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關注|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2020-12-25 齊魯晚報網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資料圖:市民來到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消暑、充電。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環顧四周,候車室、通勤路上,「低頭族」似乎隨處可見。看電子書、讀新聞……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消磨碎片時間的一種方式。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未成年人人均圖書閱讀量達到12.23本。

今年早些時候,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主要成果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成年國民的綜合閱讀率為81.1%,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個百分點。

另外,仔細分析,數位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個百分點。

數位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位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但也帶來了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的新趨勢。

「最喜歡讀紙書的質感」

和身邊人比起來,「90後」陶敏的閱讀方式顯得有點「跟不上潮流」。

2019年中國成年國民聽書的主要形式。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陶敏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在看電子書,也有人喜歡聽書,確實將閒散的時間利用了起來,但她一直不習慣這樣的閱讀方式。

「我喜歡寫東西,看到書裡喜歡的段落或者內容,習慣圈圈畫畫,在紙上記錄感受。」她有時候也會寫一寫讀後感或者短評,對她而言,這是一種記錄。

家裡的每一本藏書,也是她精心選擇的。擔心書弄丟,陶敏給自己買的書都做了編號,比如記下書名、購買地點以及購買日期等等。書偶爾有破損,也會認真修補。

「有人看書折頁做記錄,我也受不了。」她至今比較抗拒看電子書,「單純閱讀時,我更喜歡紙書的那種質感。」

「我喜歡買書,但愛看電子書」

「在快節奏的社會,隨時隨地都可以讀起來才是獲取知識有效的方式。」「80後」塗菲如此概括自己的閱讀方式,「所以,我習慣看電子書。」

因為喜歡買書,每次搬家,份量不輕的藏書都讓人有些怵頭,「有時收藏書像是松鼠囤松果,辛苦收集那麼多,但一個冬天吃掉的是很少的一部分。」塗菲解釋。

她下載了閱讀軟體和各種閱讀客戶端,「等人的空閒可以看書。但太厚的紙書沒法帶;電子書的話,即使只帶手機出門,也能愉快地在起碼五六本書中選擇吧。」

資料圖:讀者在書店盡享閱讀的樂趣。進入暑假以來,原本人氣就很旺的書店,成為上海民眾「避暑」閱讀的好去處。湯彥俊 攝

「也可以看當時的心情,選一本電子書讀。外文書可以隨時屏幕取詞翻譯。」她調侃道,「都說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那看電子書能讓抽絲抽得更快一點吧。」

閱讀方式「更新」帶來的改變

簡單歸納的話,除了看紙質書、電子書之外,有人認為,聽書也是一種閱讀的方法。塗菲說,老年人很喜歡聽書,特別是開車的時候,這也是一種消遣。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主要成果顯示,2019年,中國有三成以上(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其中,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30.3%。

人們可選擇的閱讀方式多了,類似「碎片閱讀」的話題近幾年也出現得越來越多。有人感嘆紙質書正在失去市場,也有人覺得不用過分焦慮,無非是獲取知識的方式變了。

針對「淺閱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表示,數位化閱讀方式中會有「碎片化」內容,但也有使用電子閱讀器等讀書的情況,「淺」與「深」的閱讀同時存在。

如此說來,更值得關注的是閱讀本身。陶敏覺得,不同閱讀方式只是介質不同,重要的是讀到好書時的獲得感和滿足感,「肯多拿出時間看看書,就值得鼓勵。」(應受訪者要求,陶敏、塗菲為化名)

(記者 上官雲)

