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不止是有黃鶴樓,還有一座600年古村,其風水十分罕見

2020-12-12 蘇丹卿

武漢之旅,很多人都會去登黃鶴樓、去逛戶部巷,去參觀博物館、去賞長江夜景,去感受這座城市的古樸與厚重。但同時,在很多外地遊客眼裡,黃鶴樓是複製的,戶部巷是商業的,古樸和厚重總有些許缺乏。

但如果,去一趟武漢的這個地方, 你會發現這座城市,給人的印象確實是現代與古典的完美結合。

地處武漢黃陂區的大餘灣古村,是一座始建於明末清初的古村落,迄今已有600餘年歷史。

這裡的民居依山而建,前面牆圍水,後面山圍牆,是一座風光秀麗百年古村落,也是武漢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

雖說武漢地處江漢平原,但其建築風格卻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築。

相傳,大餘灣村的餘姓大戶是當年從江西婺源、德興遷居今天的木蘭山下。因此,大餘灣村的建築風格頗有徽派遺韻,當地民間雕匠、畫匠、石匠、木匠遠近聞名,尤以窯匠居多,曾有「十漢四窯匠」之說,這些大概也是受了徽州文化的影響。如今,這裡制陶業十分發達,遠近百餘裡還有很多人家保持著用木蘭「川裡貨」的習慣。

600多年的歷史在此留下了大批明清民居和參天大樹,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田園風光,讓生活在大餘灣的人們普遍長壽,從而也吸引了許多周邊遊客每逢節假日,就會驅車來此小住幾日。

據村譜記載,大餘灣所在位置是是一塊非常罕見的「風水寶地」。

它藏匿於木蘭山東南坡,木蘭川南端出口處,站在村後舊寨山上鳥瞰全村,其「左邊青龍遊,右邊白虎守,前面雙龜朝北鬥,後面金錢吊葫蘆,中間懷抱太極圖」的風水格局清晰可見。

因而大餘灣得木蘭山之靈氣,鍾靈毓秀,人才輩出,充滿書香氣。在宋代曾有「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之說,明清時,村裡誕生過100多位秀才進士,近現代則有名流百餘人。

更有說法指出,古代琴師俞伯牙為餘姓祖先,並傳嶽飛的世系曾到此隱居,故有「俞伯牙先祖發祥地,嶽鵬舉後昆遁隱村」的說法。歷史雖沒有真相,但大餘灣的地理位置確實體現了貼近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精神,其建築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它不僅是湖北省旅遊名村、武漢市十大魅力鄉村,還入選了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這座依山傍水,古色古香,寧靜如畫的古村落,可以說是武漢最值得一探究竟的古村之一了。

走進村內,藍天之下,只見白牆灰瓦,飛簷翹首,幢幢馬頭牆錯落有致的呈現眼前,有的古宅簷下還有壁畫。這些古民居建築充滿了歲月的斑駁,但仍保留著過去的氣勢與輝煌,令人恍如是在夢中。

儘管每天來此這裡旅遊、獨家、體驗田園生活、吃農家飯的周邊遊客很多,但大餘灣村民依舊是過著古樸的生活。古村落的名氣並沒有幹擾到他們簡樸的生活,現有村民108戶,居民324人,村裡民居大多棟明清時期建築。

初冬的暖陽下,人們將洗乾淨的白蘿蔔、青菜等鋪曬在陽光底下,這似乎是為冬季製作醃菜前的準備。

穿梭在巷子裡,小橋流水、青瓦飛簷、雞鳴狗吠、鍋巴米粥……只見老人閒坐在屋門口聊天,小孩子在巷子裡自由玩耍,老宅裡傳出皮影戲的熱鬧,還有一些婦女在參天古樹下兜售著大餘灣的土特產,如土雞蛋、新鮮的小青菜、山上的野柿子、院子裡的橘子……

這些散發著自然香氣的風物,在這步入初冬的季節裡,依舊是令人深深感受到秋收的喜悅和味道。

令我更為欣喜的是,它雖然距離武漢市城區僅68公裡,但走在這裡,都市生活的塵囂被置諸腦後,剩下的,只有對水墨畫般鄉村裡閒適定居的羨慕與神往。

每到春天,大餘灣的3000畝的油菜花海,令它變成了如江西婺源一般,粉牆黛瓦,油菜花海,人在花中行,猶如畫中遊。

來年春日,一起遊?

