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萬傑談古建築防火

2020-12-19 中國建設新聞網

在搜尋引擎上輸入「古建築火災」,可以看到古建築火災時有發生,2014年11月14日,始建於北齊天保末年的山西太原伏龍寺突遇大火,寺院後方的大雄寶殿全部被燒毀;2015年1月3日,修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600餘年的雲南大理巍山古城樓起火,雄偉的古樓建築在火災中被毀……

針對目前古建築防火存在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做好防火工作等話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萬傑表示,總體來看,目前古建築消防設施設備缺失、用火用電不規範等問題依舊較為突出,同時古建築的防火設計缺乏相應的規範標準。「接下來,除了要做好基礎研究並加快制定相關規範標準外,還應對歷史文化街區做好有效的防火分割,在古建築周圍配備齊全合適的消防設施設備。」

Q:您研究建築防火問題已有多年,在您看來,古建築防火工作目前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A:主要突出的問題是缺乏相應的防火設計標準。古建築包含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文物建築保護要求更高,而部分歷史建築可能幾十年後也會升格為文物建築。其中,文物建築的防火設計方案可依據國家文物局2015年出臺的《文物建築防火設計導則(試行)》進行,正常情況下導則的有效期是三年,2018年該導則理應升級為《文物建築防火設計標準》,但由於某些原因使得目前為止還暫未升級。

對於建成幾十年或上百年的歷史建築或一般性既有建築,相應防火設計標準的缺失更為嚴重,防火設計問題也更難解決。很多歷史建築在修建時沒有防火措施,有的防火措施也僅符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相應標準。1974年,我國才真正以規範的形式頒布了《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歷史建築和既有建築的防火設計應該執行規劃設計時的規範標準還是現行規範標準,讓一線工作人員在設計或審查時無所適從。由於國家標準在標準的立項、制定等各方面設置了較為複雜的審批程序,而團體標準的制定程序則相對簡單。因此,希望相關協會儘快以團體標準形式編制一些歷史建築和既有建築的防火設計標準和改造標準,讓一線工作人員在執行過程中能夠有據可依。

Q:古建築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保護中針對具體的防火設計和施工要注意什麼?

A:很多古建築都是磚木結構或純木結構,建築本身的火災危險程度較高,主要特點是耐火等級低、耐火極限差、燃燒性能高等。對於這些特點,目前已有很多解決方案,比如可以在以木構件為主的可燃構件表面進行不同的防火塗料處理,以達到有效阻燃,但處理起來比較複雜。另外,很多古建築處於歷史文化街區,而歷史文化街區在歷史上作為商業街區,為保證商業氛圍,很多街區、古建築之間的間距在建造時相對較小。按現行《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對這些街區和古建築進行防火設計,防火間距顯然不夠。

儘管如此,面對這些古建築,我們依然要堅持一個原則:認可和接納,不能拒絕更不能毀壞。如果設計方案的前提是拆除或毀掉建築的一部分才能對另一部分進行保護,那將對整個歷史文化街區或歷史建築風貌造成破壞,也嚴重違背了保護古建築的初衷。因此,針對古建築的防火設計首先應該尊重歷史事實,然後採取現有可行的技術措施、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這樣才能對古建築進行有效保護。

Q:目前各地對古建築保護中的防火設計都採取了一些措施,有哪些比較好的經驗或做法?

A: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或出臺一些地方性規範標準,但這些規範標準都未上升為國家標準。從全國範圍看,做得比較好的有很多,比如福建廈門鼓浪嶼是一個獨特的島嶼,廈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委託相關單位對島上古建築進行了分類,分為商業、娛樂、酒店、住宅等不同類型,並有針對性提出了不同防火策略,做了消防安全方面的改造設計方案;雲南麗江古城本身有很多街道,每條街都有一條水系,這些水系目前被用作緊急情況下的消防水源;廣州永慶坊在防火改造中也提出了很多技術措施;江蘇揚州也對古建築的防火保護出臺了一些相關文件和政策。

這些經驗措施都是結合當地特色、建築本身基本情況後採取的有效措施,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主張以尊重歷史現實為主,將現代消防預警、滅火救援等技術措施適當運用其中。

Q:您覺得結合新形勢,在接下來的古建築防火工作中,還有哪些是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

