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裡,有一位看似普通卻又極具爭議的人。這個人看似文弱,寫出來的東西卻曾經像一枚炸彈,極具震撼力。這枚炸彈的衝擊波強大到讓很多佛教徒開始懷疑自己的路是否走錯了。
這個人就是印順法師。印順法師出生於1906年,自出家以後,寫了很多的書,可謂是著作等身,也讓很多人受益。但這些著作同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適,甚至有人把內心的不適上升到辱罵和人身攻擊的程度,直言印順為佛門獅子蟲。
所謂獅子蟲,意指佛法為殊勝無二的正法,最後滅亡佛法的不是外人,反而是佛門中人,而且是那些佛門中「有一定成就」的人。不過這些人的根本知見有問題,最後引導佛法走向末路。
那麼印順法師到底說了什麼?這就需要從他的《印度之佛教》這本書說起,印順在寫這本書後曾經將前文部分寄給太虛法師看,由於不是整本書,太虛法師看了以後,總體來說還是認可的。
但後來看到整本書以後,太虛法師感覺印順已經「走遠了」,於是專門撰文批駁,這裡摘錄其中一小段,便可窺其端倪:
佛教乃本釋尊之特見,外冶印度文明而創立二語,為原議所稱許。今考核全著,始知與吾意有不少距離。餘所稱釋尊特見,包括能見所見而尤重無上正遍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能見──即法華所謂佛知見,而原著僅就「所見一分之緣起無我」言,何以緣起無我為所見之一分,則以佛知見所見之諸法實相,應具緣起無我之法性,無我緣起之法相,緣起無我無我緣起之法界三義……故大乘經源出佛說,非非佛說,亦非小乘經論紬釋而出。
從這一段可以看出,印順法師與太虛法師對佛教的定位上有重大分歧。印順法師堅持大乘佛教是在小乘佛教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來的,而且他的書中,言語之間總讓人覺得他在暗示「大乘非佛說」。所以太虛法師才特意強調「故大乘經源出佛說,非非佛說,亦非小乘經論紬釋而出」。
另外,印順法師特重《阿含經》之「緣起無我」見,但太虛認為,從佛知見的角度來講,只講緣起無我之法性,而不講無我緣起之法相以及緣起無我、無我緣起之法界,這樣的認識是不圓滿的。
印順法師提倡「人間佛教」,太虛法師則提倡「人生佛教」,二者看似一樣,但本質上卻有巨大差異。但寫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覺得印順法師對於佛法的認識可能很淺薄。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那還好,但實際上印順法師對於佛學也並非泛泛之輩,這一點,如果我們確實認真看過他的著作就能知道。
印順法師對於《阿含經》與《中論》的研究,功底非常深厚。不過很多人說他僅是文字上的知解,並沒有觸及到佛法的核心。
例如臺灣的李元松居士就曾說:」我覺得印順法師對禪(包括對密教 、對淨土)的批評並沒有深及禪的內在生命 。換句話說 ,印順法師對禪的批評只停留在表面的思維層次 。 」
個人認為,不能簡單地說印順法師僅僅停留在思維層次,這樣說是有失公允的。但印順法師對於究竟佛法的認識是否有偏頗,這個就需要我們自己去辨別了。一個佛弟子在這些地方千萬不能盲從,獨立思考的精神最重要。
說印順於佛法教理未能圓融無礙則可,說印順大逆不道、獅子蟲則不可,這也是考驗一個佛教徒心量的時候。印順法師可能因為個人能力的問題沒看到佛法全貌,但他對於佛法的努力是真誠的,而且也絕不是僅僅停留在「說食」上。
印順法師對於淨土的認識更是讓很多淨土弟子無法接受,由於篇幅有限,本文不一一展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總之,印順法師在佛教裡的地位很是微妙,相信深入閱讀過他著作的人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關鍵在於,這種了解並非簡單的知識積累,有的時候,換一個角度去了解佛法,可以獲得新的啟發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