相關焦點

  • 湖北「罕見」古村走紅,超600年歷史不輸西遞,距武漢55公裡
    湖北「罕見」古村走紅,超600年歷史不輸西遞,距武漢55公裡古村,在大家的眼裡看來都是一種古老淳樸的地方。而如今,人們多數都在城市裡生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到一些有歷史氛圍的地方去遊玩。近年來,有許多古村一度走紅,但是湖北有一個十分火爆的古村,它的歷史距離今天都有六百多年了,並不亞於西遞的歷史長度,而距離武漢才五十多公裡,車程也僅僅只要一個小時而已。
  • 湖北「罕見」古村走紅,超600年歷史不輸西遞,距武漢55公裡
    湖北「罕見」古村走紅,超600年歷史不輸西遞,距武漢55公裡古村,在大家的眼裡看來都是一種古老淳樸的地方。而如今,人們多數都在城市裡生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到一些有歷史氛圍的地方去遊玩。近年來,有許多古村一度走紅,但是湖北有一個十分火爆的古村,它的歷史距離今天都有六百多年了,並不亞於西遞的歷史長度,而距離武漢才五十多公裡,車程也僅僅只要一個小時而已。武漢,這個城市本來就擁有豐厚的歷史底蘊,有著許多的歷史古蹟,隨著疫情的緩解,武漢也慢慢開放了,而且這個城市也是我國的重要交通樞紐。
  • 武漢除了黃鶴樓外,還有一座千年古寺,被譽為三楚第一佛地
    如果不是今年下半年武漢A級景點免費的話,會有更多的武漢當地人沒有去過黃鶴樓,因為原來相當一部分人覺得黃鶴樓80元的門票太貴了,黃鶴樓雖然歷史悠久,但是現在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單從建築上來說就是個仿古建築。
  • 武漢35年歷史的黃鶴樓,只是一座仿古建築,為何依然如此火?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這座城市中又有著豐富多彩,典雅秀美的景觀,而其中,幾乎每一個到武漢旅遊的人都會去到這個地方,那就是武漢的黃鶴樓,武漢黃鶴樓非常有名,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本是一座仿古建築而已,為何現在卻如此之火,那我們就來了解下黃鶴樓的前世今生吧。
  • 武漢的黃鶴樓,已不僅僅是一座樓,還有著獨特的意義
    突然對一個人提起黃鶴樓,那麼他們肯定不知道黃鶴樓是哪裡的,但是你說是蛇山上面的黃鶴樓,那麼他肯定也不知道是哪裡的,可是你要是提到武漢武昌是黃鶴樓,那麼一定會有人知道,黃鶴樓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杜甫和李白還有許多的詩人都在詩裡面提及無數次,相信黃鶴樓一定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能夠徵服像這樣的詩仙和詩聖
  • 武漢 | 黃鶴樓下,竟藏著一座百年紅樓
    由於毗鄰黃鶴樓,推薦將武昌起義紀念館與黃鶴樓一併遊玩參觀。孫中山銅像,在武漢有兩尊孫中山銅像,還有一尊位於漢口六渡橋附近的三民路、民權路、民族路交匯處。,湖北省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孫中山銅像向四面散發出去的道路名稱為三民路、民族路和民權路,在其東邊還有民生路。
  • 廣東珠海南門古村,一座600年歷史的趙氏皇族古村
    廣東各地保留著一批美麗歷史古村。下面和大家探訪:廣東珠海鬥門區圩鎮南門古村。這裡是宋朝趙氏皇族後裔聚居地,有著600多年歷史。一起走進去探訪。(珠海古村)走進村子,隨處可見老人悠閒地坐著聊天。南門古村,自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建村,村內近九成人口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魏王趙匡美的後人。有皇族血統。(珠海古村)順著村道往裡面走去。到處可見縱橫交錯的古巷。只是人跡罕至。承載著昔日輝煌的皇族古村,終究不敵社會變遷。(珠海古村)在雜草叢中的一口古井。(珠海古村)隨處可見的古民居。(珠海古村)村裡一座趙公祠,現今也用作老年人的活動室。
  • 旅行要趁早,武漢這條600年老街一旦拆完,如此黃鶴樓再也看不到
    除了鳥瞰,我已儘可能是從多角度去看黃鶴樓,去了解它與武漢這座城市之間的歷史風雲。但只有這麼一個視角,令我百看不厭,充滿歡喜——從600餘年的武昌老街得勝橋,一眼望去那具有千年歷史文化的黃鶴樓,頓覺人間因歷史而更煙火氣,歷史也因這份煙火氣,令人更為思考。
  • 這樣的黃鶴樓你見過嗎,武漢這條600年古街一旦拆完,就是絕版
    除了鳥瞰,我已儘可能是從多角度去看黃鶴樓,去了解它與武漢這座城市之間的歷史風雲。2020年的早秋,武漢秋雨綿綿,同一個得勝橋,同一個黃鶴樓,同一個視角,因時間的流逝,因季節的變換,風景與往日完全不同。,有歲月的滄桑、有風雲的不斷變幻,而在這嚴謹的歷史文明之下,有人間百態、有生活和煙火。
  • 武漢,也有一座江南園林,它位於黃鶴樓附近外地遊客知道的不多
    武漢,也有一座江南園林,它位於黃鶴樓附近外地遊客知道的不多對於武漢這座沿著長江而建的城市,大部分外地遊客對於它的旅遊印象,可能都停留在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漢口江灘、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等等。然而,在武漢黃鶴樓附近,其實還有一座江南古典園林。它不僅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景觀,以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人文景觀。並且,它還和黃鶴樓、古琴臺一起被稱之為武漢三大名勝。而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些具有古典韻味的建築,則是它的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的一部分。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對於外地遊客來講,知道它的人並不多。
