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來到,漢濱區葉坪鎮中心社區後面的山坡上,成片的獼猴桃已是果實纍纍,豐收在望。貧困戶姜功憲趁著早上難得的清涼,在果園裡忙碌地鋤草施肥,雖然臉上掛滿了汗珠,但仍然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悅之情。
「能有這樣的生活,離不開咱區總工會的幫助。」63歲的姜功憲家住葉坪鎮中心社區七組,愛人有病幹不了農活,家裡日子一直過得很緊巴。2016年,漢濱區總工會幫扶葉坪鎮後,給他帶來了生活的希望。2017年,姜功憲一家實現脫貧致富。
「我在這裡負責除草施肥,一天能賺80塊錢,在家附近就能找到活兒幹,很知足了!」姜功憲說道。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漢濱區總工會主動謀劃,積極行動,通過「送溫暖、送政策、送資金」等幫扶措施,竭盡全力為幫扶鎮村及貧困戶排憂解難,在全區2019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和目標責任考核中均獲得優秀。
創新載體,促產業發展「加速度」
「勞模是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只要有平臺、有保障,勞模在脫貧攻堅戰中大有可為。」漢濱區總工會主席王衍柏說,勞模在助力脫貧攻堅行動中當先鋒、打頭陣、作表率,不僅具有強大的自身優勢,還能激發全區決勝脫貧攻堅的昂揚鬥志。
如何發揮工會組織優勢,更加有力有效助力脫貧攻堅,漢濱區總工會將各級勞動模範自身及單位的各項優勢與全區脫貧攻堅密切結合,2015年就開始在全區組織動員各級勞動模範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活動。
幾年來,漢濱區總工會通過組建勞模服務團、每年召開勞模座談會、勞模現場觀摩會、舉辦勞模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形式,廣泛組織動員全區各級勞模和勞模所在單位深入貧困村特別是深度貧困村實施產業、健康、教育、金融扶貧,帶動貧困村發展和貧困戶增收脫貧。工作推進中,注重發揮典型示範的引領作用,堅持把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宣傳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經驗作為重要手段,先後在《陝西工人報》《安康日報》等媒體宣傳報導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典型事跡,評選表彰先進個人21名,切實激發了勞模投身脫貧攻堅大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16年下半年,在區總工會的牽線搭橋下,誠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區勞動模範劉春波到葉坪鎮發展獼猴桃產業,流轉土地1000多畝,已建成集「產品生產、加工、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獼猴桃農業示範園區。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實效。王衍柏說,只有根據實際推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才能提高扶貧成效,從根本上幫助他們「挪窮窩」「拔窮根」。區總工會指導在全鎮各村建立形成了「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引進能人和企業在鎮村建設現代農業園區3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7個,培育規模化家庭農場5家,特別是發展建設的獼猴桃、中藥材種植、花椒種植、冷水魚養殖等項目產業已形成規模,產業扶貧實效不斷顯現。
家住葉坪鎮椒溝村5組的楊均江今年68歲,家裡七畝土地流轉給安康金德林下中藥材種植公司,一年收取土地流轉費800多元。楊均江和愛人都在中藥材種植公司務工,每人每天務工收入80元。漢濱區總工會引進安康金德林下中藥材種植公司落戶椒溝村,留轉土地1500餘畝建成了中藥材種植基地,通過土地流轉、進園區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公司帶動全村120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幾年來,全區各級勞模扶貧工作成效顯著,累計組織開展幫扶活動600餘場次,幫扶貧困群眾2.1萬餘人次,經營主體勞模20餘人,流轉土地3.8萬餘畝,帶動2100餘戶5900餘人實現脫貧。各級勞模發展建設的「陝茶一號」、京康農業、瀛天核桃、忠誠蔬菜、誠泓獼猴桃等已成為了省市區「三變改革」的樣板和示範,其成功經驗相繼在中省市區有關媒體宣傳報導,漢濱區總工會先後多次榮獲省市總工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綜合施策,讓幫扶鎮村「煥新顏」
葉坪鎮地處漢濱區「北極」,是距離中心城區最遠、條件最為艱苦、貧困程度最深的鎮。面對幫扶該鎮脫貧攻堅工作的艱巨任務,王衍柏親自掛帥扶貧工作隊長,帶領工會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走村入戶,與貧困戶廣交朋友,真心真情開展幫扶,推進葉坪鎮各村群眾生產生活面貌不斷發生改變。
幾年來,幫助鎮村爭取各類項目資金5000餘萬元,直接向鎮村投入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幫扶資金400餘萬元,推進鎮村服務中心、河堤改造、電網改造、復興大橋、文化廣場、安全飲水、鄉村道路等一大批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了當地過去非常落後的生產生活條件。
同時,漢濱區總工會還自籌資金200餘萬元,用於支持三個貧困村(社區)活動中心主體建設、辦公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建成了功能齊全的村兩委活動室和便民服務中心、廚房等,並順利投入使用,真正做到了精心幫、真情扶。