A:個人認為有三點比較重要:一是要做好基礎研究並加快制定相關規範標準。不同地區的古建築形態不一,有磚木結構也有純木結構,所有的消防設計都應考慮特定情況下的相應對策。8月,有關單位在黔東南州進行了一次火災試驗,希望通過木結構建築實體火災試驗收集相應材質在燃燒過程中的燃燒數據等,以便為今後的消防工作和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雖然基礎數據的收集和採樣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經費,但這些基礎研究對於防火設計規範標準的編制十分重要。沒有基礎研究,沒有對火災荷載、燃燒的持續時間、影響範圍等各方面情況的清晰了解,編制出臺的規範標準就是「紙上談兵」。

二是要在歷史文化街區做好有效的防火分割。可以結合古建築本身特點、當地傳統建築風貌和形式,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本身原有牆面、道路、水面、水塘等空間做分割,將大的歷史街區分成若干不同保護區域,這樣每個保護區域相對而言受到周邊的影響就會減小,否則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引發「火燒連營」的後果。

三是要將消防設施設備配備齊全。規模較大的公共性古建築要考慮配備微型消防站,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系統、噴淋系統、防雷設施,小的單體古建築也要考慮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

相關焦點

  • 中國建築學會防火分會年會暨全國建築防火學術交流會召開通知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指導單位:中國消防協會                      陝西省消防協會     協辦單位:廣東金剛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邁聯建築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中石天馬科技有限公司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米蘭理工大學:邂逅-水岸邊的梨花茶室 | 2019...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 × 米蘭理工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 × 米蘭理工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 × 米蘭理工大學1956年根據國家高等院校調整方案,兩校的建築系(科)整建制合併遷往西安,先後經歷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西安冶金學院建築系,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建築系,後於1996年更名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多年來建築學院始終秉承中國現代建築教育開創先輩們認真敬業的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態度,自強不息。帶隊老師葉飛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主任,副教授
  • 國內「中」字開頭建築單位最青睞的大學之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01學校簡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是新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本科學制的建築類高等學府,我國著名的土木、建築「老八校」之一。它積澱了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築、市政類學科精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起源可追溯到1895年創建的的北洋大學。1956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原東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和蘇南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的土木、建築、市政系(科)整建制合為一校,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時名西安建築工程學院;1994年,學校更名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大學?能進「雙一流」嗎?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簡稱西安建大,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教育部共建,中國「建築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業部直屬重點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高校,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開設越野滑雪(滑輪)運動選修課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為助力2022北京冬奧會,紮實推進「冰雪進校園」活動,豐富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於本學期新開「越野滑雪(滑輪)」選修課。大學生是未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新生力量,讓他們多多參與冰雪運動也能為將來教育就業做鋪墊。
  • 香港大學各學院介紹:建築學院
    香港的城市輪廓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於1950年創立,學院已經培訓了香港地區的建築領導者60多年,也是全香港最好的建築學院之一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學系劃分 在2020年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中,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在世界建築學院中排名第13位,在對僱主和學者的調查中獲得的聲望很高
  • 重慶交通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201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生積極參加科技競賽活動,在「Autodesk 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全國高校GIS技能大賽、「斯維爾杯」BIM建模競賽以及交通作品大賽綜合性創新比賽中屢獲佳績。
  • 巴黎聖母院著火了,我們的建築有什麼防火措施?
    這一事件也警示建築行業在防火安全方面要做到萬無一失,事件發生後,木結構容易著火嗎?建築施工如何預防火災?嶺南古建築有哪些防火措施?這些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或許我們可以從嶺南古建築中得到一些啟發。」譚麗娜認為,嶺南古建築在建造過程中,其設計風格就有針對建築防火的元素。客家的圍龍屋其屋前的曬場就有一個半月形的池塘。「村落地形前低後高,雨水季節,池塘就成了村裡的重要排水系統。
  • 土木工程考研:老八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211長安大學選哪個?
