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絲綢之路上的戈壁明珠,今日城市之「肺」的東湖生態旅遊景區

2020-12-17 清風視界

黃塵漫捲,駝鈴悠揚,古代西域商旅,穿梭大漠古道,演繹多少繁華夢......嘉峪關的歷史,就是一部絲綢之路文明史。如今的嘉峪關市已是絲綢古道上重要的旅遊城市,古老的絲路文化和雄渾的長城文化在這裡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嘉峪關 攝影:盧清國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土地沙漠化和戈壁草場退化是嘉峪關市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嘉峪關市的土地沙漠化面積在不斷增加,與沙漠化伴隨的是戈壁草場退化。

由土地沙漠化引起的沙塵暴災害頻繁,每年春天,嘉峪關市都會有沙塵暴天氣和受到其它地區沙塵暴的侵襲,這種天氣現象雖然已有幾千年的記載,但近30年來,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顯示出增加趨勢。

由於沙塵暴天氣來勢猛,受災面積大,不僅對農林業、畜牧業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對自然生態、土地資源和環境都有很大程度的破壞。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植被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保持人與生物圈生態平衡的決定因素。保護和發展植被,不僅可促進農林牧和社會經濟發展,而且是維護人民生存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基礎。

在乾旱地區植被還具有涵養水源、改變幹早環境和防風固沙功能,植被破壞是引起沙化和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根據嘉峪關市的生態特點和環境現狀,實施防風固沙生態環境建設工程是必然的選擇。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東湖生態旅遊景區位於嘉峪關市南市區,是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較大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

景區按照功能配套、設施完善、以人為本、以水為脈、以綠為基、方便群眾的理念進行設計,充分體現了「三池水,一片綠」的特色風光。

使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充分發揮了城市之「肺」的作用。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景區於2002年9月開工建設,2003年10月三個湖正式蓄水,湖很大,很深;水很藍,很清。

此項工程充分利用雙泉水資源,結合自然高差,引雙泉水匯集至景區岫玉湖,岫玉湖水深由東到西為0.6米—1.8米,主要供遊客夏季開展淺水水上娛樂活動和冬季滑冰運動,岫玉湖達到標準水位利用3.5米高差、通過640米長的飄帶河流入鏡月湖。

鏡月湖水深2米,已多次成功舉辦了國際鐵人三項錦標賽水上項目,鏡月湖達到標準水位經過2米落差滾水壩進入燕鳴湖,燕鳴湖蓄水經過管道主要供給工業園區、景區綠化及酒鋼高科技養殖、種植園生產用水。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西部明珠 氣象塔

2009年5月投入使用的西部明珠氣象塔是國內首個科普氣象站,更是一個集氣象監測、氣象科普、天文知識、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場所,是嘉峪關的標誌性建築。

高99米的「海豚」造型氣象塔以其獨特的造型,舒適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吸引著各方遊客。氣象塔的外形宛若剛從碧海中躍出的一隻"海豚"。據氣象塔負責人介紹,該造型立意為戈壁灘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明珠",這也同身處大西北茫茫戈壁的嘉峪關市相呼應。

嘉峪關東湖生態風景區 攝影:盧清國

氣象塔由裙樓、筒體、網架結構、球體等組成,共二十層,地下二層,地上十八層。一層是氣象科普展區,二、三層是休閒娛樂區,十四、十五層是高空觀光區。

外形猶如一隻躍出湖面戲珠的"海豚",其中,一、二、三、十四、十五層是可供參觀,其餘樓層是工作間和設備間。氣象塔的頂層部分為氣象觀測設備,該塔設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都卜勒天氣雷達及探測分析技術,能對嘉峪關200公裡半徑範圍內的降雨進行較準確估測.

