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科普丨撥開尼泊爾8.1級大地震的科學謎團

2020-12-24 澎湃新聞

在近乎瘋狂的歡呼聲中,一位名叫Rishi Khanal的尼泊爾當地男子,被搜救隊從加德滿都郊區倒塌的建築廢墟中找到並救出,他還活著,此時距離他被困在廢墟下已經過去了整整82小時。2015年4月25日發生在尼泊爾的8.1級大地震突然襲擊尼泊爾中部和東部以及中國西藏的南部,造成近9000人罹難、2.2萬人受傷、近50萬棟建築物倒塌。這場大地震讓尼泊爾這個被稱為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神秘的宗教之國,瞬間滿目瘡痍、陷入災難。

尤為令世界震驚的是,多達2900處文化和歷史遺址在地震中遭受破壞,包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加德滿都谷地(包括7處核心遺產)受到重創,在地震後再次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列入世界遺產的加德滿都谷地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上,石砌的瓦特薩拉(Vatshala)神廟在2015年的大地震中完全倒塌(左圖為地震前,右圖為地震後)。

這場自1934年發生強大地震之後尼泊爾再次遭遇的巨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地球科學研究人員的關注、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揭開了一個個關於這個「兇手」的謎團。這場8.1級大地震發生5周年之後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的「破案」過程。

一、科學家們是怎樣「破案」的?

為解開這個「破案」過程,我們首先利用自然科學引文資料庫WOS中的SCIE資料庫,檢索出了2015年以來與此次地震相關的438篇學術論文,並利用文獻計量在線分析平臺(https://bibliometric.com/)進行了分析:

1.關於尼泊爾大地震的論文發表數量在震後2年達到高峰。2015~2019年以來的年度論文發表量分別為33、89、143、86、74篇,展示出了先上升、在第二年達到高峰,之後緩慢下降的趨勢。這與很多致災型大地震的情況類似,反映了科學成果產出的時間周期、科學關注熱度等一般規律。

2.各國學者更注重廣泛的跨國合作。這些論文的研究者涉及39個國家,有相當比例的論文是與其他國家的學者合作共同完成。其中,美國、尼泊爾、中國學者的合作國均超過了10個(圖2)。美國、尼泊爾和法國有50%以上的論文是與其他國家學者共同合作完成,顯示了較高的國際合作程度。

不同國家間的合作研究關係圖

3.美國多個研究機構佔據了國際合作的中心位置、中國地震局與主要機構均有合作。對這些論文涉及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圖3)分析表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地質調查局(USGS)、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佔據了此次地震研究的國際合作的中心位置。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地震局、中國科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分列論文發表總量的前三位。但在論文的總被引用次數上,美國的Caltech、USGS和UCSD位列三甲,中國地震局排在第七位。

不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研究關係圖。圓形在圖中的相對位置表示是否佔據國際合作的中心,圓的大小表示國際合作的規模與重要程度。圖中深藍色圓形為中國地震局,紅色標出的圓形為與中國地震局有論文合作關係的研究機構。

4.科學家們偏愛在《Tectonophysics》《JAES》和《GRL》上發表成果。在期刊發文量排序(圖4)上,主要刊登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的《Tectonophysics》、刊登亞洲地區地球科學成果的《JAES》、快速發表地球物理學成果簡訊的《GRL》,分列發文量前三位。這可能是與尼泊爾8.1級地震更多地與構造地質和地球動力學等科學問題、區域性的減災問題相關。

按照發文總量排序的學術期刊列表

5.滑坡、主喜馬拉雅逆衝斷裂、InSAR、GPS等是熱點關鍵詞。對論文的關鍵詞分析(圖5)表明,學者們關注的熱點關鍵詞主要包括:滑坡、主喜馬拉雅逆衝斷裂、合成孔徑雷達幹涉(InSAR)、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災害、震源觀測、地震活動性等。這些熱點關鍵詞也很好地反映了此次大地震的重要科學問題、可利用的主要觀測手段。

圖5 論文的熱點關鍵詞分析

二、揭開了哪些科學謎團?

