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地標:仙女獻桃
世上不缺桃,但能把桃種成「中國一絕」的,只有肥城。
中國不乏桃鄉,但能把桃鄉建成「世上桃源」的,得數肥城。
肥城,乃古肥子國,「史聖」左丘明故裡,人稱「君子之邑」。北築齊長城鎮邊,南流大汶河潤土,中部群山便將博學、包容、正直、大方,文質彬彬而翩翩其上的君子風度,演繹得淋漓盡致,並因襲千年,孕育出一方獨特的美味——肥城桃來。
肥城陶山商聖範蠡祠
個大味美的肥桃
肥桃
肥城的桃,叫「肥桃」。以「肥」名之,不是因為它個大、肉肥,而是因為它產於肥城。當然,沐君子之風,個大、肉肥也是它的一大特點。成熟了的肥桃,小的也在半斤以上,最大的到過一斤八兩,稱為「桃王」,不過分吧?這樣的桃之「尤物」,過去常用來供佛,所以又叫「佛桃」。肥桃享有「群桃之冠」的美譽,不是因為它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而是它汁多味甘,營養豐富,果肉細嫩,香甜可口,在內涵而非資歷。熟透了的肥桃,有個特殊吃法,用麥秸稈插進去,可以「一飲而盡」。人稱「麥稈桃」的便是。難怪早在四百年前,它就成了明代皇室貢品。
一方水土種一方桃。歷史上的肥桃,挑剔,嬌貴,種得少,產量低,特別是自與皇宮「結緣」後,尋常百姓難有口福。而今,肥桃達十萬畝之盛,花海桃山,創「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桃園」名副其實,不愧對「中國佛桃之鄉」的稱號。桃花節上,李丹陽一聲「桃花開了」,唱出祥雲萬朵;品桃會上,吳瓊一首「肥城之戀」,捧起累累碩果。誰不迷戀於那無邊桃紅,誰不醉倒在採摘節上。
劉臺桃花源景區大門
是人培育了桃,還是桃滋潤了人?且不說這裡生過左丘明,出過有子,來過孔子,隱著範蠡,棲著西施;也不說陶山之陽範蠡墓前李斯撫碑留下的政治慨嘆,汶水岸邊沙丘城裡李白思念杜甫的不朽名篇,古御道上北宋真宗封禪泰山遺落在安駕莊的歷史轍印;單說當代的風流人物就數不勝數:國務院原副總理田紀雲,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著名詩人孫靜軒,前衛藝術家張強,國際女子馬拉松冠軍溫衍敏……他們都像肥桃一樣,吸足了故土的養分,將芳香傳遞到東西南北。而身為大學教授的歐陽中石、歐陽侖弟,「一門兩將軍」陰法唐、陰法舜兄弟,恰成一對文武「雙璧」,更為故鄉留下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桃源美景
桃源美景
育桃的人懂得感恩,也會感恩,以桃感恩。他們把水土最好、產桃最優的一片桃園稱為「中央」桃行,一來這是肥城桃的發源地,在整個桃園的中央;二是它與黨中央有幾次不同尋常的關係。上個世紀50年代初,這裡曾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農業合作化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周恩來總理親自籤發了榮譽證書。1953年村支部書記李志文代表自己互助組的17戶桃農,挑選了13個1市斤以上的桃,寄給國務院轉交毛主席,表達對黨、對社會主義的深厚感情。不久,他收到周總理的親筆回信和50元錢。此後,他又先後三次進京給黨中央、毛主席送肥桃。到了1990年,又有11戶桃農精心培育了11個「桃王」,千裡迢迢送到了北京亞運會組委會。時任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的袁偉民,在接到轉贈的11個肥桃後,一語破的:「11顆肥桃11顆心,代表11億中國人民,獻給11屆亞運會。」
中華壽桃:平均單果重700克以上
肥城桃為肥城著名特產,亦稱「佛桃」,因其香氣馥鬱、果實肥大、外形美觀,果肉細嫩、汁多甘甜、營養豐富,被譽為「群桃之冠」,是舉世聞名的佳果。肥城人自古崇拜桃樹,肥城桃種植始於春秋,形成於晚唐,成熟於明末。明清時期肥桃形成品牌,在志書中多有明確記載。
明代萬曆十一年(1583年)的《肥城縣誌》載:「果亦多品,惟桃最著名」。
明天啟二年(1662年)肥城桃被列為皇室貢品。
