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請聽佛說求財物者有六種歪門邪道不能不防

2020-12-08 耀如樂園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請聽佛說求財物者有六種歪門邪道不能不防

太虛大師講解《佛說善生經》六非道

[經文]

佛言: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云何為六?一曰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二曰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三曰飲酒放逸求財物為非道,四曰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五曰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曰懶墮求財物者為非道。

【太虛大師】

此六非道從人間經濟道德上講。蓋吾人生活所需,不能不求財物,但君子愛財須取之有道。一、種種戲求財物者,如賭博、競勝、比武、猜彩等,如此求財是為非道。二、非時行者,如玩弄娼妓,不作正業,唐喪光陰。三、飲酒放逸亦非求財之道。四、親近惡知識者,知識即相識之人,惡知識即惡友,親近惡友不但不能得財,反而有傾家破產喪身失命之禍。五、常喜妓樂者,即性好歌舞娼妓,徒恣浪費。六、懶墮者,性好遊蕩,不喜作業。前五不儉,第六不勤,如此求財,皆為非道,如緣木求魚,其害尤有過之。

【略解】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若以非正道取財,難免災禍隨之,不能不慎。佛說六種非正道,即是六種歪門邪道,都是我們現實社會最常見的非正道,甚至是被商家充分利用的非正道,讓我們防不勝防。比如賭博競彩業,合法的、不合法的都處都是。各種遊戲被商家開發出來,誘惑無數的人陷入其中。各種網吧、歌廳、舞廳、酒吧把我們吸引進去。看看天下的人有多少人開開心心的走進去,出來時破財的有,大醉的有,打架鬥毆的有,乃至喪命的有、家破人亡的有、妻離子散的有。

