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漳浦石榴鎮的印象,就是山高,泉多,其本地的特色美食——填鴨,味道更是一絕!但是你知道嗎?石榴鎮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兒。
(對於石榴鎮的印象,還有這棵老樹)
據說,以前許姓在這裡開基,發現此地生長了大片野生石榴,因而稱為「石榴坂」,石榴名字就此而來。石榴鎮以前與南浦鄉一帶合稱「車田」。民國時設石榴、象牙二鄉,後又將石榴鄉合併於象牙鄉。1992年,設立石榴鎮。
石榴鎮山清水秀,自然條件優越。印象中石榴多山,其實它平原也廣,東南是鹿溪上遊平原。全鎮溪流縱橫,水源豐富,沃野綿延,糧食豐產,瓜果飄香,現代農業發展得有聲有色,素有「漳浦糧倉」的美稱。
★這裡有全縣迄今為止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
在石榴鎮東山村翁瀉山內,叢林密布,飛瀑直流,聲如奔雷。這條氣勢磅礴的天然瀑布落差近30米,是漳浦境內迄今為止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玉龍瀑布」,奔流而下,似銀河,如飛龍。
圖/易信
★這裡有奇特的「石漩渦群」
在石榴鎮與平和縣交界處的觀音亭橋西南方,有一條奇特壯觀的「石峽谷」,數以萬計的石頭鋪陳在這裡,還有無數被水流衝擊打磨的「石漩渦」。峽谷清幽,還有水流緩緩而過,美不勝收。
圖/藍智偉
★這裡的青龍寺珍藏著黃道周題匾
青龍寺建在龍嶺村的半山腰上,曾有明成祖御賜札匾,是寺廟建造者了悟大師為其「巧尋金鐘」受贈的。據說黃道周聽聞青龍寺有此匾,便十分嚮往,於是特意尋到青龍寺,白天遊山玩水,晚上讀書作賦。留下了「泉錫還清」四個大字,並親自撰寫《青龍山碑》,以讚美青龍寺。
青龍寺風景獨特,寺後林木翡翠,寺前花香撲鼻,寺內香菸嫋嫋。自古就有「飛來佛」、「種茶圃」、「卓錫泉」等「龍嶺八景」。幾百年前,住在青龍寺的僧人取來山上流下的泉水,泡上自己種植的「白牡丹」茶,招待五湖四海的客人。
★這裡有座巖寺曾是林士章讀書處
棲雲巖位於山城村與東山村接壤的棲雲山中,因為此處群山環繞,白雲卷舒,故稱「棲雲」。明代探花林士章未出仕時曾在此隱讀。
圖/漳浦騎行
★這裡的青龍庵建在懸崖上
青龍庵就建在山城村的路邊,可是如果沒有留意路標,也許就會錯過這隱在懸崖上的古蹟。
青龍庵下碧水一潭,綠樹掩映。沿著石階而上,就可看到古色古香的青龍庵出現在眼前。古樸的木門,生鏽的老鍾,畫有唐僧師徒四人的橫梁,靜美而安詳。
★這裡有閩南地區首次發現的晉代古墓葬群
石榴東晉墓址位於石榴村墾牧場,2002年發現並實施搶救性發掘,發掘墓葬5座,出土了銅鏡、鐵劍陶壺等文物。這些發現,對於研究開漳前的漳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這裡有皇帝賜葬的漳州最大的官墓
探花、尚書林士章墓,位於東山村祠仔自然村西側的山麓上,青山環抱,肅穆幽靜,今年年初修繕一新。全墓規格宏大,堪稱閩南地區之最。墓地沿中軸線依次為半月池,兩側對稱望柱、石馬、文武翁仲,碑亭、墓庵、石羊石虎、石祭臺等。
★這裡的車本村有「閩南井岡山」的稱號
車本村是漳浦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漳浦縣西北方最邊遠的地區,坐落在南靖、平和、漳浦三縣交界的重巒疊嶂中。這裡柴扉小扣,雞犬相聞,石階小徑,寧靜唯美,紅色旅遊道路通到家門口。
車本村素有「閩南井岡山」之稱,是中共靖和浦中心縣委機關舊址所在地,陶鑄、鄧子恢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紅軍井」、「紅軍樹」、「紅軍之家」.重走紅軍路,感受先輩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的拼搏精神。
★夏浴山泉
石榴鎮溪流交錯,山泉湧動,在山城村就有村民建起了山泉遊泳池,夏天在此暢遊,簡直就是極致的享受。
這個遊泳池就建在山腳下,四周綠樹環繞,乾淨清新。泳池裡的水引自山上的純天然清泉,泡在水中,清冽舒爽。
★冬泡溫泉
象牙溫泉位於山間盆地,綿延起伏的低山丘陵環繞四周,風景清新優美。源源不斷的天然泉群從地表冒出,歷史上早在泉眼處建有露天簡易浴池供當地群眾沐浴洗澡。
象牙大大小小的溫泉澡堂近10家,大多是室內的木桶浴,或是瓷磚、花崗巖等材質的浴缸,價格平民。聽說周邊很多村民一到冬季,就喜歡包月泡溫泉,真幸福啊!
