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荒野獵人》電影,對獵貂人的艱困的生存環境描述生動貼切。歷史上,皮毛被稱為軟金,可見其交易價值之高如同黃金。而貂這種動物產地多在寒冷的地區,尤其以北美加拿大及亞洲西伯利亞地區為主。在中國很多女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兩個較昂貴的皮包,但俄羅斯女人在皮草和名牌包之間,多數會選擇皮草大衣,因為在零下20度的冬天裡皮草才能保證溫暖。雖然近年環保意識抬頭與預算問題,許多人會開始選擇羽絨大衣與人造皮草。但傳統上,平均每一位俄羅斯女人至少會擁有一件貂皮大衣。
北極地區的軟金貿易
從15世紀中期開始,俄羅斯皮毛外銷已成為沙皇政府財政主要來源,皮毛交易的高額利潤成為俄羅斯向西伯利亞擴張的誘因之一。若我們梳理毛皮的外貿交易歷史,可追溯至俄羅斯沙皇於1741年派遣丹麥探險家白令由鄂霍次克海出發,前往美洲,發現了白令海峽與阿拉斯加,結果引起俄羅斯向東的獵貂潮。
而美國方面於1819年,由聖馬丁將軍所領導的貿易雙軌船船隊在白令海峽再次進行探索,發現了白令海峽運送來自亞洲的製造品與阿拉斯加毛皮的貿易路線。根據約翰博克斯託斯在《Fur and Frontiers in the Far North》書中提到,在聖馬丁將軍的探勘後,緊接著30年來美國商船控制著白令海峽的毛皮貿易。通常船隊向阿拉斯加人運送刀具、菸草和珠串,帶著毛皮離開,接著賣給楚科奇人 。
楚科奇人當時是亞洲北方最剽悍的獨立民族之一,他們靠著收受的毛皮轉賣給白令海峽以西8英裡的俄羅斯商人。毛皮逐漸成為楚科奇人的經濟收入來源,為了使財源穩固,楚科奇人只能維護外國船隊的壟斷地位,但楚科奇人漸漸轉向與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直接以物易物。這意味著多數毛皮已不再經過美國商隊,而是直接在島上進行交易。雖然可以確定聖馬丁將軍的貿易船是第一艘進入白令海峽的商船,但早在1780年代美國貿易船已在各地探勘獲取毛皮的最佳方式,尤其是海獺毛皮炙手可熱的程度,能在廣州商人手上賣得好價錢,說明了當時中國對毛皮同樣地渴求。
毛皮交易是一個巨大的金錢誘惑,早在之前東亞的美國商人被東印度公司壟斷,阻擋了交易。但在殖民地獲得獨立後,美國船隻可以無限制地在太平洋區域進行交易。這也是為何為了得到更多的毛皮,需要不斷發展新航線。
貂皮與中俄貿易:貝加爾湖區的開發
沙俄明白中國對毛皮龐大的市場需求,使得俄羅斯決定在西伯利亞建立軍事基地及貿易中心,當時為配合東進政策而建立的城市,多在貝加爾湖區附近。在1727年葉卡捷琳娜一世與清朝籤訂的《恰克圖條約》,條約明訂了兩國的通商關係,俄國能夠在恰克圖開設貿易站,並派遣商團前往北京享有免關稅的優惠,其中又以貝加爾湖劃定為俄羅斯所有為重點。
如果研究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水系狀況,我們便可以了解貝加爾湖在17世紀商品運輸的重要性。俄羅斯西伯利亞水系除黑龍江由西往東入海外,其餘三大水系:鄂畢河,葉尼塞河,列納河皆為由南向北入海。其中葉尼塞河源頭便在貝加爾湖。而由葉尼塞河的支流,西可聯鄂畢水系再進入莫斯科的伏爾加河流域,東可聯列納河水系進入遠東地區。更重要的是,蒙古第一大河色楞格河水系由南直接進入貝加爾湖,這使得西伯利亞的商品運輸可以由各個水系匯集至貝加爾湖後,再由色楞格河水系由蒙古進入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