「區總工會給我們送點子、送資金、送設備,不僅幫助我們修繕了村委會,配齊了辦公設備,還引進能人發展產業,我們這裡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談起區總工會幫扶的情況,葉坪鎮橋亭村黨支部書記陳家寶如數家珍。
「點亮工程+甜蜜產業」是2018年省市總工會提出的工會助力脫貧攻堅的又一創新舉措,也是工會助力脫貧攻堅的又一個特色品牌。2016年年初,漢濱區總工會立足於包聯鎮村實際,進行了養蜂產業的全面調研和思考。在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依託當地生態優勢,發展養蜂產業的思路,並提出村為主體、股份合作、利益聯結、村戶分紅、適度規模、滾動發展的養殖模式。幾年來,區總工會直接投入資金近50萬元,幫助三個貧困村成立養蜂合作社,納入帶動貧困戶80戶173人實現增收,探索出了一條拓寬貧困戶增收和解決村集體空殼經濟問題的有效路徑。
走進葉坪鎮,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寬敞的道路和沿途高聳的太陽能路燈。可誰又能想到,3年前,這裡一到傍晚,因缺乏照明,村民晚間出行極為困難,而如今的晚上,在路燈照亮下,廣場舞已然跳出了人們的幸福日子。
「點亮工程」是工會系統推出的又一項重大惠民工程。2018年10月,王衍柏主席帶領工會班子在廣泛徵求意見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幫扶鎮村「點亮鄉村」實施方案,規劃鎮村新裝太陽能路燈370餘盞,維修原安裝路燈40盞,投入資金160餘萬元,實現了包聯鎮村主要道路、村莊院落、活動場所路燈安裝全覆蓋,鎮村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點亮工程」,不僅點亮的是漢濱最為邊遠的貧困山村的夜空,更點亮的是貧困群眾的心靈,照亮的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村裡安裝了路燈,告別了黑燈瞎火,路燈亮了,人心更亮了。
教育扶貧,為貧困家庭「斷窮根」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漢濱區總工會自幫扶葉坪鎮以來,在立足鎮情,重優質產業培育,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聚力幫扶該鎮教育事業發展,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為教育奠基,科教興鎮打好基礎,通過提供資金扶持,開展文化培訓愛心助學,在大山深處唱響興教幫扶之歌,受到全鎮幹部群眾和師生家長的肯定與讚揚。
在漢濱區葉坪鎮中心社區的原活動室內,漢濱區總工會幹部王偉權正在認真教授該鎮十幾名小學生拉二胡。他是區總工會駐葉坪鎮中心社區的扶貧工作隊隊員,也是陝西省民族管弦樂學會二胡專業委員會安康分會會長。自今年駐村以來,王偉權在做好扶貧幫扶工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長,免費在葉坪小學開設二胡興趣班,暑假期間,每周利用三個下午的時間對學生們進行培訓,激發他們對學習傳統民族樂器的熱愛與興趣,他還向葉坪小學捐獻了價值1.2萬元的樂器。目前,葉坪小學共有22名學生在王偉權的悉心指導下學習二胡,其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
「城裡的孩子們暑期生活豐富多彩,而這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沒有這樣的環境和經濟條件,他們的父母大部分常年在外務工,音樂可以給予孩子們心靈上的慰藉,不求他們每個人都成為音樂家,但求音樂讓他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王偉權說道。
從重視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到具體問題研判解決,師資力量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區總工會主席王衍柏都親自協調、親自部署。堅持每月到校調研指導,安排勞模朱曉紅團隊與葉坪幼兒園建立對接幫扶關係;重視貧困山區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先後連結資源對他們進行物資捐助、心理構建團輔活動、「微心願」等方面的幫助,協調專項資金建成操場,改善學生食堂;建成壹基金音樂室、肖戰圖書室等,並長期培養一名心理輔導老師;利用六一、元旦等節慶日到校看望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孩子,勉勵他們向善向美,立志成才。
近年來,區總工會先後為葉坪鎮屬學校、幼兒園投入幫扶資金7萬元,用於食堂改造、學生住宿條件改善和校園文化提質晉檔,有力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為實現「雙高雙普」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先後組織聯繫了省教育工會、安康援少會、安康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安康義工聯、安康艾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安康瞳仁眼科、李連杰壹基金、安康網際網路產業協會等公益組織、企業和王遠峰、頓正等愛心人士為葉坪鎮的教育事業捐款捐物、愛心助學,先後聯繫兒童微心願,作業本計劃,新浪揚帆計劃,建行一千零一夜小廣播,壹基金音樂教室等公益項目落戶葉坪鎮屬學校。部分組織個人已與學校形成了長期的幫扶關係,逐步建立了良性的長效助教助學機制。
「只要村民日子越過越好,我們幹部再苦再累也值得。」這是王衍柏時常掛在嘴邊的話。王衍柏說,下一步,漢濱區總工會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和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村覆蓋,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在鄉村振興、共奔小康的偉大徵程中貢獻工會智慧和工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