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實習生 鄒阿江
色彩豔麗的植物盆景、可愛逼真的十二生肖、威風凜凜的黃金鎧甲……一根普通的的彩色鋁絲在羅慧兵手中飛快地彎折穿梭、扭轉纏繞,僅僅幾分鐘時間就變成了一件小巧別致的鑰匙扣,讓人大開眼界。
匠人高手在民間,如今,這位河北邯鄲90後小夥兒從事鋁絲編織已有8年時間,教授的20餘名徒弟分布全國各地。8月13日,羅慧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他還將繼續推出變臉、熊貓、三國人物等具有四川特色的系列作品,他說:「非遺不只是一門技藝,更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
北京見世面
意外和手工藝品結緣
羅慧兵今年27歲,出生在河北邯鄲。回憶過往,羅慧兵用「偶然」來形容自己和手工藝品結緣。高中的羅慧兵,一直堅持學習美術,他最擅長油畫,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比賽。
2011年高中畢業後,羅慧兵和朋友去了北京,「去北京就是想畢業後,應該出去見見世面了。當時和朋友在街上看見有擺地攤的人,他們用幾根乾草就可以利落地編好一隻昆蟲、竹盤、花籃、花瓶……我當時就被吸引住了。」就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羅慧兵開始接觸草編藝術。
草編藝術講究結、辮、捻、搓、擰、串、盤等各種技法設計巧妙、做工精細、樸素雅致。回到家中的羅慧兵,開始自己嘗試草編,結果自己的作品受到朋友連連誇讚。得到別人的稱讚,羅慧兵動力滿滿。從此,一有空閒,他就用乾草、秸稈等做各種手工藝品,每一個都做得有模有樣,還被朋友們收藏。
小小鋁絲編織未來
獨立創業交齊四年學費
學會草編以後,羅慧兵逐漸發現草編的工藝品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能長時間保存,放久了會受潮或被蟲蛀。於是羅慧兵由開始研究編織材料,從最初的草編,到後來的鐵絲編織,再到銅絲編織,到最後確定使用鋁絲來編織。羅慧兵解釋,鋁絲價格低廉,經久耐用、不變色,而且易於造型,是進行金屬絲編織的不二之選。
鋁絲編織亦需要畫圖紙。2012年,羅慧兵考取綿陽一所大學,毅然選擇了美術專業。在綿陽上大學的羅慧兵大二就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軼鐵手工藝品工作室。解決材料問題後,羅慧兵把自己完成的工藝品全拿出去賣,「沒有課的時候我就去擺攤,公園、天橋下面都是我常去的地方。一開始生意不太好,因為自己編織的工藝品造型少。沒什麼人買。」
總結經驗後,羅慧兵開始嘗試獨立設計編織工藝品的造型,小到鑰匙鏈、戒指、耳環,大到花瓶、盆景、動物等各種室內擺件,鮮豔的色彩搭配、充滿創意的設計深受大家的喜歡,也讓羅慧兵在當地業界小有名氣。
較真兒的羅慧兵對自己的作品仍不太滿意。為了達到形神兼具的效果,羅慧兵一邊向民間老手藝人學習,一邊在網上了解最新的編織手法。「這些綠絲看似容易塑形,實際上非常難控制它的弧度,要想呈現出完美的彎曲角度,需要反覆琢磨。只有一遍又一遍嘗試、練習,掌握它的韌性程度,以及無數可能的造型。」羅慧兵介紹道,「大學四年,我的生活費和學費都是靠自己賣工藝品掙來的,四年期間也攢了10來萬吧。」這個90後的小夥兒,開始在成都用雙手編織著自己的未來。
金屬絲編制大千世界
彎折纏繞間盡顯手藝人初心
三米高的擎天柱、付款二維碼、千姿百態的盆景……8年來,羅慧兵完成了上千個金屬編織工藝品,手上的老繭是最能見證自己一路成長的痕跡。在軼鐵手工藝品工作室內,羅慧兵神情專注,手法熟練,動作敏捷,一根鋁絲在雙手間盤來繞去,不一會,一片盆景的枝葉就編織完成。
「鋁編做起來其實很難,但因為喜歡,所以要做就做好,絕不敷衍。」羅慧兵說,現在鋁編前期需要設計造型,畫圖紙,編制人的思路和眼界極為重要。因而,他經常會去揣摩生活中的細節,漸漸地思路被打開,如今編制藝術已經成為了羅慧兵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回家只要有空他就會趴在桌子前研究。
2018年,在瀘州中國西南商品博覽會上,羅慧兵的作品《一帆風順大船》《搖錢樹系列》獲得優秀獎。同年,他還被邀請參加「綿陽日報」舉辦的手工達人活動,獲得「十佳達人」。2019年更是成功入選錦江區第三屆濯錦工匠「十佳工匠」。 為了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認識這門手藝,2013年至今,羅慧兵先後在綿陽青少年活動中心、高新區火炬實小、科學城幼兒園等學校上手工課,幾年下來,他教過的學生數以千計。此外,他還有20多名徒弟,分布在全國各地。
「教會徒弟,餓不死師傅。我更關心的是手藝如何傳承和發揚下去。」羅慧兵坦言,為了更好凸顯自己的特色,他將編制創作傾向於具有巴蜀文化的領域。未來還會推出變臉、熊貓、三國人物等具有四川特色的系列作品。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將四川的美展現給全世界。「非遺不只是一門技藝,更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