相關焦點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 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原標題: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 世界讀書日調查:網絡時代你喜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讀屏時間超過讀書時間,電子閱讀成為趨勢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從人們對不同媒介接觸時長來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接觸時間最長。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觸時長為74.40分鐘,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6.00分鐘。在傳統紙質媒介中,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書時間為20.20分鐘。
  • 十點讀書重新探索閱讀,十點聽書會員全面閱讀服務賦能產業鏈
    短視頻和直播具備的低門檻和高信息密度,將成為未來最廣泛的信息交流方式。對於閱讀行業而言,把握短視頻及直播的風口就意味著把握住未來閱讀行業的增量市場。 十點聽書會員,構建全面閱讀服務閱讀市場最早是書籍的交易,後來拓展到知識付費的內容交易。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開一盞暖燈,翻一本好書,有人依然在堅持非紙質書不讀的習慣;帶著隨身書庫,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有人愛上了電子書;左手電子屏,右手拿著書,有人不做選擇,兩者都要;聽一本好書,與文字產生新的連接,有人愛上了聽書……關於讀書介質的選擇,小編有話說。
  • 聽書成新閱讀習慣,瘋讀小說有聲書靠製作精良圈粉
    當前,"聽書"正演變成一種新的閱讀習慣,滲透進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由觸寶(NYSE:CTK)推出的免費網文閱讀APP瘋讀小說也看到了這一趨勢,近期在產品內上線了有聲書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免費網文市場的後來居上者,瘋讀小說在滿足用戶聽書需求時,更加著力打造精品文化,提升有聲書內容製作的精良度,從而給予用戶更優質的精神享受。
  • 十點讀書發布2021聽書會員戰略 CEO林少稱未來有聲書市場將超電子書
    另一方面,人人都是創作者的時代即將到來。今年4月,微信通過視頻號入局短視頻直播風口,這對閱讀行業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閱讀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閱讀的鏈條粘性將獲得更大提升。短視頻及直播風口已成共識。林少提出,「未來短視頻和直播將成為最常態的信息交流平臺。
  • 《超級閱讀術》:你知道你為什麼沒時間閱讀嗎
    01知識焦慮時代,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通過讀書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開闢出一片新天地。但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每個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一杯茶,一本書,一個溫暖的午後,這樣愜意的閱讀時光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太奢侈。
  • 喜馬拉雅423聽書節收官 有聲閱讀推動全民閱讀不斷深化
    4月26日24點,為期5天的喜馬拉雅423聽書節畫上圓滿的句號。從《張愛玲全集有聲劇》等多部重磅專輯上線,到百位大咖直播,再到全民共建有聲圖書館,一次次將423聽書節推向高潮。閱讀與靈魂、經典與思想在喜馬拉雅423聽書節碰撞和交融。  在有聲閱讀迅猛發展的大趨勢下,喜馬拉雅成為新的「流量池」。
  • 《山海經之上古密約》有聲書獨家上線懶人聽書
    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於第一時間獨家上線同名小說有聲書,由晨誦無聲、百裡屠屠、羽小白等主播傾情演繹,供廣大書粉、劇迷一飽耳福。《上古密約》有聲版由北京幻想工場獨家授權懶人聽書錄製上線,採用多人演播方式,集結了晨誦無聲、百裡屠屠、羽小白等懶人聽書資深人氣主播,也可謂星光熠熠。聲情並茂的演繹、獨具匠心的後期,完美呈現大荒世界,引發聽友頻頻催更。
  • 世界閱讀日|企業家在獄中都讀什麼書?
    每日有近一半的時間在閱讀。蘭世立所在的洪山監獄有一間圖書館,藏書十餘萬冊,主要是經典文學名著、武俠小說和諸如法律、電子類的工具書。他把大學時想讀的書都借了出來,其中包括他最愛讀的小說類。據他回憶,那段時間小說看多了,獄友們偶爾也會問他「今天書上講什麼故事」。興致好的時候,他像個說書人一樣,講講書上的故事。那本《基督山伯爵》,是他在那段期間的最愛。
