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之下,綠色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形態備受重視,森林康養便是其中之一。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從2014年9.1億人次增至2019年18億人次,五年內遊客量翻番,且2019年全國森林旅遊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75萬億元,其中森林康養產業異軍突起,發展迅猛。
課程.資訊
【時間】2020年10月31日—11月2日
【地點】北京 ● 農廣大廈(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24號)
【人員】政府機關、開發商、運營商、規劃設計院、投融資企業及相關產業鏈董事長、總經理等核心高層
【本期亮點】康養政策分析、拿地策略、產業勾地、康養項目開發運營、投融策略、案例解析、產業導入策略、資本傾向、項目實地考察……
什麼是森林康養?
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並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
研究發現,森林中負氧離子濃度高,植物釋放芬多精等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物質,森林康養活動有助於提高人體內 NK 細胞活性,增加人體抗癌免疫機能預防癌症,降低血壓和心率預防高血壓和心臟病,提高副交感神經活動預防精神性疾患,同時還具有減壓和放鬆效果,有助於緩解不良情緒,可有效提高亞健康(未病)人群的健康水平等。
森林康養產業最早起源於德國,19世紀40年代,世界上第一森林浴基地創立於德國巴特·威利斯赫恩鎮。有數據表明,德國在推行森林康養之後,成效顯著,國民醫療費用總支出減少了30%。如今,德國已建立了350處森林康養基地,森林康養服務被納入醫保。
而美國森林康養發展模式以保健型為主,主要形式為森林旅遊,二戰後美國森林旅遊開始興起,20世紀90年代每年參與森林旅遊高達20億人次,森林旅遊消費高達3000億美元,美國人均八分之一的收入都消費在森林旅遊上。進入21世紀,森林旅遊已經為美國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
森林康養旅遊在德國、美國大力發展之時,亞洲日、韓等國借鑑其經驗,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國特色的森林康養產業。
1982年,日本結合德國森林療法和俄羅斯「芬多精科學」的基礎上,提出森林浴概念。後來,隨著森林療法效果在科學上得到證實,2000年,日本森林康養產業蓬勃發展。至2019年,日本已認證了63個森林醫療基地,同時也逐漸形成了完善的森林康養基地標準體系和資格認證體系。
森林康養產業在中國發展
森林康養在國外發展日臻成熟,森林康養在緩解城市人群亞健康狀態,提高人體免疫力,治療或者緩解神經、循環、血液、呼吸系統等疾病方面得到有效驗證,森林康養產業在中國逐漸受到重視。
中厚明德產業研究院梳理發現,上世紀90年代,森林康養開始傳入中國,湖南、四川兩地開始出現依託農家樂開展森林康養的民間自發形態。2015年,森林康養被列入國家林業「十三五」規劃,中國森林康養產業進入加速發展期。2019年3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關於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具體發展目標,「到2022年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到2035年建設1200處,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2020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四部門公布96個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森林康養的發展既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又契合了健康中國發展戰略,森林康養產業近五年迎來了飛速發展,森林康養基地更是遍地開花,森林康養產品開始越來越多地走進普通消費者中。
曾有機構在2019年7月—2020年1月,對廣州市989位遊客進行了森林康養產品選擇意向調查研究。研究表明,91.91%的遊客贊同森林環境能對人體起康體保健作用,86.75%的遊客願意參與森林康養旅遊,但80.28%的遊客對森林康養認知度較低。此外研究也發現,擁有豐富多樣的森林康養產品項目的、優美宜人的自然人文環境的以及專業指導的康養目的地更能吸引遊客參與森林康養旅遊。
所以,管中窺豹,中厚明德產業研究院認為,相比於國外成熟的森林康養產業,我國森林康養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仍面臨諸多問題。尤其在森林康養技術、森林康養產品體系、服務品質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同時,森林康養未來急需與教育、文旅等產業深度融合,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國、美國及日本多年積累的森林康養經驗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對中國的啟發