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山東通志》記載:「桃產肥城者佳,臨清次之,分銷各處」。
嘉慶二十年(1815年)《肥城縣新志》中載:「桃味美他境莫能及,唯呂店、風山、固留諸社者尤佳」。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末最後一部《肥城縣鄉土志》記載:「惟桃最著名,近來東西洋諸國亦莫不知有肥桃者……」。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2月)的《中國實業志》載:「肥城之桃、萊陽之梨……尤蜚聲於國內,為該省特產……山東肥城所產之肥桃,以其形大、色美、味甘、汁多種種優點,自昔即成為貢品,聲價之高實為他種之桃所不及。」「若至完全成熟時,可用麥杆吸取其汁,鮮美逾恆。」
1934年,國立山東大學農學院吳耕民教授在《肥城桃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國桃多佳種……惟其中有肥桃者,產山東肥城縣,形狀偉大,冠絕群桃,而香氣馥鬱,汁多味甜,其品質較之上海水蜜桃系之果實,有過之無不及。是以膾灸人口,馳名中外,在昔遜清時代,曾為皇室貢品,即近時亦多為上流饋贈之需,聲價之貴,遠超群果。」
1995年,肥城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中國佛桃之鄉」。
1935年,隱居在泰山腳下的原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曾到肥城視察,倡導發展肥桃生產,並派人在北儀仙租地建園,作為實驗基地。為此,他賦詩一首:「肥城桃,肥城桃,不獨供給富人食,勞苦大眾也要吃個飽。」1937年3月,肥城縣政府曾以「肥桃本為著名特產,徒以性易腐爛,不便運銷,難期推廣」為由,呈文請求「籌設製造肥桃罐頭工廠」,以期發展肥桃生產。但山東省主席韓復榘、建設廳長沈鴻烈批示:「所請籌設製造肥桃罐頭工廠俾利暢銷一節,尚有見地。惟以肥桃產量太少,勢難作大規模製造,成熟期間太短,工廠久閒,亦不合經濟原理。又肥桃為粘性核,制罐工作甚感困難,且屆成熟時期,其果肉多液化,若加水加熱,勢必溶解。有此數端,製造罐頭實屬不易。」分析合理,理由懇切,呈文未獲批准。
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是肥城人,他曾題寫《肥桃頌》讚譽故鄉的肥桃:「碩大凝甘露,鮮肥結玉脂。蟠桃王母宴,無此不成儀。 」
書法家歐陽中石為肥城人,境內眾多地名牌匾等為其題寫
肥城桃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由於實生、自然雜交和選優嫁接等原因,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品系類型,並各有特點。
肥城市每年在桃花開放時,都要舉辦「桃花節」。伴隨著蔣大為的一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樂曲,拉開了桃花節的序幕。屆時,中外遊客雲集在桃鄉,呈現出人如潮,花似海,迷人賞花的奇觀。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是觀賞桃花的最佳季節。忽如一夜春風來,十萬畝桃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
桃花節開幕儀式
桃花節遊人
秋季一到,一望無際的桃園,碩果纍纍。紅白相間的肥桃掛滿枝頭,壓枝欲彎,香飄萬裡,散發出馥陏的果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真是讓遊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
自家桃園採摘
桃籃子是本村的特色
豐收的喜悅
肥桃好吃有好吃的原因,貴有貴的道理。饋贈朋友最有面子。
需要桃子的朋友請聯繫我們:桃媽15957956159,(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