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屋脊神獸的起源和獨特意義

2020-12-12 人文漫步者

2016年2月,頤和園裡發生了一件怪事。向頤和園管理處舉報這件怪事的,是北京文物管理協會的吳某。時值隆冬草木凋零,吳某沿途欣賞建築之美,卻發展排雲殿西北脊上的「仙人騎鳳」不見了,他趕忙反應了此事,得到了官方回復——大風把此物吹落下來,他這才放心了。

頤和園宮殿

細心的讀者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故宮之類的達官顯貴家的屋頂都要設計上神獸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古代宮殿屋頂構成上說起。我國古代殿堂多少是磚木結構,屋頂由上等木材作骨架,其上覆蓋瓦片。這要的結構導致屋簷處最前端的瓦片要承受其他瓦片的「推力」很可能會被大風吹落。聰明的古代先人,就用木釘來固定最前端的瓦片。而後,隨著人們對審美和身份象徵的需要,逐漸用更美觀的屋脊神獸來代替木釘。

仙人騎鳳

屋脊神獸作為古代文化的載體,兼備了美觀和寓意。就拿「仙人騎鳳」來說,皇室取其「逢兇化吉」之意。這個寓意取自戰國時齊湣王,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致使君臣不和、外敵環伺,終致五國聯軍引兵侵略。他寡不敵眾,慌忙奔逃卻被大河擋住去路,值此萬分危險之刻,一隻鳳凰飛到他面前。齊湣王飛身騎上鳳凰,飛躍此大河絕處逢生。然而,民間百姓把此位於屋簷頂端的神物稱呼為「走投無路」。他們認為仙人是姜子牙的妻弟,他想通過此關係攀附升遷,而太公知道他的能力一般,因而告訴他官已至頂峰,再升遷則會摔下來。

螭吻

除了「仙人騎鳳」外,還有一個神獸「螭吻(chi『wen)」也被安置在太和殿的屋頂上,做張口吞脊態,並用一劍固定之。它是龍的第九子,龍頭魚身,喜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用其祛除火災。寓意雖好難卻免有封建迷信的嫌疑,太和殿有此神獸避火,卻在明清兩代發生了四次大火災,均被燒毀,我們現在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說來也奇怪,太和殿的四次大火,三次燒在明代,清代只有一次,莫非神獸更庇護清代?其實不然,康熙年間重建太和殿後,用鐵鏈將屋頂與大地相連,當時只是為了固定屋頂。這無意之舉,卻起到了避雷針的作用,讓太和殿免除了雷擊的火災。

五脊十獸
屋脊神獸名稱

在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約束下,王室官宦建造房屋時才能用「五脊六獸」建制,普通百姓不得採用。屋脊上的神獸數量代表著身份顯貴程度,數量越多越顯貴。毫無疑問,太和殿上建造了十隻神獸用以體現皇權,全國所有古建築中絕無僅有,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神獸的寓意。龍和鳳,龍可興雲作雨,鳳乃百鳥之王,用它們來代表至高無上、尊貴無比的皇權。獅子和狻(suan『ni),代表勇猛威嚴、唯我獨尊。天馬,則象徵威德通天入海,皇權暢達四方。海馬是吉祥的化身,狎魚是滅火防災神獸。獬豸(xie『zhi)獨角,它「見人鬥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表示帝王能辨曲直,古代「三司」——大理寺、督查院、刑部,衙門口多有擺放。鬥牛,是一種虯龍,能除禍滅災、吉祥降雨。最後是太和殿獨有的行什,它頗似神話傳說中的雷公,寓意太和殿可以防雷免災。

