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工業向綠色創新高效邁進

2020-12-23 青海省人民政府

  五年,是一個時間刻度,更是一次發展跨越。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5年間,青海工業發展經歷著爬坡過坎的攻堅期、轉型升級的機遇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截至2019年底,全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7.49%,超額完成年均增長6%的目標,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面前,青海吹響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號角。

  這五年,我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圍繞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全省傳統行業主要汙染物排放水平進一步降低,近三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分別同比下降2.62%、7.2%、9%,超額完成年度節能目標,繪就了綠水青山的畫卷;

  這五年,我省大力發展鋰電、金屬合金、光電、新型化工、光伏製造及電子信息五大板塊為主的新材料產業。近三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2.5%、9.7%、26%;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31.2%、32.9%、15%,奠定了未來發展的基礎;

  這五年,我省引導推動「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融合創新發展,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1119」數字經濟發展體系,建設了一批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推動生產製造方式向數位化、精細化、柔性化轉變。截至2019年底,我省設立專門信息化部門的企業佔比達到40.1%,具備自主軟體研發能力的企業佔比達11.6%,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各項指標同比大幅提升,點燃了接續奮鬥的引擎;

  厚植髮展沃土,施予陽光雨露,青海工業向綠色、創新、高效邁進。

  傳統產業降本提效,循環體系持續優化——五年來綠色成為青海工業亮眼底色

  掠過青海廣袤大地,園區乾淨整潔、井然有序,工廠綠樹成蔭、面貌一新。

  在過去,受技術水平和自然條件的制約,青海部分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綠色低碳,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藍天白雲,面對舊動能、重汙染,產業結構優化是必行之路。

  五年裡,我省引導企業立足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技術基礎,結合產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和新要求,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精益製造和清潔生產水平;五年裡,我省著力提高工業領域循環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保有機融合、良性互動,初步構建了鹽湖化工綜合利用、鋰電、光伏、有色及精深加工等8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了產業鏈清晰、綠色低碳、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循環經濟產業格局。

  在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通過實施碳素焙燒爐環保技術改造,噸鋁天然氣降低44%,陽極更換周期延長10%,噸鋁直流電耗降低140千瓦時;在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實施礦熱爐全密閉、餘熱發電、粉塵收集再利用改造,年均餘熱發電1.1億千瓦時,回收微矽粉2.8萬噸,節約標煤4.4萬噸,被工信部評為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兩型」企業創建單位,餘熱發電技術成為國家發改委推廣的重點節能技術;

  在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通過開展高效節能精餾提純、四氯化矽淨化、還原爐餘熱利用等多項循環化改造和創新,年電耗降低40%、天然氣消耗降低70%、廢水排放降低67%、降低成本3.26億元。

  數據是最好的註解。「十三五」以來,我省累計實施改造提升工程項目350項,完成投資662億元。截至2019年底,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2.2%,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的下降10%的規劃目標。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五年來青海新興產業「拔節生長」

  激情四射的性能評測賽,享受美景的環湖評測賽,緊張刺激的場地競速賽和帶來視覺盛宴的特技表演……7月26日,第七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正式落下帷幕。以賽事為媒,青海鋰產業及動力電池走向世界舞臺。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建成碳酸鋰9萬噸,正極材料4.3萬噸,負極材料2萬噸,鋰電池超過20吉瓦時;鋁箔、銅箔、電池殼體等配套材料已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鋰電產業已成為展示青海工業發展的亮麗名片。

  青海是一個資源大省,如何變「資源紅利」為創新驅動?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方能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青海在傳統產業「二次創業」中掘新機,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中開新局,逐步發揮自身優勢讓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等符合青海發展實際,且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優勢產業成為發展的「根」,支撐起工業之樹根深葉茂。

  我省提出構建鋰電、金屬合金、光電、新型化工、光伏製造及電子信息五大板塊為主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發展目標及政策措施。圍繞打造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鋰電、光伏光熱4個千億元產業,引進了比亞迪、江蘇捷力、寧德時代、中復神鷹等一批龍頭企業,補齊產業短板。北捷動力及儲能電池隔膜材料、諾德電子高檔電解銅箔、中利光纖光纖預製棒三期等新材料項目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

