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兩千多年前中國哲人孔子說的話,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朋友到來的愉悅。我們邀請中外朋友相聚一堂,就是要感謝大家為中外友好事業作出的不懈努力,回顧為共同目標而奮鬥的崢嶸歷程,暢談長期合作結下的深情厚誼。
中華民族歷來講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每位朋友。藉此機會,我謹向珍視友誼、熱愛和平的國際友人,向長期同情和支持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各國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
原文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清〕朱柏廬《朱子家訓》
釋義
即使受人如一滴水一般的小恩情,也應該以湧泉般的恩惠報答別人。
延伸閱讀
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人非常善於用水來打比方、講道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也是借用水來講為人處世的道理。
人行走於社會,難免會遇到困難,都有幫助別人和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中國傳統的看法認為,幫助別人的人,應該「施恩不圖報」,而接受別人幫助的人,則應該「受恩記心間」。這種看似矛盾的態度,恰恰構成了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關係如此,國與國之間的理想狀態也是如此,如果國與國之間守望相助,友好互惠,那麼就會為和諧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源 | 《平天下:中國古典政治智慧》,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