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取經的過程,其實也是佛與道相爭的過程,佛家擴張勢力的腳步簡直沒有上限,只要一心向佛,管你妖魔鬼怪作惡多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但道家就有一定的門檻了,在《封神榜》裡已經充分淨化了一回,剔除了大量非我同類,嚴格控制成道成仙的質量。所以眼睜睜看著佛家的勢力在做大,道家似乎無為而治,根本不屑一掙。
所以道家追求的方向是質量和德行並重,個體能力遠比佛家的優秀,咱們可以先從取經隊伍裡的三個徒弟說起:
1、孫悟空,從出師之後就是個惹事精,天庭封了兩次官兒都沒把這個猴子教化,佛門說我收了,那好吧!孫悟空當了行者;
2、豬悟能,原本是掌管天河十萬水軍的天蓬元帥,因酒後調戲嫦娥,犯了天條戒律,被貶下界,佛家又說我要了,那也歸你,當了取經團牽馬的;
3、沙悟淨,本是玉帝的捲簾大將,手腳不麻利,打碎了琉璃盞被貶下界,佛門還想要,那給吧,做了取經隊伍裡的挑夫。
再有其他山野雜家的枝枝蔓蔓更不用說了,什麼黑熊精、紅孩兒、甚至牛魔王等都被佛門錄用了去。綜上所說,不管是山野雜派還是主流道家之子弟或官員,以及犯過錯誤被排斥出主流圈層的人物,佛門都當寶貝收走了。
還不算完,那代表佛派的取經團體,一路上舉著斬妖除魔的旗號,不斷地打壓道派力量,碾壓五莊觀的鎮元大仙;車遲國鬥死三國師,尤其是把三清雕像扔到了茅坑,有點兒太欺人太甚了吧?致使老君實在看不過眼了,才派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畜生下來,給他們一個教訓!
那孫猴子,仗著會幾手拳腳,七十二般變化,你看把他狂的,動不動把大鬧天宮的事掛在嘴邊兒上。其實論武功,連一個不知名的黑熊精都能跟他打了個平手;論變化,還輸二郎神一籌;論法力,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差點沒把他燒死,真不知道張狂的資本從哪來?這不,天上稍微下來一個「閒人」,就把他收拾得不輕,想想當年大鬧天宮,人家有沒有真拿他當回事兒吧?
現世報說來就來,唐僧師徒路過金兜山,山前有個金兜洞,豬八戒好貪小便宜,看見沒人,偷拿了人家幾件棉背心兒,結果被洞主凹大王給逮住了。凹大王何許人也?首先它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叫「凹」,又是獨角,估計是頭犀牛,應該比一般的水牛、耕牛之類的,強多了吧?至少戰鬥力蓋過普通牛!
凹大王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首先人家佔理,因為他抓的是偷衣服的賊,你取經隊伍偷了人家的衣服,被拿個人贓俱獲,賴都賴不脫。孫悟空呢?原文寫:孫悟空尋上門來高叫:「那小妖,快叫他送我師父出來,免叫你等喪了性命!」凹大王出來了。孫悟空又道:「你孫外公在此,快早還我師父,兩無毀傷,若道半個不字,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狂不狂?一來不問青紅皂白,上去就講狠,確實有點仗勢欺人的意思,拿了人家衣服已經理虧,不但不賠禮道歉還威脅、恐嚇,要打死人家,有點不合適吧?
凹大王就是好惹的麼?原文寫:那妖魔喝道:你有什麼手段,敢出這般大言?你師父偷盜我的衣服,見有贓證,故此我拿也,你今果有手段,即與我比試,假若三合敵得我,饒了你師性命;假若敵不過我,教你一路歸陰!
瞧這樣子不難看出,這個凹大王並不是想吃唐僧肉,純粹是要和孫悟空比試高低來著,坐實了就是老君派下來,教訓以悟空為代表的佛門高手滴!但看人家的手段:
第一,我抓你在道義上站住了腳,你是偷衣賊,我是失主;
第二、我不是來吃你唐僧肉的,你憑啥要打死我?
第三、你不光沒有賠禮道歉,還打上門來耍光棍兒。
你後臺如來佛祖過來,我也有道理可講,人家一出手就佔據道德制高點,要的就是讓你取經隊伍理屈詞窮,論文沒理,論武,照樣打不過!
孫悟空的脾氣,當然是背著手撒尿---豈能服(扶)你?
那就打唄,結果沒幾回合,分出了高下,凹大王手中圈子一亮相,猴子的金箍棒瞬間被收走。打仗沒了武器,還想充大尾巴狼啊?啥也不是!
丟了棒子的孫猴子再去天庭搬救兵就老實多了,見玉帝還唱個大諾,也就說行了個大禮,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眾神還以為他長進懂禮數了呢,其實應該是他心虛了吧!哈哈!
