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群眾安全感突出犯罪問題
半年境外打入大陸47億改號詐騙電話
「是××嗎?我是你領導……」「××先生,恭喜您中獎了……」「您好,我是市公安局的,你因涉嫌犯罪,帳戶已被凍結……」近年來,各種各樣的詐騙電話令人防不勝防,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曾接到過這樣的電話。
據了解,2013年至今,全國共發生被騙千萬元以上的電信詐騙案件80餘起,被騙百萬元以上的案件1700餘起。2014年,電信詐騙給人民群眾造成損失超過百億元,今年1月至8月,電信詐騙給群眾造成的損失已接近百億元。電信詐騙成為當前影響社會穩定和群眾安全感的突出犯罪問題。
高薪招募出國籤工作合同
11月10日,我國警方分乘四架包機將在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境內實施電信詐騙的254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國。這些犯罪嫌疑人從哪裡來?又是如何實施詐騙的呢?
據了解,從柬埔寨境內押解回國的犯罪團夥主要是仿冒國內外部分博彩網頁,由專門人員通過QQ群、微信、百度等多種途徑,分網站分小組經培訓後推廣,誘騙他人在此類網站註冊會員充值,然後人為控制網站博彩結果進行詐騙。目前,這個團夥已經誘騙浙江、重慶等10餘省區市的博彩愛好者投注,實施電信詐騙案件數百起。
從印尼押解回國的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分別來自藏匿在印尼的8個犯罪窩點,這些詐騙犯罪嫌疑人瘋狂向香港地區撥打電話,假冒「中聯辦、內地官員」對香港民眾實施電信詐騙,作案上千起,涉案金額高達1.75億港幣。
警方初步審查並結合大量現場查獲的物證發現,電信詐騙團夥事先購買獲取到國內各大網絡商城消費者的信息,然後冒充商城客服人員打電話給受害人(消費者),以商城內部員工誤操作可能導致受害人支付帳戶每月會被銀行自動扣款為由,騙取受害人名下銀行卡支付信息和銀行卡密碼,最後通過網上轉帳等方式轉走受害人卡內現金。
據了解,這些犯罪團夥在國內通過網絡平臺或國內中介機構招募人員,一般以老鄉及親戚朋友關係為紐帶,以較高薪酬及包吃住包接送赴東南亞國家打工為名,欺騙國內文化層次不高的人員到東南亞國家從事詐騙活動。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被招募出國的人員籤有工作合同,護照在下飛機後便被拿走統一保管,住在統一租賃的房屋集中作案。犯罪團夥成員相互之間禁止溝通交流、私自外出、對外聯繫,禁止個人行為暴露蹤跡、洩露線索。犯罪團夥中有大主管、小主管等管理層,分小組對各組業績進行考核。各小組有負責推廣詐騙網站的,有負責詐騙網站客戶服務的,還有專門的行政人員負責團夥成員的衣食住行等。犯罪團夥管理嚴格,幕後老闆很少露面。
手段多樣緊跟社會熱點
近日,剛生完小孩的秦女士接到一個電話,電話中自稱民政局工作人員的人說「現在國家有生育費補貼政策,剛生小孩的家庭可以領取計生補貼2680元」,信以為真的秦女士稀裡糊塗地上了當。
隨著「二孩」政策放開,一些不法分子已經開始利用新政策實施「退生育費」詐騙。作案手段變化快,緊跟社會熱點已經成為電信詐騙的一大特點。
記者梳理發現,犯罪分子從最初的打電話、發簡訊,發展到網絡改號、盜取QQ號微信號作案。有的假冒領導、親戚、朋友,謊稱「出車禍」「被綁架」「嫖娼被抓」;有的假冒企業單位,謊稱「中獎」「欠費」「郵寄包裹」;有的冒充執法機關,謊稱「涉嫌洗錢」「銀行卡透支」……犯罪分子用以騙人的藉口,無不密切結合當下社會熱點,他們精心設計,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步步設套,令人防不勝防。
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除此之外,電信詐騙還具有發案勢頭猛、群眾損失大、犯罪空間跨度大、犯罪危害大等特點。
發案勢頭猛。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長。今年1月至8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31.7萬起,同比上升31.5%。
群眾損失大。2014年,電信詐騙給人民群眾造成損失超過百億元。今年前8個月,群眾損失已近百億元。2013年至今,全國共發生被騙千萬元以上的電信詐騙案件數十起,被騙百萬元以上的案件上千起。2014年3月,一群眾被騙3866萬元人民幣,創電信詐騙個案被騙金額最高紀錄。
犯罪空間跨度大。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是典型的遠程非接觸性犯罪。犯罪分子藉助發達的現代通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手段,將撥打詐騙電話窩點、網絡詐騙平臺窩點、地下錢莊窩點藏匿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空間上輕易地實現了跨地區、跨國、跨境的大範圍大跨度犯罪,加大了案件偵破難度。
犯罪危害大。這類犯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破壞社會誠信,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百姓生活安寧,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極大隱患。電信詐騙、侵害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偽基站」「黑廣播」等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來勢兇猛、愈演愈烈,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群眾安全感的突出犯罪問題,令人深惡痛絕。
難以偵破影響打擊效果差
儘管我國在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對日益嚴峻的犯罪形勢,打擊治理工作還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難以從根本上遏制此類犯罪發展蔓延的勢頭。
據了解,偵破難度大,打擊效果差仍然是電信詐騙犯罪不斷蔓延的主要原因。電信詐騙犯罪智能化、科技化水平高,跨區域跨國跨境特徵明顯,給公安機關傳統的偵查理念和偵查方式、偵查手段帶來嚴峻挑戰。特別是此類犯罪團夥幕後主犯多是臺灣人,由於臺灣法律對電信詐騙量刑較輕,大量被抓獲的臺灣犯罪嫌疑人,特別是一些主犯,在臺灣得不到有效打擊處理,這些人往往是慣犯累犯,出來以後還會繼續瘋狂作案。
此外,電信領域的管理漏洞為電信詐騙犯罪分子肆無忌憚地實施犯罪,提供了保護傘。
2015年7月,北京市公安機關打掉一個針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工作人員以及中小學學生家長群體實施恐嚇敲詐的犯罪團夥,犯罪嫌疑人使用的4000餘個手機號碼,均不是實名登記。
除了手機用戶實名落實不到位,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具有呼叫、接聽轉移、捆綁多個電話及隱藏主叫號碼等功能的智慧型電話,使其遠隔千裡實施詐騙成為可能,給公安機關偵查破案帶來極大麻煩。還有一些犯罪分子使用網絡改號電話作案,僅今年上半年,從境外打入大陸的改號詐騙電話就有47億條。
個別銀行執行實名制辦卡規定不到位,也為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大批量的銀行卡被犯罪分子用來實施詐騙活動。
據了解,今年7月,大陸公安機關與臺灣警方聯手開展集中抓捕行動,在臺灣搗毀轉取款窩點21個,繳獲大陸涉案銀行卡17394張。僅今年3月至6月,犯罪團夥就用這批銀行卡在臺灣的ATM機上取走錢款折合人民幣30餘億元。貴州一教師的身份證丟失後,兩天內被犯罪嫌疑人在外省開辦了20餘張銀行卡用於詐騙。
此外,網銀轉帳在極大方便人們生產生活的同時,也被犯罪分子大肆利用,導致贓款能夠在數分鐘內被犯罪分子從境外划走,難以及時制止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