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1月天壇醫院的遷入開診,豐臺花鄉橋周邊新添了4條道路、668個停車位、一家大型商業綜合體,還有便民市場、早餐店等設施,而包含公寓、酒店、餐廳等在內的3個大型商業綜合體也將陸續上馬……北京晚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天壇醫院的遷入相當於「重組」了花鄉生活服務圈。
交通 周邊「挖出」668個停車位
早上9點多,花鄉橋往北,天壇醫院西門外道路秩序井然,與許多醫院門前車輛扎堆兒造成道路「梗阻」不同,這裡的車輛早早就進入專門通道,排隊等候進入醫院,而從北側向南的車輛,則有不少選擇直接進入馬路西側新開闢的宏達停車場。
記者將車駛入宏達停車場,雖然是上午就診高峰期,還空有十幾個停車位。據悉,天壇醫院內部提供了1492個停車位,可是在尖峰時段依舊「一位」難求。為此花鄉鄉政府通過交通綜合治理工程,為醫院周邊拓展停車空間。除了能提供338個停車位的宏達停車場外,還規範康辛路路側停車位330個,使得天壇醫院周邊停車位新增668個,基本補足了醫患人員停車需求。為了規範停車秩序,還在醫院周邊建立起三級停車誘導系統和停車違章抓拍設備147套,會同交管部門開展停車執法檢查,確保停車有序。
記者圍著新院區繞行一圈發現,東西兩側的康久路和樊羊路分別為雙向四車道,南北兩側分別為南四環西路輔路和康辛路樊家村段,四周道路整齊開闊。在醫院的南北院區中間,一條名為康平街的道路東段也已經完工,即將開放通車,目前連通了西側的康久路,未來還將和東側的芳菲路連通,增加車輛從醫院駛出的通道。
記者從豐臺區城管委獲悉,在天壇醫院新址建設期間,豐臺區提前謀劃,在醫院周邊建成康辛路東段、康平路、康久路、張新路4條道路,完成醫院西側樊羊路大修和拓寬,配合市交通委完成南四環(花鄉橋—法官學院)輔路拓寬改造工程。
此外,豐臺區還對天壇醫院周邊延伸的豐臺東路、樊羊路南段、芳菲路、科技大道、豐葆路、豐科路和汽車博物館周邊等十餘條道路進行慢行系統、智能交通及交通工程設施建設,在天壇醫院北門新增1處公交站點,在天壇醫院東北側、天壇醫院東門各開設1處公交港灣,適當調整公交線路。
花鄉鄉政府還聯合天壇醫院和豐臺區交通支隊等相關部門,結合周邊交通條件、天壇醫院出入口、地下車庫位置,在醫院開診前就對醫院人流、車流進出情況進行整體規劃,設置隔離護欄、專門拐彎線、隔離排隊通道等,並對人流、車流進行合理分流。規範化的管理,保障了醫院及周邊良好的交通秩序。據了解,目前天壇醫院每天上下班加就診人員流量超過2萬人,但是在合理疏導管控下,周邊沒有形成大的堵點。
治安 前五月僅接9件投訴
記者順著人流走在天壇醫院西門外的便道上,沒有碰到招攬生意的「黃牛」和黑醫導,倒是隔不遠就能看到穿著制服的保安、巡防隊員。
「去年10月醫院試開診的時候的確有不少遊商小販、倒票『黃牛』、黑醫導,但是不到一個月他們就退出了這塊地方。」 花鄉副鄉長石磊介紹說,在天壇醫院開診半年前,鄉政府就前往天壇醫院問需,到東城區天壇街道學習服務經驗。針對醫院周邊常見的無照經營、佔道經營多,醫療、日租房和收藥小廣告多的情況,花鄉城管分隊提前布局,每天安排一名隊員帶領6名協管員在醫院周邊不間斷盯守,讓不法商販知難而退。此外還配合樊家村派出所開展專項治理,有力打擊了黑醫導、票販子等,維護了醫院周邊治安秩序。同時,將醫院列為治安防控重點點位,安排花鄉治安巡防隊每天晚上8點至第二天早上6點間,至少對該點位進行3次巡邏。
今年1月份天壇醫院正式開診以來,花鄉更是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由鄉綜合執法中心每周對天壇醫院及花鄉其他重點區域開展不少於3次的巡視檢查,通過聯合花鄉城管、公安、交通、綜治等部門力量進行聯合執法,及時處理解決存在的問題。如今天壇醫院周邊逐漸成為花鄉城市管理精品區域和對外展示的窗口,今年1月至5月中旬,天壇醫院新院區周邊區域接訴量僅有9件,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
商業 4大商業綜合體圍著醫院建
天壇醫院東側300來米外是天壇生活廣場,這是天壇醫院周邊第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天壇生活廣場共有3棟樓,北側樓一層是各類品牌快餐、便利店,漢堡、米線、面、餅、家常菜……各種口味的美食在這裡匯聚,每到中午,這裡不僅是天壇醫院患者家屬就餐的首選地,也成為周邊居民就餐、叫外賣的新地標。
