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8日,2020重慶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重慶文旅會」)線下展覽將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北展館舉行。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組委會獲悉,線下展區的活動豐富多彩:重慶自然博物館將展出通過3D技術復原的江北重慶龍的1:1雕塑;重慶旅投集團將以正在舉行的重慶「雙曬」第二季為契機,展示雲上文旅館線下體驗店;重慶出版集團將閱讀「黑科技」——渝書坊智能聽書系統帶到現場與市民互動。
「江北重慶龍」將亮相文旅會
眾所周知,重慶曾是恐龍的樂園。
作為本屆重慶文旅會的參展單位之一,重慶自然博物館這次特意將一隻「恐龍」請到了展區。
重慶自然博物館技術開發部主任唐振洪介紹,博物館基本陳列由「動物星球」、「恐龍世界」、「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命激流」、「生態家園」6大展覽組成,主要展示地球演變、生命進化、生物多樣性以及重慶壯麗山川。其中,恐龍廳是博物館的核心展廳。
「我們聯合著名恐龍藝術家趙闖先生,通過3D技術將江北重慶龍化石骨架進行了1:1的科學復原,亮相這次重慶文旅會。」唐振洪說,江北重慶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大約距今1.6億年。1977年,有人在貓兒石發現了江北重慶龍的化石,由重慶自然博物館前任館長周世武在1983年所描述、命名。因為是在江北發現的,所以叫「江北重慶龍」。
據了解,江北重慶龍屬於劍龍類恐龍,以背上長有骨板、尾巴上長有骨刺為特徵。其體長不到4米,是劍龍家族裡「小不點」。
談到這次為何會選擇「恐龍」作為參展作品,唐振洪直言,重慶是座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在恐龍極盛的侏羅紀時期,重慶所處地區是一塊較大的衝積平原,平原上淡水湖密集。適宜的地質環境和氣候條件,為植食性恐龍和肉食性恐龍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將『江北重慶龍』的模型帶到現場,可以讓觀眾更加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和深度。」唐振洪說,除了恐龍模型,展區還準備了大量的恐龍文創產品。
來體驗武俠小說中的「傳音入密」
在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發展的今天,當閱讀遇上科技,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
重慶出版集團自主建設的「安全閱讀雲」平臺及其落地產品將悉數亮相文旅會。據了解,該平臺是出版集團「1221」融合發展戰略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臺以「安全閱讀雲」為核心,在用戶側支撐「文化生態」和「教育生態」兩端的各種應用,在行業側支撐出版工業網際網路的運行。
目前,依靠「兩端」建設已形成多個落地項目,文旅會現場展示的「渝書坊+」就是針對文化閱讀端的典型產品。據了解,「渝書坊+」是智慧閱讀O2O項目。它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改變單一傳統紙質閱讀模式,用電子、有聲、AR等新閱讀,構造智能化全民閱讀空間。
此外,出版集團「渝書坊+」為了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特別推出了閱讀「黑科技」——「渝書坊智能聽書系統」,讓市民感受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傳音入密」的神奇。小夥伴們,快來文旅會體驗吧。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