伊爾庫茨克靠近貝加爾湖,位在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旁,伊爾庫茨克號稱西伯利亞的小巴黎,這個稱謂代表西伯利亞的文化與藝術中心。伊爾庫茨克建城於17世紀初,重要的是西伯利亞毛皮交易徵稅之處。當時俄蒙中貿易最重要城市恰克圖位於貝加爾湖東岸沿色楞格河,中蒙的貨品由色楞格河水系運輸至貝加爾湖地區,然後在伊爾庫茨克再轉運回莫斯科地區,供皇親國戚及富人使用。
俄皇彼得大帝在位期間(1682-1725)是俄羅斯帝國對西伯利亞的擴張時期,與此同時也是大清帝國的盛世,康熙皇帝(1661-1722)及雍正皇帝(1722-1735)皆對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的擴張政策加以鉗制,兩大國基於軍事及貿易的考慮,籤訂了兩個極為重要的條約:(1)1689年《尼布楚條約》,(2)1727年《恰克圖條約》。這兩個條約基本確定了俄中在西伯利亞的邊境及貿易規則,以及貝加爾湖區在俄中邊界貿易的地位。
但這個河流運輸體系於19世紀被西伯利亞大鐵路所取代,更重要的是英國的海路運輸中心的香港,也取代了陸路運輸的貿易中心恰克圖,歷史的巨輪使得俄蒙中的貿易城市成了帝國記憶。另外值得一提的,中國明清以降的超級商人團體晉商,也隨著恰克圖貿易的衰落,而失去了控制茶葉貿易地位及金融的特權。
俄羅斯遠東區的海洋經濟
除河流外,海運也是俄國貿易的重點。以烏拉山為界,東邊慣稱的西伯利亞,在行政區域劃分上,西邊國土又分為西伯利亞及遠東區,遠東區臨太平洋海域,可區分為三大內海:
白令海
顎霍次克海
日本海
俄羅斯遠東區是俄羅斯領土最廣闊的出海口,17世紀初由於貂皮的需求,俄羅斯帝國便以商隊配合軍隊,先橫越西伯利亞北方領土,控制了鄂霍次克海,後又沿著阿留申群島到達美洲的阿拉斯加,進而控制白令海峽。在19世紀又利用手段從清朝得到烏蘇里江以東的日本海不凍港海參崴。
海參崴目前是遠東區最大城市,也是俄羅斯在太平洋的最重要的軍事基地,隨著歐亞大陸經濟體的日趨重要,再加上全球暖化使得北極海及北太平洋港口商業運輸價值大增,未來白令海峽及鄂霍次克海的海域經濟也將提升。我們可以預見俄羅斯臨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島及海參崴經濟在未來將進一步擴張。
未來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經濟資源與區域合作
西伯利亞除了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天然資源為中俄貿易主要商品,近年來俄羅斯國對中國的能源運送管線已大多建置完成,這使得俄羅斯能源商品輸出中國大幅增加,2018年俄羅斯已成為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國家,未來順差能夠預見將持續擴大。
此外,貝加爾湖豐富的水資源也是俄中經濟合作的一大項目。貝加爾湖為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擁有全球20%以上的淡水總量。中國北部缺水資源,一直希望借貝加爾湖水資源解決中國西北的水荒,因為東南地區經濟發展已達飽和,西北地區是未來中國製造業的第二波發展重心,但西北缺水問題嚴重,我們希望借著北(俄羅斯)水南(中國)調能夠解決工業用水不足的問題。
俄羅斯政府方面希望中國的經濟力量可以加速幫助西伯利亞的經濟發展,因此也一直致力於兩國的合作。
至於日本海區域,俄羅斯與日本的北方四島的歷史爭議尚未解決,這使得俄羅斯與日本的經濟合作仍舊存在政治障礙,未來此區域的合作,在於俄中日三國的政治經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