  鋰電實現鹽湖資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組件—儲能、動力電池等較為完整的上下遊一體化產業鏈;光伏項目建設實現晶矽生產、高效電池片生產、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全產業鏈體系……新興產業已呈欣欣向榮之勢。

  勇立潮頭踏浪前行,搶抓機遇時不我待——五年來青海數位化智能化建設闊步前行

  屏幕上訂單、物料等信息實時更新;雲平臺對生產狀況、質量等可視化監控;通過優化分布式發電系統和廠務系統,實現廠區辦公照明零排放……在位於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的高效N型IBC電池及組件生產車間裡,智能化的操作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製造的認知。

  一個工廠的升級,折射著青海向數位化、智能化邁進的步伐。

  五年間,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先後入圍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國網青海電力公司《新能源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試驗測試項目》入選工信部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金訶藏藥成為全國藏藥行業首家通過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企業。

  五年間,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初步建成,根鏡像伺服器上線運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在為數字經濟各項新應用逐步落地實踐提供支撐,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截至2019年底,我省具備信息系統安全保障能力的企業佔比43.5%,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各項指標同比大幅提升。「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融合創新發展改變了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回眸過去的5年,困難與輝煌同在;眺望未來的5年,機遇與挑戰並行。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青海工業必將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鍾倩)

