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旅遊,網友們應該都很熟悉,小到學校組織的春遊秋遊,大到自己出行的自駕遊,自由行或者跟團遊,相信大家都有經歷過。旅遊,成為了人們釋放身心的一種方式。那麼,旅遊業到底是怎麼興起的呢?為什麼旅遊業會這麼賺錢?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旅遊就開始在達官貴人們中流行。那時他們對旅遊的定義是"探險、巡遊、遊學、遊說"主要在意自然景觀之美,為了方便出行還特地修建"周道",而在近代的旅遊則主要為了貼近於人文歷史、考察、放鬆身心還有悼念。雖然旅遊這一概念歷史悠久,但中國的第一家旅遊公司是在1923年的8月在上海建立的,當時的旅遊者還是國內的人群,直到1957年成立中國旅行社才開始接待外國自費旅遊者。80年代,旅遊業開始逐漸興起,旅遊成為了我們提升生活質量以及見識的重要途徑。旅遊業對我國提升在國際間的影響力非常重要,如今,我國正在從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進軍。
為什麼旅遊業會這麼賺錢?因為旅遊業不單單帶動著景點的人流量,同時也帶動著當地的經濟發展,往往在景區周邊都會有著很多的美食街或者購物街,現在,很多人在不同的地區旅遊使往往會購買當地的特產。而在旅遊點附近很多商家就是靠這些遊客賺錢的。
一個地區可能在景點還沒被開發之前還是個窮鄉僻壤,而在開發成景點以後則帶動著附近的人走向小康。從18年國慶黃金周的統計來看,全國零售以及餐飲行業銷售總額1.4萬億元。由此可見旅遊行業,大大帶動了當地飲食,零售業的發展,也為很多手工藝從業者帶來了生存下去的機會
被旅遊業帶動起來區域
而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飲食特色,拿廣東來說,出名的可能是粵菜、糕點與早茶,而重慶以火鍋出名,四川以川菜出名。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基本上可以說不一樣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習慣,而這些人文風俗正是遊客們青睞的地方,現在出名的景點大多在沒被開發成旅遊景點前,只是一座座村莊,那裡的人依靠種植業或者外出打工維持生活,就連賣農副產品也要走將近10裡路,生活十分拮据。
但被開發以後,道路開始建設,加上宣傳,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當地居民依靠賣自家的土特產也能賺錢,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回來加入了當地的建設。被當作旅遊景點以後很多當地的人都說到"不用出門,在門口就能賣食物或物品,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便利。"
一些沒有學歷的人們也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做起了收門票或者是清理垃圾的工作。也可以說旅遊業給了很多學歷低的人一個就業機會。
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家扶貧
現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紛紛打著"鄉村文化"旅遊來吸引遊客,品嘗農家飯菜,進果園採摘果子,看看原始的鄉村美景和當地的人文風俗。"旅遊+農業,旅遊+鄉村"充分釋放了屬於鄉村的美麗,這些景色風俗和小吃對於久居在城市中的人來說算得上別有一番風味。城市中來農村遊玩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發展。
根據有關媒體的數據表明,旅遊業在國內GDP的佔比不小,截止至18年上半年,旅遊業所佔的比例大約是百分之14%,同時外國旅客為我國帶來了1000億人民幣左右的收入,可見旅遊景點帶動經濟發展不是說說而已。
那麼怎樣的一個旅遊景點是能夠吸引遊客的呢?這裡小編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既然是景點,首先景色要足夠的美麗吸引人,能滿足當代人們的好奇心和嚮往。二是做好宣傳,通過具有本身特色的宣傳是可以很有效地吸引遊客慕名而來。再者,就要服務好,能給遊客帶來優質的旅遊體驗,而不是讓他們來到景點後渾身都覺得不舒服。最後還有住宿旅館的建設和餐館的建設,這些都是重中之重。其實旅遊,現在講究的是放鬆身心,只要給到遊客良好的旅遊體驗,那麼還是能吸引到回頭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