂峰兩隻腳可以碰到一起,停留1-2秒。
每邊做2-3組,每組12-20次。注意:這個動作做起來比看起來要難不少。
當你能夠以良好的形式完成上面兩個動作的規定組數和次數時,你就可以進步到下面的動作了。
動作3:哥本哈根髖內收
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名字比較怪,但是這不重要,有研究表明這個動作對於訓練大腿內收肌群非常高效[5]。
動作要領:找一個上圖這樣的跳箱,如果你在家就使用一把椅子。上面一條腿屈膝,放在椅子上方,如果感覺不舒服可以放瑜伽墊或者毛巾在上面。整個人側著,一隻手撐地,然後用上面腿的內收肌發力將整個人向上抬。與此同時,下面那條腿也向上抬,觸碰到椅子頂端,停頓1-2秒,然後放下來。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同時訓練到兩條腿的內收肌。
當然,你還可以將這個動作分開來做,先做上面那條腿就是這樣的:
如果上面的腿保持不動,只練下面那條腿就是這樣的:
其實在這個動作中,雖然上面的腿沒有動,但是也需要等長收縮來發力。
至於組數和次數,我推薦每條腿做2-3組,每組做8-15次重複。
動作4:哥薩克深蹲
大多數健身動作都是在矢狀面,這個動作位於冠狀面,是一個非常棒的內收肌訓練動作。它對你的髖關節靈活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如果你感受到限制,不要過分追求幅度而犧牲動作質量。
動作要領:雙腳分開大約兩倍肩寬,腳尖外八。挺胸收腹,臀部向側面移動,想像臀部向下向後坐的感覺,不要彎腰。理想狀態下,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這不是一個最大化的力量動作,所以重量不需要非常大。我建議先徒手感受,然後慢慢加重量。可以做3組,每組8-12次。
總結
想要好看的美腿,我們一定不能忽略了大腿內側的訓練。通過本文提到的四個動作,堅持鍛鍊,我相信大家都能擁有緊實的雙腿。#百裡挑一#
參考文獻:
[1]Whittaker, J. L., Small, C., Maffey, L., & Emery, C. A. (2015). Risk factors for groin injury in sport: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Br J Sports Med, bjsports-2014.
[2]Tyler, T. F., Nicholas, S. J., Campbell, R. J., & McHugh, M. P. (2001). The association of hip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with the incidence of adductor muscle strains in professional ice hockey play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9(2), 124-128.
[3]Pereira, G. R., Leporace, G., das Virgens Chagas, D., Furtado, L. F., Praxedes, J., & Batista, L. A. (2010). Influence of hip external rotation on hip adductor and rectus femoris myoelectric activity during a dynamic parallel squat.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4(10), 2749-2754.
[4]Clark, D. R., Lambert, M. I., & Hunter, A. M. (2012). Muscle activation in the loaded free barbell squat: a brief review.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6(4), 1169-1178.
[5]Ishi, L., Srensen, C. N., Kaae, N. M., Jrgensen, L. B., Hlmich, P., & Serner, A. (2016). Large eccentric strength increase using the Copenhagen Adduction exercise in footbal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6(11), 13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