十獸形象
太和殿

一座太和殿囊括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後代子孫應該多學習這些文化,不可作「不看門道,只看熱鬧」的外行人。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屋脊神獸的起源和獨特意義
    頤和園宮殿細心的讀者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故宮之類的達官顯貴家的屋頂都要設計上神獸呢?而後,隨著人們對審美和身份象徵的需要,逐漸用更美觀的屋脊神獸來代替木釘。仙人騎鳳屋脊神獸作為古代文化的載體,兼備了美觀和寓意。就拿「仙人騎鳳」來說,皇室取其「逢兇化吉」之意。
  • 故宮太和殿上的神獸
    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二十四位皇帝在這裡生活居住治理國家。而在故宮裡面有著很多有特殊寓意的動物。今天來聊一聊故宮太和殿上的那些動物。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宮裡最大的宮殿,是明清兩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宮殿建築。太和殿的屋頂房脊兩端有兩個全國現存最大的螭吻(chi,wen)。
  • 故宮太和殿上的神獸
    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二十四位皇帝在這裡生活居住治理國家。而在故宮裡面有著很多有特殊寓意的動物。今天來聊一聊故宮太和殿上的那些動物。太和殿的屋頂房脊兩端有兩個全國現存最大的螭吻(chi,wen)。
  • 故宮太和殿上的屋脊六獸
    屋脊六獸典故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
  • 故宮開放!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神獸」世界!
    撰文 / 周乾(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29日,北京市宣布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宣布將從5月1日起有序開放。小夥伴們是不是很激動!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之一,故宮氣勢恢宏,紅牆綠瓦上,飛簷雕壁間無不顯示著中國古代建築的極高水準。站在金水橋上,屋頂那一排排屋脊獸映入眼帘。這些故宮裡的小怪獸是不是也有著秘而不宣的往事?今天,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這些「神獸」世界!
  • 故宮開放!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神獸」世界!
    撰文 / 周乾(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29日,北京市宣布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宣布將從5月1日起有序開放。小夥伴們是不是很激動!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之一,故宮氣勢恢宏,紅牆綠瓦上,飛簷雕壁間無不顯示著中國古代建築的極高水準。站在金水橋上,屋頂那一排排屋脊獸映入眼帘。這些故宮裡的小怪獸是不是也有著秘而不宣的往事?今天,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這些「神獸」世界!
  • 故宮太和殿有10隻屋脊神獸,其中獨一無二的那隻叫什麼?
    太和殿民間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太和殿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故宮太和殿有10隻屋脊神獸,其中獨一無二的那隻叫什麼?
    太和殿民間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太和殿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屋脊上的神獸:太和殿上獨有的行什究竟是什麼?
    屋脊上的神獸整天閒待著,所以說閒得難受容易理解,那麼為什麼又有憋得難受之意呢?因為簷角的瓦片向前伸出,最不安穩,很容易被大風吹落,所以過去採用瓦釘,將其固定在房脊上,後來瓦釘被裝飾成神獸,神獸們蹲在屋脊上,想動也不能動,自然憋得難受。
  • 屋脊獸之太和殿的屋脊獸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這次大展,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據正樓展廳策展人張杰介紹,「這套小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每件小獸都有美好的象徵寓意,尤其是最後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是個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築無上等級的體現。太和殿初建時名為奉天殿,後多次燒毀。
  • 屋脊獸之太和殿的屋脊獸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這次大展,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據正樓展廳策展人張杰介紹,「這套小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每件小獸都有美好的象徵寓意,尤其是最後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是個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築無上等級的體現。太和殿初建時名為奉天殿,後多次燒毀。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五脊六獸」其實特指中國傳統建築的一種裝飾,我們在宮殿和廟宇的房脊上,常常看到一些形狀各異的小獸依次排列,使建築更加宏偉莊重。古書有云: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也。後來,神獸發展為裝飾功能,中國古人將屋脊上的小獸,奉為神獸,並頂禮膜拜,認為它們可以「護脊消災」。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這裡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這次大展,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
  • 整個中國只有故宮中的「太和殿」才有的神獸
    九在古代的意義皇帝稱為九五之尊,所以「九」在古代也是龍的象徵數字,一方面是因為「九」字本體像一條龍伸出龍舌的形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九」是陽數中的極數,也是單數中的最大數。所以在古代社會中,能夠用九個神獸為建築物驅邪避兇的也只皇家才能使用,但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卻是一個例外。
  • 太和殿和李家大院屋脊神獸,是「吻」還是「獸」?
    太和殿正脊兩端正吻正吻細部正吻的發展:在最早時期,有屋脊之後,兩端也有簡化的類似構件,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築的更加高大、雄偉,後期演變發展出一種形式,在宋《營造法式》中記載為「鴟尾」,作為殿閣類建築屋頂上的特有裝飾
  • 帶你認識故宮太和殿屋脊上的仙人和神獸
    為了保護這些木質的屋脊構件,防止木頭腐爛和火災雷火,並對屋脊連接部分起到固定和支撐作用。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建築時,都會在古建築的屋頂兩坡瓦交匯點用泥土或者琉璃燒制的脊獸嚴密封固,在防止雨水、裝飾美化的同時,也收到護脊的功能。
  • 屋脊上小小的神獸 隱喻著穩穩的幸福
    在此過程中,每一個脊飾部件在功能性之外都形成了各自豐富的文化象徵意義。依次排列的蹲獸多來自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它們各司其職,從物理和精神層面上保證建築的安全穩固,寓意著生活的安定與美好。仙人走獸分為仙人與走獸,它們是宮殿建築屋脊的垂脊上邊,前段的瓦質的或者是琉璃的脊獸下雕塑。故宮太和殿是中國建築當中唯一有十個走獸的建築。
  • 鎮水獸、防火獸、避雷獸,最豪華神獸陣容,在故宮太和殿屋脊上
    從古至今,許多宮殿包括今天的故宮,都發生過不止一次火災。而一旦發生火災,宮殿常常被焚燒殆盡,造成的損失相當大。宋代時,還有專門的救火隊,他們在望火樓裡日夜巡視,利用梯子、唧筒、水囊等工具救火,效果明顯。故宮之中自然也有專門的巡邏隊,為了便於救火,各個宮殿門口還都放有一兩個很大的銅缸,裡面盛滿水,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