中厚明德產業研究院對德國森林康養發展模式梳理發現,德國森林康養(在德國,森林康養被稱為「森林醫療」)已然形成諸多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森林康養產業品牌,培育了大批森林康養治療師、康養導遊等方面的人才,森林康養產品體系完善,服務科學專業,品質優良。
比如,德國加米施-帕滕基興,依託本地森林資源,打造了康養服務、康養運動、康養公園、醫療診所四大森林康養體系,融合教育、文旅等資源,開發了包括文化藝術、教育、教堂、休閒商業、康養度假酒店、特色節慶活動等業態。
森林醫療:加米施-帕滕基興小鎮擁有綜合醫院、健康中心等多家專業健康機構,是著名的門診療養勝地,為康養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
森林康養運動:加米施-帕滕基興被森林圍繞,空氣清新且負氧離子濃度高,森林具有的晝夜溫差小等氣候特徵及殺菌、降噪等多種功能,長時間行走在森林中能夠產生綠色心理效應,消除眼睛與心理的疲勞,讓人身心舒適。小鎮的一年四季都設有各個主題的徒步運動,讓療養者在氣候治療師的專業指導下學習健康行走的方式。在徒步過程中會有針對性的進行呼吸訓練,強化免疫和心血管系統。除徒步外,還有太極、瑜伽、射擊、網球等豐富多彩的健身運動。
此外,加米施-帕滕基興小鎮建有眾多的博物館、劇院等文化藝術設施,目之所及散發出濃濃的巴伐利亞風情,熱鬧的節慶活動,豐富著小鎮的日常生活,傳承著小鎮的傳統文化。
小鎮根據客群情況還會不定期的開展各類康養課程與講座,與著名企業合作開展私人訂製康養課程服務。在積極發展森林康養服務業的同時,小鎮還開發了藥枕、藥鹽、草藥巧克力等特色康養食品,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銷售……
與德國森林醫療不同,美國森林旅遊更注重「森林+」效應,圍繞優美的森林資源,形成「森林+」教育、營地、觀光、娛樂等豐富的系列旅遊產品。
如美國的威斯康星州-森林縣克蘭登小鎮,森林旅遊是小鎮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並根據客群情況,分別為小鎮居民和遊客開發了不同的森林旅遊產品。2016年森林旅遊收入1380萬美元。自2011年來,旅遊者的森林旅遊支出每年平均增長4.5%。
相比於德國和美國,日本森林康養產業起步晚,但卻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日本已構建了「醫療福祉型森林」、「療養保養型森林」和「預防生活習慣病森林」3種類型的森林康養基地體系。至2019年,日本已認證了63個森林醫療基地,形成了完善的森林康養基地標準體系和資格認證體系。
日本在構建森林康養基地標準之外,更重視軟體建設。森林康養服務中森林療養師作為指導者,要向不同的森林療養者提供適當的療養方案;而森林療養導遊則是森林療養者進行有效的散步、運動的現場引領者等森林康養活動。
未來該如何建設?
●
借鑑國外成熟完善的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經驗,中厚明德為國內多家機構提供了森林康養策劃規劃服務,融合康養、教育、文旅等產業資源,並成功幫助多家企業完成全國森林康養基地申報,獲得業內一致好評。
如浙江德清龍山國家森林康養基地項目,中厚明德深度分析德清區位優勢,挖掘森林自然以及文化歷史等本底資源,並對周邊消費群體畫像精準洞察用戶需求,引入科教、娛樂、文旅、體育等產業資源,提出構建以林下農業經濟為特色,以森林旅遊產業為引擎,以森林康養產業為核心,以生活配套產業為支撐的複合型產業體系。
德清龍山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總體定位為綱,規劃發展六大功能區,即頤樂康養區、森林康養區 、慢養茶園區、百草藥園區、有機食養區、森林保護區。
以六大功能區為基礎,構建六種模式的產品體系,如森林保護區設置徒步登山步道、騎士營地、樹冠棧道、森林迷宮、樹屋營地、森林研學基地等多業態產品形態。
此外,德清龍山國家森林康養基地還將分期啟動,打造「2大品牌性節慶+4大不同規格專業賽事+1大行業高峰論壇」節事活動體系,樹立「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品牌形象。
2019年,浙江德清龍山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入選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成為中國特色森林康養產業新模式發展探索的排頭兵。
未來,中厚明德將攜手更多合作夥伴,匯聚農業、大健康、親子教育、文旅等產業資源,共享發展機遇,將森林康養等產業資源包運用到合作單位或聯盟項目中,搭建形共享平臺,構建森林康養基地產業鏈發展體系,助力合作夥伴申報森林康養基地,孵化高品質森林康養項目,共同推動中國森林康養產業接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