對大範圍強降水天氣的監測距離大於400公裡,是實時監測、預警大風、雷暴、冰雹、大雨等災害性天氣的主要手段。

相關焦點

  • 城市生態增綠色「戈壁鋼城」添動感
    2020-09-11 02:09:53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嘉峪關市連續實施體育惠民工程,群眾性體育運動蓬勃發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城市生態增綠色 「戈壁鋼城」添動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康勁 張菁 王偉偉8月21日早晨,在甘肅嘉峪關市東湖生態旅遊景區中心廣場,一派熱鬧景象: 「激情飛舞舞團」正在跳著動感活力的舞蹈,長城毽球俱樂部的隊員們踢著花式毽球,身手了得……「我們舞團每天都有六七十人來這裡跳舞鍛鍊,定期還能去演出比賽,享受健身的快樂,這些都得益於全市群眾性體育運動的發展
  • 旅遊在甘肅~嘉峪關旅遊印象~長城篇
    旅遊在甘肅省嘉峪關,看到了這個城市的多面性。在荒涼的戈壁上,還孤獨的矗立著一座座年代久遠的烽火臺,大部分都標示著~長城這兩個字,而斑駁的字跡,脫落了泥巴的外牆,無一不是再說嘉峪關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在嘉峪關外過去是蒼茫的戈壁灘,現在儘管還是有戈壁灘,可是新修建了高鐵站,修建了飛機場,修建了鐵路,市內還有汽車站,可以說過去的戈壁灘,正是因為這裡人民的勤勞樸實而變成到處都是綠洲的戈壁明珠。現在的嘉峪關市內,有迎賓湖公園,有南湖生態景區,有東湖生態旅遊景區,有明珠文化生態公園,有討賴河公園等一大批以人工湖為主的免費景區可以遊覽,裡面都是風光秀麗,湖水清澈的。
  • 戈壁鋼城嘉峪關的「城市綠肺」:從蒼茫戈壁到煙雨江南
    金秋時節,雨中的甘肅省嘉峪關東湖。 任磊 攝金秋時節,雨中的甘肅省嘉峪關東湖。任磊 攝嘉峪關東湖是國家4A級景區,總面積165萬平方米,相當於230多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有總庫容315萬立方米的3個人工湖。
  • 【中央媒體看甘肅】戈壁鋼城嘉峪關的「城市綠肺」:從蒼茫戈壁到煙雨江南
    任磊 攝嘉峪關東湖是國家4A級景區,總面積165萬平方米作為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東湖景區已成嘉峪關名副其實的「加溼器」,風沙少了,氣候明顯溼潤了。魏建軍 攝景區體現了「三池水,一片綠」的特色風光。
  • 嘉峪關,因長城雄關而名,因戈壁鋼城而興的城市
    嘉峪關,因長城雄關而名,因戈壁鋼城而興的城市嘉峪關,即是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點,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同時她也是一座城市的地名。>雕塑高39米,不鏽鋼製成,寓意嘉峪關市將依託酒鋼公司,展現雄關之美,成為西部的城市明珠。
  • 甘肅戈壁荒灘崛起「綠色銀行」 造就絲路耀眼明珠
    甘肅嘉峪關市林業和草原局園林綠化大隊隊長彭燕梅感慨地說,回憶起當年在戈壁荒灘「大會戰」為城添綠場景,在曾經遍地飛沙走石的不毛之地上建起了綠樹、藍天、碧湖交相輝映的「綠色銀行」,潤澤了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這一棵棵樹見證這座現代化工業旅遊城市的發展歷程。
  • 「中央媒體看甘肅」戈壁鋼城嘉峪關的「城市綠肺」:從蒼茫戈壁到煙雨江南
    金秋時節,雨中的甘肅省嘉峪關東湖。任磊 攝嘉峪關東湖是國家4A級景區,總面積165萬平方米,相當於230多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有總庫容315萬立方米的3個人工湖。魏建軍 攝作為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東湖景區已成嘉峪關名副其實的「加溼器」,風沙少了,氣候明顯溼潤了。
  • 【中央媒體看甘肅】嘉峪關:戈壁上的綠色奇蹟
    新華網蘭州9月23日電(王昭堃)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2775.69公頃、綠地率39.4%、綠化覆蓋率40.5%、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39平方米、森林覆蓋率12.4%,戈壁荒漠上的綠色奇蹟正在嘉峪關上演。
  • 「中央媒體看甘肅」嘉峪關:戈壁上的綠色奇蹟
    新華網蘭州9月23日電(王昭堃)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2775.69公頃、綠地率39.4%、綠化覆蓋率40.5%、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39平方米、森林覆蓋率12.4%,戈壁荒漠上的綠色奇蹟正在嘉峪關上演。
  • 武漢A級景區免門票,「武漢東湖景區」有點大
    武漢的A級景區中,武漢東湖景區應該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個景區,因為這個景區有點大,景點有點多,景區的綠道有點長,而且只要你進了東湖,處處皆是風景。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簡稱東湖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毛澤東一生鍾愛東湖,將其稱為「白雲黃鶴的地方」。
  • 這裡被譽為「戈壁明珠」!她的10個經典景點,你去過幾個?
