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在冬天,我們欣賞著皚皚白雪帶來的銀裝素裹的世界。但是到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春天,還會又見雪飄過嗎?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唐代詩人韓愈,一首描寫春天的詩,突然讓我們眼前一亮。
春天來了,還沒有感受夠新年的歡樂氣氛,就已經到了草長鶯飛的二月了,天氣已經暖和了。但是驚喜出現了,請看詩句:
春雪 唐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冬天的雪,我們比較常見。比如毛澤東主席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如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可是到了春天,立春之後,已經是楊柳依依的季節了。這個時候還能再下雪嗎?正是有這樣的好奇,唐代詩人韓愈給我們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二月的春天,一場白雪,像一個調皮的頑童,在庭院的樹枝間穿越。這一場雪打破了新年都未有芳華的平淡無奇,給暖和的春天帶來了一個小小的轉折。一個嫌和一個故字,賦予的風和雪以人情,為什麼會飛啊,因為有風。通過兩個字巧妙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在這裡這一個晚字,二月白雪和二月的春天,到底是誰來的晚?如果說春天晚呢,草都已經萌芽了。可是白雪著急呀,還沒開花呢。在亭樹之間穿來穿去,伴作飛花。這應該是反其意而用之。正確的理解是春天閒雪來的太晚了。都已經到二月了。天氣回暖,草木萌芽。這時候再下雪,落不到地面上就要融化了。恐怕太晚了吧?一語雙關,其妙無窮。
在這首詩裡面,詩人用花來比作雪,同樣還是韓愈的詩,也有用雪比作花的時候。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 唐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在這首詩裡面,這裡又出現了一個雪字。但是這個雪是虛寫,不是實際的雪。用雪子來比喻楊花和榆莢。和上一首詩,有相同的妙筆之處。比如說草木能知春還能鬥春,還能知道漫天飛舞。這一處處的靈感來自何處?給沒有感情的草木賦予了豐富的感情,道是無情卻有情。我們看一下這種擬人的手法的應用。
這裡,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喜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像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
——《世間最美的墳墓》選段 剛才這段文章中,作者用喜戲來形容陽光,用溫柔來描寫白雪,跟韓愈詩中的擬人手法是一樣的。所以文學藝術不分國界。
朋友們,如果你也同樣熱愛古詩詞,加入到我們行列當中來吧,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