除了餐飲,南側樓已經引入亞朵酒店對外營業,西側樓計劃引入一個平價連鎖酒店,目前正在裝修,即將投入使用,將為醫生、患者和家屬提供居住服務。
記者從花鄉鄉政府獲悉,目前鄉政府共在花鄉橋周邊規劃了3個配套項目。花鄉橋西南角的餐飲配套設施,去年底已經開工建設。在天壇醫院西側,將建設一棟8層配套酒店及3層配套餐廳,還有兩棟公寓,地下一層建設方便快捷的美食城,擬於年內開工建設。第三處位於天壇醫院東北方向,規劃用途為公寓和商業,預計2020年開工建設。這4個項目將可為醫患家屬以及周邊居民提供商業、餐飲、住宿等服務。
便利 水果隨時配送到手
在天壇醫院北門馬路對面,一家便民市場內人流攢動,「免費送貨」、「服務天壇」、「果籃配送」……水果攤上不時出現這樣的字眼。
一家商戶告訴記者,原來他們在早市內經營,隨著天壇醫院的建設以及疏解整治,早市關停了,升級成為現在的便民市場。「往天壇醫院送的水果可不少」,商戶說:「短短半年,我們的客戶有醫生也有患者,一個電話我們就給送過去,他們方便,我們的銷量也在不斷攀升。」
而在天壇醫院西門馬路對面,一家花鄉便民服務店也已經開業,陪護的病人家屬可以買早餐,探望病人的可以挑選花籃、果籃。花鄉鄉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他們將依據區域總體規劃,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積極建立生活服務圈。
醫療 距離1公裡花鄉醫院借勢發展
天壇醫院的遷入,也在提升著花鄉本地的醫療服務供給水平。在距離天壇醫院直線距離1公裡左右的花鄉醫院,這裡的45間病房硬體都向天壇醫院看齊,獨立的衛生間、智能傳呼對講系統、帶護欄的標準化雙搖病床,就連採購的藥品都和天壇醫院急診科相同。
8年前,為了配合天壇醫院遷建新址,花鄉醫院從原來花鄉橋東北角搬遷到了紀家廟路168號,成為天壇醫院周邊最近的一所公辦一級甲等綜合醫院。天壇醫院遷址花鄉後,雙方就雙向轉診、醫護人員到天壇醫院急診科學習等達成共識,特別是對於診斷明確、需進一步治療的慢性病患者,符合條件的可轉至花鄉醫院治療。
天壇醫院急診科還安排專家定期到花鄉醫院進行病例討論及教學查房,及時接收花鄉醫院需轉診至天壇醫院的病人,為具有相應資質的花鄉醫院醫護人員到急診科進修學習提供便利。
馬上就訪
天壇醫院周邊配套 可嘗試「混合區」
花鄉人民政府副鄉長、地區辦事處副主任楊繼軍介紹說,天壇醫院新院落戶花鄉地區,多條道路和配套設施的修建,提升了花鄉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通過天壇生活廣場等周邊配套設施的建設,可優化空間結構,釋放空間資源,重構產業格局。在豐富和完善醫院周邊業態,為就醫患者、家屬和周邊居民提供優質住宿餐飲等服務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鄉域集體經濟發展。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實一直非常關注新天壇醫院的發展,該公司也是醫院新址的設計單位。
「天壇醫院的遷入正在『重組』花鄉生活服務圈,在產業配套上應該細分需求。」鄭實說,像許多大醫院一樣,天壇醫院周邊也有著巨大的商業配套需求,其中酒店、公寓需求有其特點,居住供給應以經濟型酒店、長租公寓為主,建設過程中應側重患者家屬的居住需求,便捷、方便、有做飯條件。餐飲供給要錯位發展,合理配置高檔餐廳和便捷快餐之間的比例,適應天壇醫院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需求,以便捷的快餐為主。
鄭實建議,在天壇醫院周邊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時可以嘗試做功能「混合區」,從滿足天壇醫院需求以及周邊居民需求考慮,發展相配套的服務項目和模式。在天壇醫院周邊交通配套設施方面,鄭實建議繼續加大醫院周邊公共運輸布局。目前9號線和10號線地鐵站都距離天壇醫院有1公裡左右的距離,應加大公交系統接駁,在就診尖峰時段設置微循環接駁公交,方便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綠色出行。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穎
製圖:關印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