所以,求財物者,我們應該少走、不走這些歪門邪道,才能自己不被害,也不去害別人。

相關焦點

  • 孔子看待財富: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
    (《論語·述而》)文中「執鞭之士」,據楊伯峻先生的研究,指的是市場守門人。過去偏重於強調其間的限制性意義,即財富是不可以恣意求取的,而忽視了其間關鍵性的肯定含意,亦即如果是正當的財富,那麼再不體面的活我也不推辭。從此角度這樣來理解,這句話表明孔子不僅不排斥財富,而且主張財富是可求的。孔子甚至還說過「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論語·泰伯》)。
  • 搞笑GIF: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過我不稀罕你那仨瓜倆棗
    總有能瞬間發現美並聚焦的斯基 富二代的待遇不一般啊! 飯桌上說起此事,我對兒子說:下次你若能考第一,我也獎你一百元。兒子卻不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過我不稀罕你那仨瓜倆棗!我。。。 3.一天,8個朋友聚在一起吃飯,席間上了一道紅燒熊掌,朋友們相互推讓,誰也不好意思先吃。這時候不知誰把燈關了,然後就聽到一聲慘叫,大家打開燈一看,只見熊掌上有一隻手,手上插了7把叉子!
  • 《佛說善生經》講錄
    丙三、六非道  丁一、長行  戊一、略標  「『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云何為六?一曰、種種戲求財物者非道,二曰、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三曰、飲酒放逸求財物為非道,四曰、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五曰、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曰、懶墮求財物者為非道。」
  • 大量百元大鈔空中飄落,男子舉吊瓶冒雨守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事後,楊帆回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9月13日,湖南長沙黃興路街頭也飄落了不少現金,路過的行人看見後,紛紛上前撿錢。目擊者表示,這是一男子給女友的分手費,遭到對方拒絕後,便把錢扔在了地上。孔子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並不反對人們追求金錢利益,有了錢,人才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才能夠去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但應該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去獲得錢財,不能因為錢財忘記道德和法律。沒有好的經濟基礎,我們就無法享受好的醫療、教育和養老設施。
  • 正直大氣,從不佔人便宜的星座,有原則有底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但是有些人他們卻處處想著怎麼靠鑽空子佔便宜的方式來獲得利益,俗話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樣的行為非常令人不齒,而這樣的人也很令人看不起。,他們喜歡享受物質生活的美好,但是他們卻從來不是那種貪財之人,喜歡金錢,卻從不會因為金錢而迷失本心,他們有原則也有底線,懂得是非道理,更明白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
  • 做生意走歪門邪道要不得,總有報應的時候
    剛剛看到一條新聞,說湖南一男子刺死三個女子後跳樓了,咋一看,都會認為這個男人窮兇極惡,仔細研判才發現婚介所欺騙在先,榨乾了男人,男人才走了極端。一句話說得好: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生意還是要誠信經營,才得安心,生意也能長遠,靠一時的機詐,欺騙,也許能短暫獲得利益,但是謊言總有戳破的時候,巧取豪奪坑蒙拐騙是不被認可的。
  • 道教告我們訴如何求財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人效法天道,則當"贊天地之化育",順天應人成就一番"盛德大業",從而"與天地參"。也就是說,人為萬物之靈,應當盡其天賦能力,努力為社會創造財富,成就大業。是實現天道賦予人的人生價值。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教以"重人貴生"為特徵,希望人人都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道教對人們追求財富的願望是予以肯定的。
  • 佛前許願,不要有這三個念想,福報不請自來
    第一、 在佛面前不要有惡念我佛慈悲,佛家主張修善心,動善念,講善言,行善舉,做善事,與人為善、善心養德、善行積德。一切與善良違背的事情,哪怕是心裡的一念,也不要有。心中有了惡念,就會生根發芽,日久必釀成惡果。佛家講因果報應。種下善因,得善果,種下惡因得惡果。
  •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再窮,這3種「財」別要,對自己不利
    金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人們為了想自己活得更好,就得不停地奔波求財。正所謂有句古話就說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社會上獲取財富有數以萬計的方式,但是難免有些人利慾薰心,為了獲得短時間賺到更多的錢,鋌而走險,選擇通過走不正當的途徑來快速使自己"暴富",實現所謂的成功。人再貧窮,有三種"財"是萬萬不能要的,否則就會對自己不利。今天我們就來論述具體是哪三種財獲取後會對人們不利!
  • 70歲老僧告誡我:佛家有六戒,其中前三戒最消耗福報,要注意了
    我們談起人生要給自己積德積福時,老僧說到佛家有六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這六戒裡,前三種最消耗福報,千萬要注意了。聽老僧的一席話後,我覺得很有道理,默默地記在了心裡,現在與大家分享出來。
  • 廟奎:武財神旺財增財如意法
    俗話說的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從古而今,人人離不開金錢,可謂是人們的「食糧」。因此,在玄虛子看來,合法合理地謀取財富並非什麼壞事;但是,對任何財物的索求都應建立在嚴格的道德尊奉和道德制約的基礎上,道教並不鼓勵見利忘義或無休止的欲望。《太上靈寶升玄內教經之中和品》裡說:修善福應;為惡禍來。在道家看來,福禍報應,全在於善惡行為。這樣的說法不僅強調遵循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的必要性,更把物質追求與道德約束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 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什麼意思?老輩人的訓誡值得思索!
    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什麼意思?老輩人的訓誡值得思索!除了正常的賺錢途徑,總有人會選擇一些歪門邪道當做生財之道,對此老祖宗有一句俗語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財不走急,富不去偏」,這其實也是老祖宗的生財之道,也是在告誡後輩關於賺錢應該怎麼做。這就是所有的前半句「財不走急」的意思是想賺錢不能著急,一夜暴富的情況是非常少的,想要賺錢還是得踏踏實實的積少成多,這樣財富才會慢慢累積。
  • 適合離家,出外求財,的八字命理
    易學命理唐老師/書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這個「道」卻各不相同,有的人坐辦公室掙錢,有的開店賺錢。而有的人註定東奔西走,南來北往,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適合奔走四方,異地求財的人八字特徵。
  • 佛陀箴言:佛說喝酒有六種嚴重後果
    《佛說善生經》提出飲酒有六種過失(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佛說善生經》:「當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鬥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註:佛教常說三皈五戒,何謂三皈?三皈即皈依佛、法、僧。何謂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是為五戒。佛家為何要求信眾戒酒?
  • 求財而能得財,得財還能守財嗎?《易經》大有卦之歪讀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不論錢財的多少,每個人都會希望得到更多的錢財,這是每個人天生的欲望之心,本無可厚非。而我們每個人對於自己已經得到的錢財,都不太希望會失去,都希望能夠擁有的更久,傳承得更遠。網圖人們總是在得到與失去之間徘徊著,那麼人們真的能夠求財而能得財,得財而能守財嗎?
  • 命理解析:身旺財弱不利妻子且求財辛苦
    去年找了個師傅幫我看八字,說我婚姻不好,是個二婚命,不知是真是假,但多多少少都對我產生了一些影響,我真的不願意再因為離婚的事情去傷害她,希望老師看看我是不是二婚命?能不能避免?還有我的財運,感覺也不好。我與妻子結婚10來年了,一直做的是小吃行業,但也沒能賺到什麼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好起來?我適合幹什麼工作?去什麼方向有利?
  • 佛前許願,這三句話不要說,說了佛菩薩也不會答應!
    在遭遇不白之冤,被人誤解時,如果解釋不清楚,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解釋,把答案交給時間,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一旦到了一個正確的時間點,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又何須急於一時呢?有的人甚至愚痴到,跟佛菩薩做起了「交易」,在佛菩薩面前立下保證書:只要這件事能夠過去,沒有災難發生在自己頭上,我就燒多少香,捐款多少多少,做多少好事,甚至於念多少經等來作為對佛菩薩的報答。這是何等的愚昧啊!佛菩薩告訴我們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你自己種下了什麼因,等到因緣具足之時,就必須承受其對應的果。
  • 君子守正,萬佛朝宗
    曾有遊客和佛教人士感嘆,萬佛山猶如萬佛朝宗,當經過綠蔭山路、懸崖棧道最終到達金頂時,就如同一個人從世俗凡人經歷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最後在最高峰金頂成佛。萬峰為佛,自身亦為佛。當從山頂沿山道帶著對佛性的感悟下山,則是一場回歸塵世,心靈洗滌和反思的洗禮。
  • 身上有一物,竟然是財庫,90%人不知道
    說到求財,怎麼能少了我們的【貔貅】呢?它絕對算是招財風水物中的一把手。 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 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二摸貔貅財運到,三摸貔貅步青雲的說法。 傳說貔貅是龍的第九子,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相傳有闢邪擋煞,鎮宅之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