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拼房小程序因「涉嫌低俗」被微信全面封殺。實際上,這個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創新,因涉及灰色地帶並不是第一次遭到曝光。
界面新聞發現,一款「同住酒店拼房」小程序在今年初就曾因涉黃兩度下架,近日再次被封禁,目前小程序和公眾號已無法運行,隨即同住拼房表示將於6月28日在安卓和IOS的應用商城上線APP。
共享經濟的新玩家?
「拼房你敢嗎?這款App這樣玩陌生人社交」2015年,一款名為芝麻拼房的APP軟體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高調上線。用手機註冊帳號,經過芝麻拼房推出的「三重安全保障」:視頻認證、身份證認證以及第三方平臺的二次認證後,即可發布拼房和在線社交。
2016年2月芝麻拼房發布文章稱,上線半年以來,APP用戶註冊量已達到5000人,未來將採取與酒店分成的方式盈利,且正在籌劃天使輪融資。這個時間點是記者在網上查詢到的芝麻拼房最後的活躍時間。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後發現,芝麻拼房的開發公司深圳市快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但直到2018年5月才獲得營業執照。2016年11月和2018年2月分別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和「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目前芝麻拼房微信公眾號已無法進入,安卓和IOS的APP商店中也不見其蹤影。
隨著微信小程序的推出,一系列與芝麻拼房APP類似的拼房小程序悄然出現,「共享經濟」、「低價出遊」、「在線社交」是在宣傳文案中最常出現的詞彙。2017年7月,聲稱得到100萬元種子輪融資的「同住拼房」官網、微信小程序及服務號同時上線。在一年前接受鉛筆道採訪時,同住創始人吳旭陽介紹稱同住拼房盈利來源為從每個訂單抽傭 10 元,並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為每筆訂單綁定 20 元意外傷害保險。
在酒店數據方面,吳旭陽表示同住拼房通過 API 接口接入現有 OTA 平臺,如攜程網,共有 10 餘萬酒店信息。據界面新聞了解,攜程自2016年5月起不再接受免費的API接口,如需使用需發送郵件申請。界面新聞向攜程查證,後者稱經核實,並不知道同住拼房這家公司也沒有相關合作。
摘不掉的桃色標籤
除了滿足正常的低價需求,許多拼房小程序在宣傳文案和內容設計中往往以異性交往為賣點,甚至露骨地加以展示。今年1月,因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同住酒店拼房」被微信官方暫停服務。
在同住拼房上,用戶可以選擇公開芝麻分或要求對方授權來篩選推薦對象,還可對同住推薦對象的性別、年齡段等條件進行選擇。在篩選條件頁面有一則小提示:「僅限雙床,同性請AA,異性拼房男士適當降低價格提高競爭力。」
一周後,「同住酒店拼房」更名為「同住酒店拼房共享床位」悄然上線,但已沒有異性拼房入口。2月2日,這款小程序再次被封禁。
吳旭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涉黃言論毫無根據,「不能因為用戶之間溝通過程中出現一些曖昧字眼,就斷定平臺因此涉黃。」在平臺發布的「同住公約」中,吳旭陽宣稱:「我們願意用自身行動證明人性中的真摯與美好,足夠抵抗惡念的誘惑。」但即使在官方宣傳已關閉異性拼房入口後,同住公眾號更新的文章仍在以暗示性的語句鼓勵和宣傳異性拼房。
2018年5月23日,同住拼房公眾號發布了題為「這個IT男憑什麼一晚上拼到了2個萌妹子」的文章,內容是「看看這個死宅肥IT男到底用了什麼樣的手段讓2個研究生妹子束手就擒」。這篇文章直接推翻了吳旭陽今年2月宣稱的「異性拼房部分已全部下線」的言論,以及平臺公告裡「禁止攜帶第三人」的規定。
與同住拼房一樣,經過年初的整改,大部分拼房小程序加入了禁止異性拼房的信息,但在操作中並沒有實際有效的鑑別和約束手段。界面新聞記者發現,花生酒店拼房平臺在公告中表示禁止異性拼房,但該公告並沒有在首頁顯示,用戶點擊頁面右上角的問號圖標後才能看到。而記者以女性身份進入拼房平臺後,支付1分錢就獲得了一名男性拼房用戶的聯繫方式。目前,花生酒店拼房也已經下線。
拼住市場的界限與規範
拼房平臺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共享經濟的繁榮。最早進入拼房市場的芝麻拼房曾發出疑問:「為什麼你樂意接受在青旅與7、8個人共擠一間屋子、願意使用Airbnb平臺住在陌生人家裡……而僅僅對在酒店與陌生人住一間客房而嗤之以鼻?」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界面新聞表示,拼房確實與Airbnb有相同之處,屬於共享經濟的一部分,但是在目前的狀況下很難納入市場監管。
「同住酒店拼房小程序」宣稱以個人實名認證和芝麻信用分為安全保證。吳旭陽認為,實名認證和審核機制,加上犯罪成本的威懾力能夠保障用戶的安全。但是,據錢江晚報報導,記者試驗發現,在輸入了虛構的身份證及姓名後,系統仍顯示記者實名認證成功。此外,同住拼房並不提供線下的身份信息核對。同住拼房客服表示,用戶決定拼房後,「到店時核對身份信息就可以。」
許多拼房小程序甚至省去了身份認證這一步驟,支付一定金額即可獲得聯繫方式,之後的操作均在用戶之間進行。
同住拼房在免責聲明中提到,「同住」作為第三方酒店預訂平臺和用戶住宿信息對接平臺,不承擔用戶和酒店方的任何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用戶之間發生經濟糾紛及違法犯罪行為時,也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及經濟損失。對此,朱巍告訴界面新聞,拼房小程序並非法外之地。
2016年6月,國家網信辦發布《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應用程式對用戶進行實名認證,並對違法違規信息內容進行審核管理。因此,儘管拼房小程序有提示禁止異性拼房以及發布涉黃低俗信息,但是對此並無有效監管,仍逃脫不了平臺責任。
此外,朱巍表示,如果拼房出現線下違法行為,不僅要追責小程序,作為小程序的載體微信,也有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拼房小程序已多次被媒體曝光存在「低俗」、「涉黃」嫌疑,如果相同問題仍存在但依舊能再次上線,微信作為大平臺,也需承擔法律責任。
上線—曝光—下線—再次上線,這樣的惡性循環似乎成了拼房小程序的常態。此次微信對拼房小程序全面封殺,同住拼房表示將轉移陣地至APP,屆時或許又將出現新的審核與監管問題。
近年來,共享經濟在中國獲得了巨大成功。用戶的低價住宿和社交需求、酒店的開房率指標等成為拼房應用生長的沃土。短期內徹底取締擁有廣闊市場需求的拼房應用有難度。但拼房應用絕不能存在於法律漏洞的灰色地帶,及時完善監管體系才能讓這一共享經濟的新生事物健康發展。
轉自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