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話節氣】
作者:劉樂(供職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當凜冽寒風吹落半樹黃葉丹楓,大地一顯肅穆蕭瑟之景時,冬天的腳步已悄然而至。立冬是秋冬節氣之交,也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建始也,代表冬季由此開始;冬,終也,有萬物收藏之意。人們完成秋季果實的收曬儲藏,動物們也準備進入休眠,迎接愜意的冬日慢時光。
立冬(中國畫)戴樹良
從冬日之始便如山般儲藏於家中,並在整個冬季與每一餐相伴的大白菜,恐怕是北方人對冬季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這是一種無奈之選,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大白菜的種種過往早已幻化為家庭記憶的脈脈溫情,令人莞爾。劉金貴的中國畫作品《立冬》便鮮活而生動地再現了北方人民對於冬日最典型的集體記憶。洗鍊的線條和精緻的設色吸收了中國傳統工筆重彩畫中的元素,疏密有度的構圖賦予了畫面以巧妙的節奏感,而憨態可掬的人物和動物造型又顯純真可愛,整個畫面洋溢著充滿詩意的溫馨之感,這皆發自畫家對平凡生活的敏銳觀察與體悟。
謀冬(中國畫)周中耀
中國南方地區因氣候相對溫暖,一年四季作物都較為豐富,立冬時的農事活動便顯得更為多樣。餘紅梅的農民畫作品《立冬》表現了浙江衢州一帶柑橘豐收時的場景。茂密的橘樹林裡,人們背著布袋、挑著籮筐,將又大又圓的果實採摘下來,一片歡歌笑語。作者運用剪紙的造型方式塑造人物,將民間工藝的樸拙和現代美術的設計感融會貫通,畫面語言豐富而有趣。黃澄澄、綠油油、紅彤彤的斑斕色塊營造出濃烈的喜慶氛圍,正是新時代農村幸福生活的傳神寫照。
立冬(農民畫)餘紅梅
立冬之後天氣漸寒,身體需要儲存足夠的能量,因此立冬之日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北方多吃餃子,取秋冬「交子之時」的寓意,而南方則喜食雞鴨魚肉等溫補之物。戴樹良的中國畫作品《立冬》中,身著鮮豔冬衣的婦女滿載而歸,屋內的桌上早已燉好羹湯,熱氣騰騰,鮮香撲鼻。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話秋的收穫,悠享初冬的愜意時光。不遠的農田裡,青壯勞力們正抓緊最後的耕作時間深翻農田、修築溝渠,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此外,立冬還承載著孩子們對生活的爛漫體驗。吳冠英的插畫作品《立冬》中,可愛的孩童換上了厚厚的冬裝,手裡舉著紅燦燦的冰糖葫蘆,笑臉盈盈。而木殼人的插畫作品《立冬》則將孩童與可愛的小動物作為創作焦點,風格清新,充滿童趣。
立冬之始,奼紫嫣紅逐漸退場,大地漸歸純粹、寂靜。我們換上冬衣、進補養生、儲存能量,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寒冬,但也不要忘記在這段愜意的慢時光裡停下腳步,細細感受歲月的流轉,享受生活之味。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8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