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馬上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看燈、猜燈謎是非常古老的傳統民間的習俗,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講解一下,為什么元宵節要看燈、猜燈謎。
元宵節賞燈的起源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叫燈節、上元節,家家掛燈,人人賞燈。而元宵節賞燈這一習俗的起源則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說法一:據民間風俗史書記載,隋朝末年,隋煬帝揚廣為了顯示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戲棚,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匯集於此,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昇平。
說法二:東漢明帝時期,漢明帝篤信佛法,聽從蔡愔的建言,因為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所以漢明帝命令這一天的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這種做法漸漸從宮廷流傳民間,從中原流傳到全國。
說法三:元宵燃燈賞燈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即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神官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所以上元節要燃燈。
總之,根據歷史資料,漢文帝時,已正式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在唐代時,元宵節賞燈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京城「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為花樹」,「花萼樓門雨露新,長安城市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明代則將元宵放花燈從三夜改為十夜。清代元宵節除了各種花燈外,還有舞火把、火雨、火球等各種活動。
元宵節猜燈謎的起源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最早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另有民間傳說說,有一位勢利的財主,人稱笑面虎,侮辱一位家境貧寒的書生,書生便在元宵之夜,提著大花燈,以詼諧的燈謎非常巧妙的痛罵了財主,此事傳開後,人們紛紛效仿,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猜燈謎逐漸變成了一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