    有的人說,長安大學是211,選長安大學;有的人說,西建大是建築老八校,專業實力強,該選西建大。有的人又說,西建大是建築老八校,和土木有啥關係。很顯然這些觀點都很片面,而且對土木類專業也很不了解,對長安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更不了解。
  • 義大利世遺建築遭遇大火:淺談古建防火的正確姿勢
    據路透社報導,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始建於18世紀,曾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路透社援引消防隊員的話說,這場大火始於當地時間21日7時45分,儘管事發後有六支救援隊伍被派往現場滅火,火勢仍蔓延了約兩小時,燒毀了這處建築的大部分屋頂。
  • 中建科技月 | 未來綠色建築技術與發展方向主題論壇在中建西南院...
    ,激發創新活力,以科技創新助力實現中建集團「一創五強」戰略目標,11月23日,未來綠色建築技術與發展方向主題論壇在中建西南院成功召開。論壇邀請了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建築節能與低碳發展處副處長馬欣伯,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軍,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趙勇,中建西北院暖通總工程師周敏,中建西南院顧問總工程師馮雅,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林波榮等6位綠色建築領域專家發表主題演講,分享綠色低碳與建築工業化領域的創新成果,共同探討未來綠色建築技術創新的發展方向,推動綠色先進技術在行業的創新發展。
  • 西安一所最被低估的大學,「建築老八校」之一,王牌學科全國聞名
    這所大學就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從這所高校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座以建築類學科見長的大學,學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的北洋大學,後歷經發展最終在1994年正式更名為西安科技建築大學,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 陝西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朱文莉
    2017年12月20日,在2017年食品工業年會上,陝西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朱文莉走進中國網特別訪談食品頻道直播間,接受了主持人的採訪。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觀看中國網特別訪談,今天接受我們採訪的是陝西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朱文莉副教授,歡迎您!朱文莉:謝謝!主持人:今天我們聊的話題地域品牌如何做大做強?全國有特別多的地理標誌區域品牌,您認為對企業來講怎麼樣才能把地理區域品牌做大做強?朱文莉:關於這個問題我想首先是對於地理區域品牌和個體的企業品牌或者是產品品牌的差異體現在哪裡?
  • 古人的建築防火,盡顯華夏智慧
    文物古建築防火考略文物古建築是人類社會智慧的結晶,是不可移動文物類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建築以木構架結構為主,磚石結構為輔,這與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有著明顯的區別。木材作為中國古建築的核心建築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壓、抗彎等力學特性,同時具備易於加工的特點,但與此同時,木材的易燃性卻在無形中增加了古建的防火壓力。因此,古建築的防火減災成為古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 解讀西安地鐵4號線的超長站名:建築科技大學-李家村站規則很奇特
    從規則上來看,建築科技大學-李家村站的站名規則很奇特,這個地方本名為李家村站,後面意向更改為建築科技大學站,但是原本的李家村站已經保留。下面就是西安地鐵4號線建築科技大學-李家村站附近的地圖。西安地鐵4號線建築科技大學-李家村站下面就是西安地鐵4號線建築科技大學-李家村站的站臺,可以看出這個超長的站名在一排都寫不下,只能寫成兩排
  • 北京建築大學 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北京建築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建築特色、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服務基地」、「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建築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是北京地區唯一一所建築類高等學校。 學校有西城和大興兩個校區。西城校區佔地12.3萬平方米,大興校區佔地50.1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48.8萬平方米。
  • 「原創」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景美食更美 「五常管理」保食安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是中國「建築老八校」之一,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高校。是一所以土木建築、環境市政、材料冶金等相關學科為特色,以工程技術學科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 天津大學建築學術周成功開幕!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卡梅隆·布魯恩、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邵鬱、DETAIL主編桑德拉·獲福梅斯特、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杜鵑、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及規劃學院(GSAPP)副教授大衛·班傑明等國內外學者圍繞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首捧全國「優勝杯」,3金1銀1銅!
    12月9日,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東北林業大學、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共同承辦的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哈爾濱落下帷幕。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遴選參賽的5項作品全部獲獎,其中金獎3項、銀獎1項、銅獎1項。金獎獲獎數量位居全國並列第十、陝西省高校並列第一。
  • 嘉興學院輔導員帶你逛學院---走進建築工程學院
    高考志願填報在即,為大家能夠對我們學校以及各個學院有更深入的解讀,幫助考生們合理填報志願,我們邀請了各學院的輔導員們來為大家講解嘉院各個學院的獨特風採。  建築工程學院是嘉興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其辦學歷史始於1985年的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土木系。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31人、博士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