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隊伍採用統一的智能船艇平臺--雲洲智能ME120多功能無人船平臺進行比賽。黃文婷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24日電 (鄧媛雯 黃文婷)24日,第一屆珠海萬山國際智能船艇公開賽在珠海東澳島開賽,中山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澳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11支參賽隊伍在此開啟為期4天的競技之旅。
本屆公開賽是在中國船級社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下,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和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聯合主辦,中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共同協辦。
本屆公開賽是以水面船艇為平臺的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和應用比賽,賽場設置在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參賽隊伍將採用統一的智能船艇平臺--雲洲智能ME120多功能無人船平臺進行比賽。
該賽事包括「揚帆起航」「乘風破浪」「颶風營救」「跨越險阻」4個競技賽項目和「海闊天空」等1個創意賽項目,分別模擬海上航行、海上應急救援等應用場景,考驗參賽隊伍智能船艇的任務規劃、自主航行、智能避障、目標識別、停泊等技術能力,參賽隊伍可選擇參與其中一個或多個比賽項目參賽。
據了解,本屆公開賽共收到包括美國、新加坡、印度在內的全球二十餘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參賽隊伍的報名申請。由於受國際疫情環境的影響,大賽專家技術委員會最終只從國內提交參賽方案的報名單位中評選出參加現場比賽的11支隊伍。
這11支參賽隊伍將角逐5個比賽項目的冠軍、綜合評分總冠軍、最牛程式設計師獎等10個獎項,其中單項最高獎金達到2萬美元,總獎金累計約7萬美元。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表示,舉辦公開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優秀年輕人投身海洋科技領域,為行業儲備更多人才,讓海洋科學走近公眾視野。
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向先波教授介紹,公開賽專家技術委員會共設置的五個比賽項目,既有考察最基礎的控制能力,也有拓寬行業創新應用的構思。每個比賽項目難度從初級到高級,層層遞進,全方位驗證參賽隊伍的專業水平和對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預判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