尼泊爾8.1級大地震後,關於此次地震的孕育發生和成災演化過程尚存在諸多科學問題亟待解答。回顧地震發生5年來的科學研究進展,可簡要總結如下:

1.一次罕見的極低角度逆衝型大地震。印度次大陸向北推擠、與歐亞板塊碰撞並俯衝到喜馬拉雅山底部,形成一個平緩的接觸面。這個接觸面未出露地表的部分被稱為主喜馬拉雅逆衝斷裂(MHT),尼泊爾8.1級大地震就發生在地下約18km深度的MHT上。MHT的特殊之處在於,傾角僅為約7度,這幾乎相當於斷層與地表平行。

尼泊爾大地震發震構造的剖面示意圖。圖中橙色曲線表示主喜馬拉雅逆衝斷裂,主震在有紅色圓圈表示的餘震發生的段落破裂(引自Bai et al., 2016, Geophys. Res. Lett.)。

2.地震破裂面極為複雜、控制了地震破裂的規模。尼泊爾8.1級大地震在向北平緩(傾角5度)俯衝的接觸面上,自西向東逐漸破裂。向東接近加德滿都盆地附近時,破裂面變陡(也是5度左右)加深。接下來到達盆地西側時,破裂面向北的傾角增大為10度左右。最後在東側時又變得平緩。這種俯衝斷層面的不規則,可能與印度板塊俯衝過程中的局部撕裂有關,也同時形成了破裂傳播的不規則減速、限制住了這次地震向東破裂的規模。

尼泊爾主震和Mw7.3級餘震的破裂前鋒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複雜的斷層面幾何形狀和耦合異質性影響了破裂傳播的速度和方向(引自Zhang et al., 2016, Geophys. Res. Lett.)。

3.引起社會不安的後續地震危險性有了初步的科學解答。尼泊爾大地震後,印度社會廣泛流傳著震區還會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向南破裂到地表並對印度造成巨大破壞的傳言。

歷史上,在喜馬拉雅碰撞帶上發生的大地震可分成兩類(見圖8):一類是只在地下深部破裂卻沒有撕裂地表的「盲地震」,例如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另一類是破裂撕裂到地表的震級更大的地震。研究表明,由於存在較高的摩擦力和複雜的俯衝斷層幾何形狀,「盲地震」無法將深部的應力足夠地向上傳遞、撕裂地表。此外,震後6個月內,破裂區已無明顯的地震滑動,那種擔心像推倒多米諾骨牌似的連續發生強餘震和大地震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當然這仍需要時間來檢驗。

沿喜馬拉雅碰撞帶發生的歷史大地震。黃色和藍色區域表示歷史上破裂的大地震,其中黃色區域表示俯衝接觸面已經完全破裂的大地震,藍色區域表示只破裂一部分(引自Zilio et al., 2019, Nature Communications)。

4.在工程震害上取得諸多新認識。此次地震給尼泊爾的水電設施造成嚴重破壞,損毀約20%的水電容量,主要是地震使陡峭的河谷側壁引發滑坡所造成。專家評估表明,包括尼泊爾在內的喜馬拉雅地區超過10%的河流實際上並不適合建設水電基礎設施。

此次地震的砂土液化造成的工程震害遠低於預期,主要是因為工業和生活用水量較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較多等原因。在生命線工程震害上,儘管水利和輸電線路遭到嚴重破壞,但由於尼泊爾長期以來供水和供電能力不足,很多居民和企業自建了水井、儲水箱、柴油發電機等,由此具有了一種特殊的災害彈性。