  • 武漢三天遊,不僅有黃鶴樓,還有著這些景點和美食等著你
    武漢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很多朋友眼中它就是湖北的省會城市,具有較為重要的政治作用和經濟作用,而忽視了武漢這座城市自己的獨特的魅力。小時候第一次去武漢並沒有留下什麼好印象,只記得天氣好熱、人好多呀!但是等長大後再去一次,就完全顛覆了原來的印象,原來武漢也是一個有意思的城市。
  • 我與武漢的不解情緣—武漢地標黃鶴樓
    我在1996年、1997年、1998年這三年的時間裡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武漢渡過的,可以說武漢是我除了家以外,感情最為深厚的一個城市;沒想到的是在2017年的時候,女兒來到了武漢讀大學,因此我與武漢又可以再續前緣。
  • 安徽宏村附近還有一座古村,比宏村早248年,幾乎沒有遊客
    安徽南部黃山市的古村很多,這也是古代徽州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於一般的遊客來說,除了宏村和西方人以外,在古村也很難叫名字,這些古村靜靜地等待著遊客的發現。距宏村約10公裡,在宏村和西交之間,有一個叫做「屏風」的古村,相比之下,宏村的知名度更高。
  • 夜拍武漢黃鶴樓:600餘年的武昌老街,令這座仿古建築充滿韻味
    沒錯,為了拍雨夜下的黃鶴樓,我再次趕到武昌這條距今是有600餘年的老街上——得勝橋。2018年,那一次無意路過,正好碰上雨天。暮色蒼茫,華燈初上,突然映入眼帘的黃鶴樓,令我倍感意外和驚喜。它倒映在600年的街面上,仿佛眼前這座仿古建築並非是1981年重建的,1800年的歷史文化猶如是從三國時期就一直沉澱至今
  • 古人在蛇山上建造黃鶴樓,原來是為了這些目的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的武昌蛇山之巔,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 到了武漢才知道,沒有黃鶴的黃鶴樓,為什麼有一座嶽飛像
    到武漢遊玩,黃鶴樓一定是必去的景點。黃鶴樓位於長江南岸蛇山之巔,有五層高,號稱天下絕景。它與滕王閣、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非常的雄偉壯觀,站在黃鶴樓上,可以將武漢的大部分景觀,盡收眼底!現在,鶴的種類一共有十五種,比如丹頂鶴、白鶴等。既然沒有黃鶴,黃鶴樓又為什麼叫「黃鶴樓」,這裡還有一個傳說。據傳說,此地原為辛氏開的酒店,一位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在酒店牆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辛氏酒店賓客盈門,生意興隆。大約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此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 山西一座古村,地下發現萬米神秘地道
    在山西介休市的龍鳳鎮,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張壁村,這裡不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但走進其中,卻令人大開眼界。、順應風水的思想。後來直到1994年,一位村民在張壁村西窯灣溝壑發現了另外一個洞口,人們才逐步掀開古村地下暗道的神秘面紗。
  • 武漢,一座國家溼地公園很多的城市,山巒之間有湖泊166個
    從地區來看,武漢是水邊的城市,長江和漢江縱橫,將一個城市分為兩江四岸三鎮。從時間上看,武漢是一座古城,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曾雲湧,備受世人關注。作為一個城市修水半城市山、中國經濟和地理中心,武漢素食被稱為「九城通口」,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城。
  • 黃鶴樓為什麼在武漢當地不受歡迎?
    ,早已不是最初建設的那座城樓了,早在1957年武漢在建設長江大橋即武昌引橋時,黃鶴樓就計劃改遷到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最終於1985年6月竣工完成,改建後形象上更高大雄偉些。現在免門票,當地人似乎去遊覽的多些,不過據說居住在武漢的人對黃鶴樓的熱情似乎不是很高,就算去也是陪伴有遠來的親朋好友遊覽一下,更有的居住在武漢的老一點的長輩甚至一次都沒有去遊覽過黃鶴樓。故此,關於黃鶴樓,還流傳出「只要湊齊七個上過黃鶴樓的武漢人,就可以召喚嗨碟斌」的有趣調侃。
  • 武漢黃鶴樓,登高望江流,黃鶴亦知返,乾坤映九州
    武漢黃鶴樓是南方三大名樓之首(另兩座是南昌騰王閣和湖南岳陽樓),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歷經戰亂兵火,天災地震,致黃鶴樓數度焚毀,各朝各代亦屢毀屢建。一百多年前最後一次損毀讓我們失去了黃鶴樓,1985年最後一次重建(第十一次)讓我們找回了黃鶴樓,武漢不能沒有被譽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看一下最後一次損毀(1884年)前的黃鶴樓,最後這次重建就是以此圖為藍本設計的。黃鶴樓原來是三層,重建後增加了二層,達到五層,更能體現黃鶴樓的氣勢磅礴與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