猴子接二連三從天庭請下來託塔天王、哪吒三太子、雷公雷母、火德星君、水德星君,與凹大王車輪戰。但任你什麼砍妖劍、斬妖刀、降魔杵、風火輪、火龍火馬、天水天冰,一律被凹大王的圈子收走。孫悟空趁機拔下毫毛變作三、五十個小猴一擁而上,結果連小猴子也都被凹大王收了,哈哈!真是太渣渣了!
反正不管你請來什麼樣的救兵,只要你一亮兵刃,凹大王的金剛圈統統拿下,赤手空拳的神仙還敢上前嗎?整場爭鬥其實不亞於當年十萬天兵圍剿花果山,但孫悟空遠沒凹大王這般瀟灑吧?那寶貝圈子實在太厲害了,來什麼收什麼,幾乎沒什麼他收不了的!
凹大王的圈子到底啥來頭呢?如此瘋狂?其實也沒啥神秘的,他叫「金剛琢」,就是太上老君當年打孫悟空腦袋的那個圈子。
可笑的是,圈子還是原先那個圈子,人也還是當年那個欠削的人,只是圈子增多了更多的功能,而人卻沒長進,該挨揍還是要挨揍,你說氣人不氣人?
不過,看這集打鬥又琢磨出一個道理:最牛的人,並不是使用刀槍劍戟耍武鬥狠之人,最牛的人都是善於使用「圈子」的人。因為佛祖有「圈兒」,道祖有「圈兒」,這倆牛人都使「圈兒」,所以圈子很重要,到現在我們都離不開!
佛祖的圈兒專套人腦袋,一念咒語腦門崩裂,管教他「入」我佛門來!道祖的圈兒專套兵器,憑你什麼奇兵法寶,一股腦全部沒收,因此西遊記中最厲害的法寶就是圈子!
那麼說佛祖或道祖,誰能更勝一籌呢?別急,該到他倆出場了:
孫悟空眼看無人能鬥得過凹大王,只好跑去西天求教於如來佛祖,咋繞過觀世音菩薩,直接去找佛祖了?估計他覺得菩薩來了也不好使,就別繞路了,還是直接請大BOS出面吧!
如來聽說後,對行者道:「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去是我說的,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於我也」。
意思也就說,佛祖知道這個妖怪是誰,也知道他的後臺是誰,更知道如何破解之法,但不能明說,否則,會惹禍上身。也就是說佛祖也有不能招惹之人,只能變通辦法才能擺平此事。
怎麼變通呢?他派十八羅漢,開寶庫取了十八粒"金丹砂與悟空助戰,十八羅漢法力還不如菩薩呢,能行嗎?答案是:能行,因這「金丹砂」可是買路財呢!
但孫悟空不明就裡,他持懷疑態度,佛祖騙他說:叫羅漢放砂,陷住他,教他動彈不得,憑你揪打便了。
事實上金丹砂也陷不住凹大王,照樣也被凹大王收了去,如來佛當然知道這樣的結果,就是為了讓他收去,只要對方收了,才能實施下一步的後手兒呢!他早已提前囑咐了降龍伏虎二位羅漢,當金丹砂被對方收走,你可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必可一鼓而擒之。
我們再來看老君是怎麼下來的?他裝糊塗和孫悟空東拉西扯,直到聽說凹大王把那金丹砂也搶了去他才下來,薑還是老的辣吧,火候不到怎能輕易下山呢?
如來佛是非常有錢的,他的弟子下山,為別人念一遍經,收費三鬥三升米粒黃金,他還說收低了,還要繼續來東土擴張。這下好了,被太上老君抓住把柄,抓的可是偷衣賊,把唐僧師徒陷住不放,叫你取不成經,看你怎麼辦?
如來佛呢?果然佛法無邊,我不跟你正面槓了,我送錢,送錢好使不?有錢能使鬼推磨,錢一打過去,魔王自然就走了。
那可是十八座金山啊!佛祖一出手就是十八座金山,太上老君當然是滿意的,他是笑著把凹大王這頭小牛兒牽回去的,笑什麼?第一,牛兒爭了氣,揚了道家神威;第二,換回十八座金山,一大筆錢到手兒了,誰不高興?
你如來不是要去東土傳經嘛!我道家又出人又出力的,你分我一半的利益,不冤吧?所以老君笑了:哈----哈哈---
因此唐僧團隊這一關,是如來佛祖花錢買過去的,否則,取經的故事大概就到此結束了,佛祖與道祖在殘酷的競爭中終於相互妥協了,佛道並存的格局就此而定。
說到底最後誰勝誰負呢?觀者心裡大概有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