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的孩子正在參觀京瓷公司的精密陶瓷產品館。本報記者 曹鵬程攝
8月4日,在一輛從日本東京疾速駛向京都的新幹線列車上,記者遇到了一群來自中國的中小學生。身上掛滿數位相機、隨身聽、攝像機等全套「現代化裝備」的孩子們興高採烈,歡聲笑語不斷。經與帶隊老師接觸,記者得知他們是日本京瓷公司邀請的「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成員,一行40人都是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分別來自廣東省東莞市和貴州省貴陽市。自8月1日抵達東京後,東京塔、淺草寺、未來科學館、迪斯尼樂園等地已經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京都是此行的第二站,孩子們要參觀京瓷公司本部,並和當地學生交流。此後,他們還要去鹿兒島,參加京瓷川內工廠的夏日慶典,並住在工人家裡體驗日式生活。
這項活動的發起者是京瓷公司名譽會長、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稻盛和夫一生不僅親手創辦了「京瓷」和「KDDI電信公司」兩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同時廣散私財回報社會,包括個人出資600億日元設立「京都獎」、與公司各出50萬美元為中國西部貧困學生設立「西部開發獎學基金」等。談起邀請外國孩子訪日的構想,稻盛和夫告訴記者,他30歲時第一次去美國出差,新奇的異國文化給他很大刺激和啟發。那時他就開始思考,如果讓涉世未深的孩子儘早接觸異國文化,對拓展他們的視野、促進他們的成長必定會大有幫助。個人事業獲得成功後,稻盛開始實踐自己的想法。1976年和1978年,京瓷公司分別啟動了選送日本孩子訪美和邀請美國孩子訪日的計劃,互訪活動每年一次,目前已告一段落。邀請中國孩子訪日的活動從1997年開始,也是每年一次,開始被邀請的學生僅局限於京瓷在華工廠的所在地東莞,2001年擴大到了北京、上海、廣東、貴州等地,今年已經是第七次了。
在這次訪日的中國孩子中,有的喜歡拍照,指著數位相機裡的照片,講在飛機上看日本諸島像一塊塊綠寶石鑲嵌在海中,下了飛機又佩服日本非常環保,人們都會小心地保護環境;有的孩子喜歡觀察人,覺得日本婦女喜歡打扮,街上女孩子的化妝都挺濃,而日本男人尤其是老人吃飯特少,但是卻很能幹,每天早早地就會站在公司門口等待上班,晚上天黑了寫字樓也都亮著燈;有的孩子喜歡買禮物,但是覺得日本東西太貴,而且一層一層的包裝有些浪費資源;還有的孩子喜歡科技,在京瓷總部的精密陶瓷產品館,他們不斷地與陶瓷假牙模型、手機專欄裡各種新奇的產品合影……
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團裡的小學生和京都醍醐西小學學生的交流。雖然現場有翻譯,語言還是成為了交流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孩子大多比較主動,用文字進行交流。記者注意到,能夠引起日本孩子回應的詞彙有長城、女子十二樂坊等,頗具時代意味。交流中,兩國孩子一起學唱了兩首中日文歌曲,品嘗了日本茶點,還共同用和紙製作簡單的印紙工。中國孩子對紙工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學得很快,很多孩子最後都完成了兩個。日本孩子稍慢一些,他們都是邊看邊做,完成了一個之後就開始欣賞其他人的作品。交流時間只有3個小時,但雙方的筆記本上都留下了不少新朋友的聯繫電話和電子郵件地址。一個日本孩子最後悄悄告訴記者:中國小朋友很厲害、特聰明,將來有機會他也要去中國玩。
稻盛和夫在歡迎這些中國孩子時說,世界上發生戰爭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對別國的不了解,從小接觸異國文化可以為將來創造和平。對於這些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日本的中國孩子來說,這次訪日的記憶也許真的會像印在雪白和紙上的色彩一樣鮮豔長久。(本報東京電) 《人民日報》 (2004年08月19日 第七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