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開始了2017年的非洲攝影創作,搭乘肯亞航空從廣州飛往奈洛比的航班只有2/3滿;最明顯的感覺是與7-8月大遷徙季節爆滿的航班相比,我竟然見不到一個身穿迷彩服,帶著大包小包攝影器材的攝影愛好者;所以我想在美篇的第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季節在非洲拍攝野生動物的一點心得。
說起非洲野生動物攝影,大部分攝友馬上會想到動物大遷徙。每年七八月間,東非大草原的食草動物匯集肯亞馬賽馬拉,在馬拉河,沙河,和塔裡克河兩岸來回渡河,場景壯觀。但是問題是全世界的遊客和攝影師也大多選這個季節來觀看和拍攝。過度擁擠的國家公園在超負荷狀態下運營,每一個場景都有幾十部越野車圍拍,除去這樣巨量式旅遊對馬賽馬拉生態系統和動物行為及生存環境的衝擊外,就野生動物攝影來說,因為食物來源充足,貓科動物如獅子和豹子及犬科動物如鬣狗豺狼在日間可拍攝時段並不活躍,所以精彩的捕獵鏡頭並不好找,而一旦發生時,則現場往往有超過20輛車,能否有理想機位則全看你的運氣和人品。
8月份我因為《非洲國家地理》雜誌的拍攝任務採訪了馬拉三角洲國家公園負責監督旅遊的園長Alfred Bett,他指出肯亞的多元化野生動物環境在每一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特色,強烈呼籲我們的遊客不要一窩蜂的全部在7-8月間全部湧入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因為太多的遊客和車輛有時讓無法享受你的旅遊經歷」,他解釋道:「而且這個時間段馬賽馬拉旅遊價格也較為昂貴;從攝影師拍攝的角度來說,你的鏡頭裡總有其他車輛很難避開,經常是一種沮喪的經歷。」
我每年在非洲拍攝5-6個月,我個人最喜歡的季節是1月底到3月中在肯亞拍攝,因為這是非洲野生動物攝影最精彩的出片季節。與7-8月份的大遷徙季節相比,這個季節的拍攝有它獨特的特點:
一.壯美的動物風光
馬塞馬拉1-3月份的普遍氣溫要低於7-8月份,但晝夜溫差比較大,尤其是日出日落前後的升降溫速度很快,一般來說早晨5點半左右最低溫度6-8攝氏度,會有露水,但是到9點前後溫度會急劇升高到約25-28度左右,積聚的水份蒸發與匯集會產生很多奇形怪狀的雲。尤其是很多層狀雲局部遮住太陽時會產生極為強烈的「丁達爾」光,或稱耶穌光。這是拍攝動物風光片最為完美的天氣條件,我最受歡迎的動物風光作品幾乎全都是一月到三月拍攝的。
長頸鹿孤身走在草原上
群居的動物在草原上
長頸鹿在夕陽下漫步
羚羊在哺育自己的幼崽
7-8月份塵霾厚重造成的一個常見的天像就是空中一個「鴨蛋黃」的動物風光。連續幾天如此,未免單調,比如下圖就是攝於8月份:
一片安靜祥和的草原生活
帶著幼象的成年大象在非洲生活
而且除了馬賽馬拉,安波塞利,桑布魯等其他國家公園的場景也非常壯觀,以下三張片子是在安波塞利國家公園拍攝的。對於第一次到非洲的攝友來說,能夠在安波塞利拍攝到非洲地標吉力馬札羅山的片子是一個重點,1-3月這段旱季的時間較短,空氣中的浮塵比7-8月份少很多,很少產生嚴重的塵霾,空氣能見度高,在肯亞境內拍攝到70公裡以外的吉力馬札羅山的可能性極高。而這種塵霾在7-8月份就比較常見,拍攝到山峰的機會只有約1/3:
沐浴陽光的象群
廣袤草原下的孤單象群
二.活躍的捕獵場景
1-3月份馬塞馬拉的貓科動物,尤其是獵豹相對來說比較活躍,在整個7-8月份大遷徙期間獵豹的移動非常頻繁,所以交配的機會較高,那麼到2-3月份時,很多母獵豹正好是帶著幾隻4個月的幼崽,幼崽食量大而自己又沒有捕獵能力,所以母豹必須為一家五口而抓獵物,這樣她幾乎每天要捕獵,這樣就使得拍攝獵豹抓博的場景拍攝機會大增,以下幾張都是2-3月份拍攝到的:
獵豹在追逐羚羊
兩隻獵豹在覓食
獵豹捕獲到草原上的戰利品
大遷徙季節,獅群的捕獵多是在夜間進行,白天獅子大多睡覺,而2-3月份由於食草動物數量少,獅群白天相對更為活躍,有更多精彩的拍攝機會:
雄獅在與母獅嬉鬧
落日餘暉下的失群漫步
獅子最像貓的慵懶瞬間
公獅與母獅之間的打鬧
三.最好的鳥類攝影機會
在1月到3月還是南非鳥類大量遷徙到歐洲時會在東非停留的期間,所以鳥類的數量和活躍度也較大,尤其是在桑布魯,內瓦沙湖,安波塞利國家公園鳥類交配,打鬥,哺育的場景大大多過大遷徙的季節,是鳥類攝影的好機會。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
草原上的鳥類遷徙途中覓食
大遷徙季節,攝影師為了拍攝到角馬渡河的片子,往往要在馬拉河邊等上幾天還不一定拍得到,如果想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段(10天左右)在非洲最大限度地優化拍攝野生動物的機會,則在1月份到3月份的時間段會有更多更好的拍攝場景,出片率相對較高。最主要的是,你可以在一個地區進行深入地拍攝更多的物種而不用擔心幾十輛越野車和你搶位置,是一個更好的拍攝環境。1到3月拍攝的另一個好處是因為遊客少,在野外動物對車輛的容忍度較大,可以接近拍攝,同時對於大遷徙季節旅遊量的分流,也會減少對於馬賽馬拉生態環境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