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塵漫捲,駝鈴悠揚,古代西域商旅,穿梭大漠古道,演繹多少繁華夢......嘉峪關的歷史,就是一部絲綢之路文明史。如今的嘉峪關市已是絲綢古道上重要的旅遊城市,古老的絲路文化和雄渾的長城文化在這裡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嘉峪關 攝影:盧清國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土地沙漠化和戈壁草場退化是嘉峪關市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嘉峪關市的土地沙漠化面積在不斷增加,與沙漠化伴隨的是戈壁草場退化。
由土地沙漠化引起的沙塵暴災害頻繁,每年春天,嘉峪關市都會有沙塵暴天氣和受到其它地區沙塵暴的侵襲,這種天氣現象雖然已有幾千年的記載,但近30年來,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顯示出增加趨勢。
由於沙塵暴天氣來勢猛,受災面積大,不僅對農林業、畜牧業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對自然生態、土地資源和環境都有很大程度的破壞。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植被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保持人與生物圈生態平衡的決定因素。保護和發展植被,不僅可促進農林牧和社會經濟發展,而且是維護人民生存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基礎。
在乾旱地區植被還具有涵養水源、改變幹早環境和防風固沙功能,植被破壞是引起沙化和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根據嘉峪關市的生態特點和環境現狀,實施防風固沙生態環境建設工程是必然的選擇。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東湖生態旅遊景區位於嘉峪關市南市區,是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較大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
景區按照功能配套、設施完善、以人為本、以水為脈、以綠為基、方便群眾的理念進行設計,充分體現了「三池水,一片綠」的特色風光。
使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充分發揮了城市之「肺」的作用。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景區於2002年9月開工建設,2003年10月三個湖正式蓄水,湖很大,很深;水很藍,很清。
此項工程充分利用雙泉水資源,結合自然高差,引雙泉水匯集至景區岫玉湖,岫玉湖水深由東到西為0.6米—1.8米,主要供遊客夏季開展淺水水上娛樂活動和冬季滑冰運動,岫玉湖達到標準水位利用3.5米高差、通過640米長的飄帶河流入鏡月湖。
鏡月湖水深2米,已多次成功舉辦了國際鐵人三項錦標賽水上項目,鏡月湖達到標準水位經過2米落差滾水壩進入燕鳴湖,燕鳴湖蓄水經過管道主要供給工業園區、景區綠化及酒鋼高科技養殖、種植園生產用水。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西部明珠 氣象塔
2009年5月投入使用的西部明珠氣象塔是國內首個科普氣象站,更是一個集氣象監測、氣象科普、天文知識、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場所,是嘉峪關的標誌性建築。
高99米的「海豚」造型氣象塔以其獨特的造型,舒適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吸引著各方遊客。氣象塔的外形宛若剛從碧海中躍出的一隻"海豚"。據氣象塔負責人介紹,該造型立意為戈壁灘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明珠",這也同身處大西北茫茫戈壁的嘉峪關市相呼應。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氣象塔由裙樓、筒體、網架結構、球體等組成,共二十層,地下二層,地上十八層。一層是氣象科普展區,二、三層是休閒娛樂區,十四、十五層是高空觀光區。
外形猶如一隻躍出湖面戲珠的"海豚",其中,一、二、三、十四、十五層是可供參觀,其餘樓層是工作間和設備間。氣象塔的頂層部分為氣象觀測設備,該塔設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都卜勒天氣雷達及探測分析技術,能對嘉峪關200公裡半徑範圍內的降雨進行較準確估測.
對大範圍強降水天氣的監測距離大於400公裡,是實時監測、預警大風、雷暴、冰雹、大雨等災害性天氣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