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承載計算依據
景區遊覽面積
客流疏散能力
遊客心理承受能力
有效遊覽面積
遊步道面積
遊客平均遊覽時間
日平均周轉率
九寨溝旺季每天最多接待4.1萬人次、閬中古城每天最多接待3.72萬人次、峨眉山每天最多接待4.5萬人次……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但景區人滿為患、只見人不見景卻是件尷尬事。但在今年暑期旅遊旺季,四川9家5A級景區將執行日接待遊客量「紅線」。
國家旅遊局近日首次公布了5A級景區的接待遊客最大承載量。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樂山大佛、黃龍景區、閬中古城等5A級景區接待遊客最大承載量將有不同幅度的下調,其中閬中古城遊客最大承載量下調幅度最大,由原來的10萬人下調到3.72萬人。
省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舉將避免景區因遊客流量超載帶來的旅遊安全隱患、旅遊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和對資源環境的不利影響。我省已核定公布最大承載量的景區,將按照《旅遊法》要求,實施最大承載量控制措施。
誰降最兇
閬中古城降幅超六成
「主要是為了保護文物和遊客安全。閬中古城主要是明清時期的格局,一些樓閣設施都很脆弱。」
部分景區人士坦言,這次國家公布的四川5A級景區最大承載量還是比較客觀的。九寨溝旅遊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了解景區接待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家景區單日接待量超載,遊客的安全保障就會大大降低,更談不上舒適的旅遊體驗。「說白了就像趕集」,該人士表示,九寨溝的遊客承載量將區分淡、旺季,旺季4.1萬人次和此前省旅遊局公布的景區最大承載量一樣,當網絡預約遊客量達到2.8萬人次,景區將採取限流等措施。而淡季的最大承載量僅為2.3萬人次,「這主要是考慮到九寨溝自然環境的保護,限制大量遊客進入,讓生態環境有一個修復期。」
在此次公布的最大承載量中,閬中古城遊客最大承載量由原來的10萬人下調到3.72萬人次,下調幅度超六成。「主要是為了保護文物和遊客安全。閬中古城主要是明清時期的格局,一些樓閣設施都很脆弱,超額接待遊客不但會對文物古蹟產生傷害,還會危及遊客安全。」閬中古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古城是敞開式旅遊景點,但對於一些收取門票的重點文物保護景點將會用通過可控訂票等方式來限制遊客數量。
劃出紅線
每天接客量有新標
北川羌城旅遊區的日承載量最高,為9.68萬人次;黃龍景區日承載量最低,為3.6萬人次
說起公布景區最大承載量,四川省曾在2013年「十一」黃金周前公布了全省A級旅遊景區最大承載量,兩者有何變化?
記者看到,此次國家旅遊局公布的全國300餘家5A級景區最大承載量名單中,峨眉山景區日承載量為4.5萬人次、汶川特別旅遊區日承載量為8萬人次、九寨溝景區日承載量旺季為4.1萬人次,淡季為2.3萬人次,這個數據與2013年四川省旅遊局公布的最大承載量一樣。
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的日承載量為9.2萬人次(其中青城山3.2萬人次,都江堰6萬人次),樂山大佛景區的日承載量為4萬人次,南充市閬中古城日承載量為3.72萬人次,黃龍景區日承載量為3.6萬人次,這4家景區的最大承載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
北川羌城旅遊區的日承載量最高,為9.68萬人次,鄧小平故裡旅遊區日承載量為5.3萬人次,這2家景區的最大承載量較之前的數據有所增加。
怎麼算的
公式考慮心理因素
「最大承載量不但要看景區自身遊覽面積,還應涵蓋周邊地區的客流疏散能力以及遊客心理承受能力等指標。」
這樣的一份有升有降的最大承載量數據,景區是怎麼核定的?是否科學合理?記者了解到,國家旅遊局今年1月發布了《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行業標準。
「在核定過程中,我們按照國家旅遊局最新發布的行業標準提供的測算方法,組織了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學測算和景區校正雙重疊加,反覆論證方得出現在的數據。」九寨溝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核定景區最大承載量不但要看景區自身遊覽面積,還應涵蓋周邊地區的客流疏散能力以及遊客心理承受能力等指標,《導則》給出了明確的測算方法和公式,涉及景區的有效遊覽面積、遊步道面積、遊客平均遊覽時間,日平均周轉率等數據。
而之所以會出現部分景區最大承載量下調,部分景區最大承載量上漲現象,主要是景區類型不同,有的是山嶽型景區,有的是遊樂型景區,有的是文博院館,不同類型的景區,最大承載量的表現形式存在差異。有的5A級景區包含多個景點,甚至很多是文物保護單位,對遊客承載量也有不同的要求。(記者 李彥琴 張興釗)
責任編輯: 劉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