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導,日本小田急電鐵和東京地鐵9月宣布,將對東京新宿站西口的小田急百貨店進行重建與整體規劃,預計打造成一棟高約260米的摩天大樓,將超過東京都廳,成為新宿區最高的建築。
該項目計劃在2022年開工,2029年度建成,屆時肯定會成為東京乃至日本又一個「必打卡」的新地標。
這一值得期待的新地標還未開建,不過在東京表參道與明治大道交叉的神宮前十字路口,也即將誕生一個全新的地標性建築,並預計2022年度就能開業。
據悉,該地標建築最大的亮點將是潮流新地標與植物元素相融合,表達人與自然共存的新概念,打造日本表參道、原宿區的新風景。
待疫情過去,這兩處新地標的建設一定會將東京的旅遊業推向又一個新的頂峰,遊客也必將爭相前往打卡,一睹風採。
現在正值特殊時期無法出遊,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日本那些必打卡的地標建築,跟著小編一起來「雲打卡」!
「東京名片」——東京塔
東京都港區
說到日本必打卡的地標建築,東京塔一定是當之無愧的No.1。東京塔日語叫做「東京タワー」,位於東京著名的「富人區」港區,以巴黎艾菲爾鐵塔為原型,以紅白相間作為主色,高332.6米,竣工於1958年,曾經是東京第一高建築物,蘊藏著一個時代的記憶,堪稱「東京的名片」。
作為東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裡可以360°無死角觀賞東京夜景,是很多喜愛浪漫的年輕人文藝之旅的好去處。在很多日劇中,東京塔成為了男女主角約定、邂逅的標誌場景,就連周杰倫的mv中都將東京塔作為主場景,在國人心中又徹徹底底火了一把。
「江戶遺風」——淺草寺
東京都臺東區
淺草寺是日本現存最具「江戶風格」的遊樂之地,作為東京都內歷史最悠久的古剎,很多人會來這裡祈福祈願,也是遊客必打卡之地。淺草寺的雷門,掛著巨大燈籠,成為了淺草寺乃至全日本神社的象徵之一。
通往雷門的淺草也是當時日本最早的鬧市,並一直延傳至今。鬧市兩旁不僅有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和果子,現在還有很多藥妝店、和服租賃等等,熱鬧得很。如果你有什麼心願希望菩薩助你一臂之力,或是單純想要參觀一番,淺草寺作為日本旅遊打卡地之一,就千萬不要錯過了!
「潮流聖地」——shibuya sky
東京都澀谷區
在東京,除了原宿、新宿之外,另一個必打卡的潮流聖地就是澀谷。談到澀谷,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出現在很多電視劇中那個人流量超密集的十字路口,但在去年年底,shibuya sky的建成正是讓它成為了東京澀谷的新地標。
Shibuya Sky是澀谷最高樓「Shibuya Scramble Square」的展望觀景臺,該大樓超過230米,是整個澀谷地區的至高點,因此在229m處的Shibuya Sky就可以俯瞰整個澀谷的夜景,充滿現代化與美的設計,成為很多年輕朋友打卡拍照的勝地。
「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
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
如果只能用一個地標來代表日本,那一定非富士山莫屬。富士山作為日本自然景觀的名片之一,被日本人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引以為傲的象徵,來日本一定要去一次富士山。
這裡不僅可以一覽日本活火山的壯麗景觀,還可以欣賞河口湖的清澈,感受日式溫泉的愜意。春天,漫山遍野的櫻花掛滿枝頭,美麗而爛漫;夏天的富士山猶如蒙上了一層薄紗,有著別樣情趣;秋天這裡又成了紅葉狩的絕佳之地;冬天,被雲雪覆蓋的富士山則更加壯麗雄偉。
「吃在大阪」——道頓堀
大阪市中央區
道頓堀原本是一條位於日本大阪的運河,隨著鄰近的戲院、商業及娛樂場所密集而聞名,逐漸成為了一條遊客必來打卡的美食街,作為大阪的地標性景觀已有近一百年的歷史。
道頓堀岸邊有一塊格力高廣告牌,以一座高舉雙手奔跑的運動員標誌霓虹燈塔作為格力高公司的名片,隨著時間的發展,竟成為了大阪的標誌性建築,有很多遊客朋友來到大阪,一定會在此拍照打卡留念。
「靜謐之美」——伏見稻荷大社
京都市伏見區
說起日本的地標建築,稻荷神社一定不可少,日本全國建有3萬餘座。總社本宮是位於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也是京都市內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也許你叫不上它的名字,但你一定在各個地方看過它的照片。尤其是大社內的千本鳥居,可謂是世界聞名,成為了很多外國人來京都的爭相打卡之處。作為伏見稻荷大社的象徵景點,千本鳥居不僅以紅色的美而出名,更重要的是帶給人們心靈的寄託。
據說在日本江戶時代開始,人們就在這裡許願,如果自己的願望成真,為了感謝神明就會在這裡修建一處鳥居,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如今我們看到的規模。而且這裡遠離喧囂,帶著一種靜謐神聖的美。如果你來京都,不妨來這裡靜靜心,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談及日本的地標性建築,每個人心中的排行榜都可能不一樣,也許是熱鬧的新宿歌舞伎町一番街,也許是鎌倉高校前飛馳而過的電車,也許是天空樹、橫濱塔、天保山大摩天輪……這些都是日本的名片,推動著日本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更蘊藏著日本人的文化。所以來日本一定少不了去這些地方一一打卡,感受一下日本的獨特魅力!
對於日本新地標的建成你有什麼期待?你還知道日本哪些好玩、好看的地標建築呢?留言評論與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