    石河子原多為戈壁荒漠,經過軍墾幾代人的努力,山區、丘陵區已成為水草豐美、盛產「軍墾型」美利奴細毛羊的優美牧場;其他各區也由昔日的荒原、葦湖、鹼灘開墾成肥沃的良田,因此擁有了「戈壁明珠」的美譽,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是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城市」。
  • 嘉峪關東湖生態旅遊景區基礎設施改造完成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10月14日訊據嘉峪關日報報導(記者 回靜)東湖生態旅遊景區自從建成開放後,就成為市民休閒、遊樂的重要場所。可是多年來,景區內的部分基礎設施出現了老化現象,也曾有不少市民反映景區內夜間燈光過暗、3號湖沿岸沒有路燈等問題。今年,我市將東湖生態旅遊景區基礎設施改造列為惠民實事項目之一,對景區內基礎設施進行大範圍改造,近日,改造後的東湖生態旅遊景區全新亮相。
  • ...昔日茫茫戈壁 今朝致富「風水地」酒泉戈壁生態農業煥發勃勃生機
    近年來,酒泉市有效利用境內戈壁灘「富集」的優勢,搭建溫室,強力推進戈壁生態農業建設,種植果蔬,發展戈壁生態農業。  戈壁農業產業園,不僅「綠」戈壁;還走出了節地、節水、高效、循環的戈壁生態農業發展路子。
  • 新疆喀什古城,昔日古絲路「璀璨明珠」,今成歷久彌新的熱門景點
    這座多姿多彩的西域之城,有太多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和人文底蘊可挖掘,是尋找藝術創作題材和靈感的理想之地。作為一個美術專業出身的旅行者,我對新疆喀什也是嚮往已久。地處歐亞大陸中部,中國新疆西南部的喀什,毗鄰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是中國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陸路交通要道,自古就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來到喀什,想要快速了解這座城市的古老風情,喀什古城最值得一去。
  • 古絲綢之路上閃耀的明珠,蘋果之城阿拉木圖!
    在距今兩千多年的時候,在風沙瀰漫的絲綢之路上,有這樣一座城市,它充滿了中亞的風情,畜牧業非常發達,三面環山,在夏天的時候抬頭就是雪山,猶如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這個城市就是阿拉木圖。或許大家對於阿拉木圖更多的印象還停留在它的宣言與它的申請冬奧會失敗。
  • 嘉峪關變遷:戈壁變綠洲 人民樂安居
    二十幾年來,嘉峪關市科學改善土質,引用水源,全民造林,昔日蒼涼的戈壁灘變成了一片蒼翠綠洲。9月21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嘉峪關市委、市政府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直擊嘉峪關變遷」網媒採訪活動,走進「綠洲」嘉峪關。接下來,將通過一組圖片,展示嘉峪關從蒼涼走向綠色生態的變遷過程。
  • 湖北耗資500億的景區,被稱「武漢明珠」,免費開放不輸東湖
    有人說湖北一座古老的省份,擁有著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是中華始祖炎帝的故裡,同時也是楚文化的發源之地;有人說湖北是一座偉大的革命基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為我國近現代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還有人說湖北的科教文化實力非常的強大,是我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其科教研究水平也遙遙領先於國內諸多省份。
  • 「全域旅遊」旅遊+智慧化服務 帶您暢遊嘉峪關(東湖生態旅遊景區篇)
    嘉峪關市位於河西走廊中部,是以世界文化遺產、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而得名,因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鋼公司的建設而發展起來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城市。近年來,嘉峪關市不斷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各要素不斷健全和完善,旅遊+智慧,讓嘉峪關旅遊更加暢快,今天帶大家走進嘉峪關東湖生態旅遊景區,看看他們採取哪些智慧化手段,服務遊客。
  • 甘肅嘉峪關向荒灘要綠:戈壁鋼城民眾享生態紅利
    圖為嘉峪關東湖生態旅遊景區。 魏建軍 攝中新網甘肅嘉峪關8月29日電 (記者 魏建軍)「風吹石頭跑,遍地沒有草,樹上沒有鳥」是多年前甘肅嘉峪關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建市初期,沙漠、戈壁、廠房是嘉峪關城市的主要景觀,戈壁灘上零星分布著芨芨草、駱駝刺、野蘆葦、白刺等戈壁沙區乾旱植物。1966年起開始植樹造林,直至改革開放初期,生態環境建設僅僅停留在原始的、以防風固沙為目的的單一綠化模式,樹種主要以楊樹、沙棗樹等防風固沙樹種為主,城市綠化覆蓋率僅為4.9%。
  • 這裡被譽為「戈壁明珠」!她的18個經典景點,你去過幾個?
    石河子原多為戈壁荒漠,經過軍墾幾代人的努力,山區、丘陵區已成為水草豐美、盛產「軍墾型」美利奴細毛羊的優美牧場;其他各區也由昔日的荒原、葦湖、鹼灘開墾成肥沃的良田,因此擁有了「戈壁明珠」的美譽,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是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