對加德滿都谷地的文化遺產建築震害研究表明,69.2%的磚木結構和81.2%的磚石結構遭到嚴重破壞和垮塌。除場地條件、文化遺產建築的特殊構造等原因外,嚴重缺乏專業的抗震加固措施、維修措施不夠有效是損毀的主因。

5.空間對地觀測在這次地震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InSAR等衛星遙感數據可進行空間大尺度和高精度觀測,所以在本次尼泊爾大地震中,對相關的塊體變形、斷層構造活動、災情識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得益於近20年來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觀測數據的海量累積以及技術標準化程度提高。

三、結語

受到孕震環境和構造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大地震的孕育發生與成災演化過程幾乎都有各自的特殊之處、待解的科學謎團。尼泊爾8.1級大地震發生後,科學家群體的「破案」過程和取得的科學認識,可能也僅是「管中窺豹」。通過縝密深入的科學研究來破解這些難題,將是人類不斷挑戰和戰勝自然災害的有效途徑。

來源: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原標題:《應急科普丨撥開尼泊爾8.1級大地震的科學謎團》

相關焦點

  • 專家科普:尼泊爾8.1級大地震揭曉五大科學謎團
    中新社北京4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今年4月25日是尼泊爾8.1級大地震5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蔣長勝研究員科普解讀稱,地球科學家們5年來通過努力,現已研究揭曉尼泊爾8.1級強震為一次罕見的極低角度逆衝型大地震、地震破裂面極為複雜等五大科學謎團。
  • 寫在尼泊爾8.1級地震5周年:攜手共進 加強「一帶一路」地震減災合作
    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25日電 2015年4月25日北京時間14時11分,尼泊爾發生8.1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止2015年6月11日,地震造成8786人死亡,22303人受傷,當地房屋損毀嚴重。地震也波及我國西藏自治區,造成27人死亡,7000餘戶房屋出現不同程度受損。
  • 尼泊爾8.1級強震逾千人遇難 該國位於著名地震帶
    中國地震臺網測定,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北京時間25日晚11時已確認1000多人死亡。印度、孟加拉國、中國西藏等地均有震感。
  • 尼泊爾發生8級地震 國航快速反應轉運同胞
    很多人都沉浸在這個輕閒的周末時光中,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那個歷來寧靜的佛國尼泊爾。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世界的寧靜,8.1級大地震!讓這個素以淡泊著稱的國度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因為有成百上千的同胞滯留在那裡,那條世界最高的山脈也擋不住國人熱切關注的目光,大家都想看到,我們的同胞怎樣才能儘快遠離災難、平安歸來。
  • 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 珠穆朗瑪峰雪崩
    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 珠穆朗瑪峰雪崩
  • 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 - 南方周末
    尼泊爾地震1 4月25日14時11分,在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圖為加德滿都震區現場圖片。 尼泊爾地震2 4月25日14時11分,在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 科普時間丨西藏曾發生8.6級地震 你家在地震帶上嗎?
    大地震顫,巨石滾落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截至8月13日20:00九寨溝縣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
  • 英語新聞視頻:尼泊爾8.1級地震 死亡人數不斷上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英語新聞視頻:尼泊爾8.1級地震 死亡人數不斷上升 2015-04-27 10:58 來源:CNTV 作者:
  • 平均每年1次6級以上地震 新疆如何避震?
    20世紀以來新疆發生8級大震3次,佔中國大陸38%;發生7級地震18次,佔中國大陸25%;6級地震105次,佔中國大陸23.8%;5級地震500次,佔中國大陸26.2%。平均每年發生1次左右6級以上地震、發生5次左右5級以上地震,平均5-6年就有1次7級以上地震發生。除塔裡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部分區域外,地震活動遍布全疆。1902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81/4級地震是新疆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
  • 尼泊爾地震:中國雙線救援
    《新聞1+1》2015年4月27日完成臺本  ——尼泊爾地震:中國雙線救援!  演播室主持人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從25日的下午開始,相信大多數的中國人的視線就已經被尼泊爾的強震牢牢的吸引住,一方面尼泊爾是我們的鄰居,我們要提供強有力的救援,到今天下午尼泊爾公布的信息顯示,這次芮氏8.1級的大地震已經造成了3726人遇難,而且這個數字還有可能進一步增長。
