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縱橫四海,本文為百家號「歷史縱橫四海」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歷史縱橫四海
古代旗袍在兩邊開叉,有兩個作用,既美麗又實用!
如果問女人們,覺得什麼衣服最能夠顯示女人的身材和女人味,至少有八成的女人,會回答說是旗袍。旗袍是中國,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傳統服飾,也非常得到女子們的喜愛,畢竟旗袍穿在女人身上,如果穿得好的話,真的是能夠迷死人啊,那麼身材婀娜多姿,渾身散發著成熟女人的魅力,真沒幾個女子,能夠抵抗得了旗袍的誘惑。
雖然在現在看來,旗袍是非常適合女人的一種服飾,也是在每個女人的衣櫥裡面,都至少應該有一件的衣服類型。但是,實際上是這麼美麗的旗袍,曾經也是受到過冷落和排擠的。在一些時期裡面,大家認為旗袍是封建思想的殘留,是對大家的束縛;在另外一些時期裡面,有人還會認為,旗袍是傷風敗俗的東西,女人根本不應該穿這樣的東西。幸好旗袍撐過來了,那些被冷落、被排擠的日子,才有機會再次屹立在人們的面前,讓人們再次欣賞到它的魅力和美好。
而且,旗袍為了適應時代的發發展,也慢慢地做了很多的改進,好讓旗袍更加適合日常的穿著打扮。當然了,旗袍的特色,肯定是要被保留下來的,要不然就是失去了旗袍的真正精華了。那麼,旗袍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它的發明者又是誰,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探究一番。
旗袍,顧名思義,是旗人日常生活當中所穿的袍子,它的發現者,也很顯然是旗人(也就是原先的滿人)。在旗人或者是滿人那裡,女子一直都是身穿這樣的袍子的,因此,我們才會把它稱為旗袍,它的名字和它的來源,密切相關聯。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幾乎每一件旗袍上面,都會在兩邊開叉。我們如今看來,大概會認為,這開叉只是為了露腿,來顯示女人的身段好。但是,實際上,旗袍開叉是有它真正的作用的,可不僅僅是因為好看而選擇在兩邊開叉的,那也太草率了吧。
旗人(也就是原先的滿人)的本來身份,就是女真族,當她們還作為女真族人們的時候,即使是女子,也要經常參加勞動的,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女人就都得參加,例如在田野上面勞動、採摘採摘東西等等。那些參加勞動的女人,當然就不能像大家閨秀一樣,穿的斯斯文文的,她們得行動方便,旗袍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才開始在兩個邊開叉的。
一方面,是為了行動方便、勞動方便。在旗袍兩邊開叉之後,當勞動的女子需要大幅度動作的時候,只要把旗袍從兩邊掀起來就行了,非常省事,不會因為衣服的原因,而耽誤這些女人的勞動行為,而一些平平常常的衣服,就會經常讓這些參加勞動的女人行動不便。在旗袍的兩邊開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是比較自然而然發明出來的款式。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為了根據溫度,調節自己的穿著情況。當天氣非常寒冷的時候,可以是把袍子穿得嚴嚴實實的,防寒保暖。而當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候,就能夠非常方便地,直接把旗袍的裙擺都撩上去,就會好很多了,畢竟能夠透透氣了,當然能夠涼快很多。
在古代,旗袍在兩邊開叉的主要兩個原因就是:第一,為了讓女人們勞動方便、行動方便;第二,能夠非常方便地,根據氣溫的變化,來防寒保暖。在這兩個方面,旗袍在兩邊開叉,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只是在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旗袍在兩邊開叉的原因,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呢。
這第一呢,就是很顯然地隱隱約約地露出女性雪白的大腿來,傳遞著一種女性的魅力和誘惑。不僅能夠充分展現出來,女子美好的身材,還能以比較含蓄的展現美好的方式,而估計到了女子的害羞情緒。這第二呢,也是為了女人們,在穿旗袍的時候,能夠行動自由而方便。比如,能夠避免女子走路的時候摔倒,開叉的裙擺讓行走更加自由;還有上廁所這件大事情,開叉之後,很顯然上廁所能夠方便很多,省去了不少的事情。
這樣說來,旗袍在這兩邊開的叉,可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就是什麼擺設而已,是反而是真真正正有著很實用的功能的。也難怪,旗袍能夠得到女人的喜愛,這實在是很美麗又實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