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對老街的偏愛,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我總想著能找尋一些老舊的記憶,所以只要看到稍微復古些或者說是破舊些的建築,我就會把腳步放慢——武漢的得勝橋一帶就是我在閒逛時偶然間發現的。
這裡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景觀,但是錯亂的電線桿、舊書店、曬在街上的衣服……這些都足以讓我駐足停留。
走在這些小街小巷中,時光仿佛回到無憂無慮的小時候,看到鄰家的爺爺奶奶會熱情地打招呼……
路邊的小店,表面上好像是在做生意,但卻特別悠閒,老闆和客人就像朋友一般。
這家賣豬肉的可以說是最接地氣的了,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見過這樣的店鋪了。
這裡的人們和街道仿佛就與外面熱鬧繁華的世界隔絕了,在小巷子裡訴說著上個世紀的故事。
除了得勝橋一帶,曇華林也算是老武漢的文藝街區了。
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正衛街和遊家巷併入統稱為曇華林後,其街名一直沿襲至今。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現曇華林街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
這條街上,餐飲業就佔據了一半以上,小資咖啡館也不在少數,看來是專為文藝青年打卡設計的。
穿行在曇華林蜿蜒的小巷深處,數十處百年以上的近代歷史建築盡收眼底。林則徐、張之洞在這裡留下了歷史痕跡,徐源泉、石瑛公館、修舊如舊,聖誕堂、仁濟醫院、 瑞典 領事館、文華學院等外國經典老建築,讓人仿佛伸手即可以觸摸到歷史老人那鮮活跳動的脈搏。
雖然如今的老街逐漸有了新面貌,但願它最後還能保持原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