  • 西藏察隅8.6級大地震70年:「罪魁禍首」是兩條斷層
    察隅8.6級大地震震區房屋、建築物及結構物破壞的照片(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委員會,1989)。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8月15日是中國有記載以來最大地震——西藏察隅8.6級大地震發生70周年紀念日。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
  • 中國62人救援隊馳援尼泊爾 曾參與汶川地震搜救
    DAY 2 遇難人數 2300  據新華社電 尼泊爾25日發生7.9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為8.1級)強烈地震, 截至發稿前,據尼官方最新數字,地震已經造成尼境內至少2300人遇難,另有5000餘人受傷。
  • 尼泊爾地震:可預知為何難預報?
    尼泊爾地震:可預知為何難預報? 導語:尼泊爾地震目前造成的傷亡人數還在增加。據專家預測,全球已進入8級地震高發期。 而這次的尼泊爾地震,博克拉附近的野生動物園內很多大型野生動物都湧到了開闊地帶。據當地導遊介紹,地震前一天,很多年不見的孟加虎突然跑到空曠的野外,他們感到非常奇怪。果不其然,第二天尼泊爾就發生了8.1級地震。南京人魏廣君對《現代快報》記者說:「動物比人警覺,在有震感前,廣場上一大群鳥,有白鴿有烏鴉,突然全都飛了起來。原本懶散地趴在橋上的印度神牛,也狂奔起來。」
  • 雲南舉行通海大地震40周年紀念活動
    本報通海1月7日電 (劉子倩記者張文凌)1月5日,雲南省玉溪市舉行通海大地震40周年紀念活動,總結全市防震減災取得的成績,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大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以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和科學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
  • 美麗九寨「安全」歸來——紀念2017年「8·8」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一場突如其來的7.0級強烈地震發生,霎時間地動山搖、滾石紛飛,地震將美麗九寨撕裂出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口」,昔日嘆為觀止的諾日朗瀑布頓失滔滔、令人神往的火花海乾涸見底,一處處美不勝收的景致遭到無情毀壞,叫人扼腕嘆息。此次地震波及四川、甘肅兩省4個市(州)8個縣,災區城鄉住房及交通、通訊、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壞。
  • 尼泊爾地震五周年:傷痕與微笑
    4月25日,尼泊爾巴德崗杜巴廣場,著名的五層塔廟正在修復當中。5年前的4月25日,尼泊爾突發8.1級大地震,包括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在內的加德滿都谷地的古建築受損嚴重。新華社記者 唐薇 攝4月25日,尼泊爾巴德崗杜巴廣場,五層塔廟前擺放著修復器材和文物部件。5年前的4月25日,尼泊爾突發8.1級大地震,包括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在內的加德滿都谷地的古建築受損嚴重。新華社記者 周盛平 攝4月25日,尼泊爾巴德崗杜巴廣場,鳥兒飛過一座被腳手架環繞的神廟。
  • 唐山5.1級地震!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此次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餘震
    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針對此次地震,@東方今報 記者採訪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方面得知,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的餘震。「這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個正常的起伏。雖然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但當時震級比較大,再加上唐山本身的地質構造,造成了餘震起伏。」
  • 深圳市地震應急預案(2019年修訂)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保證地震應急工作科學統一、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廣東省防震減災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廣東省地震應急預案》《深圳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  1.3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分工合作,協同應對;快速反應,科學處置。
  • 西藏日喀則發生5.9級地震!2020西藏定日縣地震最新消息今天...
    2020西藏日喀則地震最新消息今天,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3月20日9時33分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北緯28.63度,東經87.42度)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圖片來源: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