相關焦點

  • 綠色創新 品牌打造---中國罐頭工業努力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賈志忍副會長在致辭中指出,我國的食品工業目前整體在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中,當前在發展中遇到的比如在行業品牌、稅收、綜合利用、產品附加值等方面問題,企業應該聯合協會的力量積極去化解。
  • 新疆工業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原標題:新疆工業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堅持二產抓重點、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新疆工業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編者按激發有效投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促進提檔升級、鼓勵技術創新、推動轉型升級……2017年,新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綠色 青海發展的靚麗「名片」
    青海日報訊:青海地處三江源頭,被譽為「中華水塔」,有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有被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所以青海必須凸顯綠色優勢壯大新興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放在全國「一盤棋」中,青海生態地位重要,生態優勢突出,生態環保責任重大,所以青海必須圍繞綠色謀求發展動力。
  • 綠色循環經濟創新發展論壇舉辦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 (記者 鍾倩) 7月24日,綠色循環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西寧舉辦,旨在為我省循環經濟產業鏈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協同發展的理論研究、政策機制及實踐提供交流合作平臺。省政協副主席馬海瑛出席並致辭。 馬海瑛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省堅持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特別是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8月提出的「循環利用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全國都應該走這樣的路」指示精神,把循環經濟作為全省實現「一優兩高」的重要途徑。
  • 璧山區城市管理局行政審批向高效邁進
    「你們的審批服務高效、到位,給你們點讚。」12月4日,個體經營戶王剛在區城市管理局行政審批科辦結了戶外店招店牌的手續後如是說。這是區城市管理局提升行政審批效能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局行政審批科以實現「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為標準,以優化審批服務工作,提高行政審批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目的,不斷優化審批服務流程,推動行政審批向高效邁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區城市管理局行政審批科共辦結行政審批406件,辦理備案共計925件,均在承諾時限內完成審批和備案,發放對應許可。
  • 高鐵拓荒者:未來高鐵將向綠色環保邁進
    原標題:高鐵拓荒者:未來高鐵將向綠色環保邁進   來源2015年01月25日 18:06:17新華網   (特別關注·中國高鐵再調查)高鐵拓荒者    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記者劉詩平、樊曦、齊中熙)從2008年中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開通,到現在高鐵裡程達到1.6萬公裡
  • 加快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原標題:加快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1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
  • 中國航海日:建安全高效綠色航運 助海上絲路創新發展
    為進一步弘揚鄭和精神,傳承航海文化,增強全民的航海和海洋意識,促進「一帶一路」、海洋強國、海運強國建設等戰略實施,經徵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等25個中國航海日活動組織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意見,發布以下公告:2016年中國航海日公告  自漢代以來,我們祖先開創的海上絲綢之路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文化與貿易紐帶
  • 以打造「創新島」為目標 廣州海珠向現代化中心城區邁進
    一張「成績單」,呈現這一年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詮釋著「老城市新活力」的內涵——看速度:2019年上半年,海珠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6.79億元,增長37.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今年1到8月,51個市「攻城拔寨」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94.27億元,進度92%,排名全市第一。
  • 瀋陽工業經濟轉型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原標題:瀋陽工業經濟轉型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暖春時節,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瀋陽工具機建設的5D智造谷正式投入運營;在瀋陽市渾南區,將對東北工業轉型升級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東北工業大數據中心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
  •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向「十好」國家公園目標邁進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三個最大」的重大要求,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展體制試點以來,以試點建設為依託,著力推動「生態保護高地、生態科研高地、生態文化高地」建設,紮實落實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各項部署,對標33項試點任務,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保護管理能力建設,不斷夯實試點工作基礎,著力在執法管控、社區參與、宣傳教育以及科研監測等方面積極創新實踐。
  • 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正式啟動
    、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聯合承辦。  省級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正式亮相以點帶面加速河北設計創新發展  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HIDC」)是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的唯一一家省級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肩負開啟河北工業設計創新發展新徵程的重要使命。
  •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訪問青海鹽湖所
    ,2015年1月9日,青海鹽湖股份工業有限公司總裁謝康民、技術部部長李輝林一行訪問青海鹽湖所。謝康民指出,青海鹽湖所和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鹽湖資源開發利用領域最大的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應該成為緊密的合作體,雙方今後的積極溝通、交流和全面合作會使雙方得到全面提升。謝康民說,鹽湖工業股份公司新的領導班子正在謀劃下一步的發展戰略,圍繞做強、做大鉀肥主業的同時謀劃「三五戰略」—三大工業基地、五大產業集群。
  • 綠色發展 創新求變 2019中國磷復肥工業展覽會暨第二十屆國產高...
    11月16日,由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和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屆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在山東省青島市開幕,展會觀眾達6萬人次。本屆產銷會以「綠色與發展創新與求變」為主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引導行業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 豫光再創「綠色」新高度
    7月10日,我國鉛冶煉行業又迎來一次「革命」——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在我國鉛冶煉行業的排頭兵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豫光」)竣工試產。這次技改,被業內專家稱為「豫光革命」。那麼,「豫光革命」究竟革了誰的命?
  • 實現青海河湟谷地綠色發展
    9月19日,記者就實現青海河湟谷地綠色發展這一內容專訪了參加「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專題研討會的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餘向勇。記者:請談談您提出河湟谷地綠色發展的意圖。餘向勇:從長遠來看,綠色發展是發展倫理的終極尺度。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一種把二者內在統一起來的生態經濟模式。生態文明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化和升級版,生態文明是生產力發展的高級階段。
  • 以「四種經濟形態」為引領 青海逐夢起航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時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三個最大」省情定位不僅指出了青海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發展定位,也指出了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現路徑。
  • 在上海,推進青海高質量發展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康民接受採訪。圖片均由記者邢曼玉 孫海玲 攝機遇從開放共享中來,共贏是參展企業共同的期望。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融入開放的大潮。進口博覽會在給青海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將助力方興未艾的青海經濟行穩致遠和高質量發展。
  • 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昆明推動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記者吳潔攝挑戰與機遇並存,昆明市(滇中新區)通過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使雲南的「汽車夢」成為現實、鋁箔行銷全球、智能製造火遍海內外……如今,走進一家家企業、一個個項目、一片片園區,所看到、聽到的場景,如這個盛夏一樣火熱。創新發展 構建新動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 青海鹽湖"綠色鎂"產業化將讓汽車更環保
    中國證券網訊 據新華社消息,依託自身在資源和技術上的優勢,青海察爾汗鹽湖蓬勃發展的鎂產業將促進汽車在輕量化方向上更快更穩定發展,從而帶動汽車行業更綠色、更環保。這是記者日前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舉辦的「鹽湖鎂合金產業與汽車輕量化發展論壇」上獲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