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記得每天都會和爺爺奶奶蹲守在電視面前等待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爺爺奶奶他們是真的關心明天的天氣是怎麼樣的,而我只是藉口看電視拖延寫作業罷了。等著他們看天氣預報經常會聽到一些晴到多雲,時有小雨等詞。現在的科技發達了用手機就可以查詢到準確的天氣情況,甚至什麼時間段下雨都精準預測,相比起小時候的天氣預報真是進步很多了。我經常會在查詢天氣時看見一個詞"降水概率",這個詞聽起來特別有專業性我不太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感覺這個降水概率和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沒有什麼關係,一般看天氣預報就是想知道明天下不下雨,要是下雨的話是大雨還是小雨,降水概率好像沒有什麼作用。
一開始我自己根據字面上的意思推測這個降水概率就是講,如果有10個天氣預報員一起預測明天的天氣,如果有7個預報員的預測結果是明天會下雨,那麼明天的降水率就是百分之70。如果只有兩個預報員預測結果是明天會下雨其他人的結果都是明天不下雨,那麼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但是明天還是有百分之20的降水率,所以還是要帶上雨具以防萬一。如果所有預報員的結果都是明天不下雨,那麼明天百分百是一個好天氣了。相反如果所有預報員都說明天下雨那肯定百分百地有雨了。當然這只是我自己在那邊沒有任何依據的胡思亂想了,你們可不能當真。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降水概率是怎麼一回事,我還特地查了一下氣候學方面的書籍。這一查就讓我頭更大了,天氣學作為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可不是我這個外行人隨便看一看書就能夠了解的,但是翻閱了一些簡單是科普書籍我還是有那麼一點小小的心得的。
計算這個降水概率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找到一個地區長時間的氣候變化記錄,比如說你手上有南京100來的氣象資料,你就可以大致推測出一年中的某一天南京的降水概率是多少。這個方法笨是笨了一點,但是還是很可靠的,要知道某一個地區的氣候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像江南的一些地區每一年的清明都會細雨飄飄,每一年的夏天都會有一段梅雨時節,所以當你掌握了一個地區氣候記錄相當大的數據量你也能做預報員預測天氣了,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實現的事情,我們普通人還是老老實實的看天氣預報吧。
第二種方法看起來就非常的專業非常的高端了,那就是用數學方法計算出降水概率,這個計算防範可比大學裡的高數複雜多了,因為想要計算降水概率會涉及到許多氣象因素像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等,每一個地區選取的因素是不同的,你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取有效的因素才能計算出準確的降水概率,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把所有的因素都帶進去計算。然後就是用數學方法積分求和回歸等等,反正我是看得頭都暈了都沒整明白這時怎麼一回事。看來每一門學科進行深入研究都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天氣預報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預測出來的。
其實降水概率這個詞是緣起於美國,科技一直佔領在世界前端的美國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使用降水概率這個詞在天氣預報中了,而我們國家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才慢慢開始使用,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其實作為老百姓我還是喜歡通俗一點的天氣預報比如"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陰有小雨。"降水概率對我來說太過嚴謹專業了,當然肯定也有人需要一個準確的天氣預測信息,所以了解一下降水概率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