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俗語七七八八有很多,對於我們現在有指導意義的有「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也有「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等等,這個俗語對我們現在的生活起著指導經驗。
小時候常聽老人說:「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話,說女人的生日佔到三和八,這個人的命就不好,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三八」並非「三八二十四」,而是指「三個八」,即農曆每月的的初八、十八和二十八。
總之,「8」這個數字似乎天然對男性有利,對女性不利。而「7」這一數字則與此相反。
故又有「男佔八,女佔七」或「男不佔七,女不佔八」之說。
而除了日期之外,甚至有不少人把農曆月份也納入考慮。身邊的女性朋友也總是說自己的生日裡帶了8,覺得自己過得不好就是命中注定的。
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無稽之談,所謂的「男佔八,女佔七」和生命周期相關的概念。
《黃帝內經》中有這麼一段話: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男子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
(「男八女七」是按實足的年齡來算的。)
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上講,男性每八年一個周期,女性則是每七年一個周期。
男性在8、16...64歲時,女性在7、14...49歲時,迎來了身體的顯著變化,同時意味著新生命階段的開啟。
這之中也蘊含著一個殘酷的事實:女性比男性更早熟,也更快衰老。「七七」(49歲)是女性的絕經期,而男性的絕精期則在「八八」(64歲),最早也不晚於七八(56歲)。
人生不過短短百年,我們的身體遲早會變得衰老,如果我們年輕的時候不去愛惜自己的身體,等到老了有罪夠我們受的。
當然,這些只不過,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不過我在閱讀的時候,看到的,對我更加有用的或許是其中蘊含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內經中說道: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由治病而引發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凡事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做到心中有數,事到臨頭方能泰然自若,不亂方寸。
不過,《黃帝內經》雖然醫理講的極好,深入淺出,但是小君君我總是能聽到身邊看《黃帝內經》的朋友抱怨它實在難懂,因為全部都是文言文,及其晦澀。
因此,我每次碰到這種問題,都是極力推薦他們可以閱讀這種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黃帝內經》。
而他們的普遍反映也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作為中國唯一出版中醫古籍的出版社,這個版本在權威性以及嚴謹性上肯定是不用懷疑的。
並且還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教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其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
搭配手繪示意圖,按圖索驥,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黃帝內經》來看。僅需要7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