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晏鄉村嫁娶忙,
宜春帖子逗春光。
燈前姊妹私相語,
守歲今年是洞房。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上述民謠描述所反映的現象——年末扎堆結婚。
每逢農曆十二月,越接近年末,選擇結婚的人特別多(所言不是結婚登記,而是傳統婚禮的舉辦),若親朋好友多,甚至一天內參加好幾個婚宴,如蜻蜓點水般「趕場」,李家婚宴尚未等來新郎新娘敬酒,又匆匆忙忙趕張家婚宴……
一年365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在年末扎堆結婚?
我們知道,中式婚姻有一套完整的儀式——六禮,則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請期」、「親迎」則與中國人喜歡扎堆結婚的現象有關。
「親迎」不必多說,就是新郎在規定的日期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請期又稱送日頭或稱提日,即由男家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請期禮書),經媒妁攜往女家,商議迎娶的日期。所以,傳統婚嫁之講究,遠不是現代年輕人選擇在於小兩口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或5月20、國慶等)領結婚證那樣「隨心所欲」。結婚嫁娶的日期不可隨便,需經過專業的先生,掐算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生肖屬相等,方能「擇日子」結婚。因為婚嫁作為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於傳統觀念而言:「不在匹配日子的婚嫁不是好婚嫁」,無論可信與否,風俗習俗根深蒂固凝不動,無人願意以婚姻的幸福作賭注!
凡事有例外,小年過後,娶媳婦、聘閨女無需擇日子(其實還會「請期」),因為灶王爺於年二十四當天「上天言好事」,而其他神祇早已上天向玉帝大帝述職,此時的人間「百無禁忌」,不用特意擇日子,每天都是結婚的好日子。
又時已年末,眼看又一年,嚴格的婚嫁禮儀可以適當緩一緩,只管趕快把婚結了(俗稱趕亂婚),因此年末「結婚扎堆」。
中國人的「結髮成為夫妻」,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男女雙方同居多久,是否登記領取結婚證,如果沒有舉辦「婚禮」就不算「結婚」,或許幸福的愛情與婚禮場面大小無關,但中國人年末「扎堆結婚」,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則對人生第一快事——婚姻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