  • 活動回顧丨「春風送暖,讀書迎新」 QQ閱讀與懶人聽書之門頭溝見面會
    2月6日周末也是立春後的首個休息日已進入新年節日行車道由門頭溝文旅局舉辦的「QQ閱讀」與「懶人聽書」之門頭溝見面會在門頭溝Plus365、天街購物中心等圓滿完成見面會安排了關注「文化京西」「門頭溝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抽獎,
  • 「有聲有色」品書香 中文在線童之磊科技助推有聲閱讀步入新時代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的閱讀內容愈加豐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從讀紙質書到讀電子書,再到如今的「聽書」(即有聲閱讀),學習和閱讀的方式正趨於多元。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國內最大的數字出版內容和服務提供商之一,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發表了《打造精品有聲書,傳播中國好故事》的主題演講。他認為,聽讀一體正在成為閱讀新趨勢,依託強大的原創網絡文學平臺及完善的數字內容生態、AI主播技術與大量主播儲備,中文在線通過有聲書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推動有聲閱讀生態成熟,助力行業升級,第四次閱讀革命或將由此開啟。
  • 株洲「閱讀公交」開來了!車內書籍免費看,還能掃碼聽書
    昨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當天上午,4輛印有「知識就是力量,讀書改變人生」標語的公交車從神農大劇院前坪出發,就像一座流動的圖書館,在全城撒播閱讀的種子。乘坐「閱讀公交」的乘客,不但能免費閱讀車內的書刊雜誌,還能通過手機掃描車內二維碼,暢享海量電子書籍、電子期刊、聽書等。
  • 臺灣熱銷護眼燈WiT專為讀屏時代而生
    而現在的檯燈幾乎都還是針對紙本閱讀行為設計,對於生活已經無法離開大小屏幕的現代人來說,目前的檯燈根本無法真正提供多屏幕閱讀族群的照明、保護眼睛的需求。對於大量讀屏的生活中,眼睛需要的,是一臺真正為了屏幕閱讀而生的檯燈。因為,只有燈對了,看屏幕才不會傷眼。
  • 微信讀書全面上線音頻內容,音頻+電子書的讀書平臺為何這麼火?
    7月13日,微信讀書正式發布2.0版本,全面上線音頻內容,除了之前發布的「微信讀書電臺」,還新增了「講書」功能,讓專業講書人幫助讀者快速了解書籍內容,進一步降低閱讀的門檻。這也是自2015年微信讀書上線以來,第一次大版本的更新。「講書」功能:降低用戶獲取知識的時間成本和門檻既然用戶都沒有時間讀書了,那麼同樣想看各種解讀式書籍的訴求,也變的不那麼現實了。
  • 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嗎?業界稱二者未來將相互靠攏融合
    王曉斌 攝中新網三亞11月15日電 (記者 王曉斌)數碼時代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嗎?在15日開幕的「海南島國際圖書(旅遊)博覽會」(下稱「書博會」)上,出版商、網絡作家及讀者均認為電子書與紙質書不是替代關係,在內容為王的前提下,二者未來將相互靠攏融合,並各自深耕細分市場。
  • 不會選書,還敢說自己會讀書?7招教你如何選到對的書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甚至有人給自己定下了每天閱讀一本書的小目標。讀得多,就一定會收穫最多嗎?當然不是。有句話叫做,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用在讀書上同樣奏效。選擇對了,事半功倍。很多人習慣於隨便拿起一本書就讀,殊不知選書才是讀書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亞於讀書。
  • 讀電子書送螞蟻森林能量 阿里文學邀你一起種樹
    支付寶用戶可以通過看電子書、行走、騎單車、包裹回收、手機掛號等19種方式積攢螞蟻森林能量,澆灌自己的樹苗成長。隨著讀屏時代的來臨,數字閱讀已經成為大眾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除了便捷、便宜等優點外,看電子書還能有效減少紙質書在紙質、印刷、運輸等環節造成的資源破壞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那些你讀不下去的書,其實作家也嫌棄-4種方法教你泰然處之
    不過,不知你發現沒有?有時候就連趣味相投的朋友推薦的書,你都讀不下去,那麼各種「必讀書單」、「暢銷書榜」裡的書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也就不足為奇了,哪怕經典名著也不例外。很多外國名著讀不下去也是這個原因,比如《百年孤獨》。這其實也不難,你只要一邊看,一邊畫個人物關係表就一目了然了。專業書籍可以略讀:至於一些專業的大部頭,為了獲取知識你可以採用略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