★石榴填鴨
到石榴,如果沒有品嘗過填鴨,那真是人生一件憾事。肥而不膩的石榴填鴨簡直就是鴨中極品呀。鴨肝更是粉嫩鬆軟,入口即化。
填鴨當然不是「甜鴨」,而是把飼料捏成團,手工填飽鴨子的肚子。相傳清朝年間,到京城當官的宰相蔡新被北京烤鴨的獨特風味所吸引,將填鴨的方法帶回家鄉,並「變烤為煮」,美味從此流傳下來。
★農家小菜
在石榴鎮的農家飯店,除了享用正宗石榴填鴨的美味,還可以品嘗到新鮮的溪魚、河蝦,或是茭頭炒三層肉,豆腐魚頭湯,或是簡單的清炒地瓜葉.幸運的時候,還有機會品嘗到農家自釀的金櫻酒或是野生白楊梅酒。
★野生特產
在青山環抱的石榴車本村,有很多原生態的土特產,比如蜂蜜、石橄欖、黃精、高山茶、番鴨等等。大山裡的藥材很多,但是村民們都有一個共識,藥材不到成熟不摘,幼期的藥材都留著生長。
★攀龍林氏,「鳳凰渡臺」
攀龍林氏家廟又名「龍山堂」。祠堂始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初名「龍輝祠堂」。家廟坐南朝北,為二進三開間懸山頂,建築由門廳、天井廡廊、正堂組成,建築面積達500平方米。
在攀龍村流傳著「鳳凰渡臺」的美麗傳說。清康熙五十二年(1720年)攀龍林氏第十二代孫林秀俊(墾號成祖,又號天成),移居臺灣淡水廳大甲社。林成祖到臺灣後,招募人員開荒造田,成為當地的大墾主。此後,又開渠引水灌溉農田萬餘畝。由此林成祖家族興旺發達,富甲一方,其事跡被載入《臺灣通史》。林成祖作為攀龍林氏六世祖鳳公後人,被兩地族人尊稱為「鳳凰」。此後凡是攀龍林氏後人都被稱為「鳳凰」。
★「開蘭始祖」吳沙
吳沙,生於漳浦縣西門外小山城元房大圍頭(今石榴鎮山城村),在開發建設臺灣宜蘭功績極大,被譽為「開蘭始祖」、「三貂之父」,是「臺灣三公」之一。
已到中年的吳沙攜妻帶子漂洋過海去臺灣,先居淡水,再遷三貂社;又以三貂為基地,集結和率領漳、泉、粵等地移民開墾宜蘭,成為臺灣開發史上聲名赫赫的「開蘭始祖」。
(吳沙故居)
★梅林陳姓的總祖祠
據了解,石榴梅林(現梅東村、梅西村、梅北村)陳姓開基祖陳永順在此傳衍後裔,建祠堂「追來堂」,清代分傳後裔於臺灣宜蘭。
「追來堂」是梅林陳姓的總祖祠,位於梅西村,土木結構,懸山頂,燕尾脊,梁上還保留著清代的彩繪。
圖/陳俊藝
石榴鎮,就像養在深閨的姑娘,清秀質樸,當你走近她,卻又是那麼的迷人和多彩。她叫石榴,正揭開美麗的面紗,嫋嫋婷婷地向我們走來!
來源:大美漳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