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源六堡茶梁芳滔:好茶要有「三原」,匠心傳承古法

2020-12-13 MBA中國網

「遙遠蒼梧野,莽莽六堡山。山水美且秀,名茶出此間。」

——宋·楊冠卿《詠六堡茶》

本網10月15日訊 六堡茶,因鎮得名,作為黑茶家族中的一員,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清朝嘉慶年間,以紅、濃、陳、醇及獨特的檳榔香味入選中國24名茶之列。

「味為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痾蘇。」過去幾百年間,六堡茶因消暑祛溼、調理腸胃的顯著功效,經「茶船古道」銷往東南亞多國,成為著名的「僑茶」。並因其降脂瘦身的功效,曾作為保健品一度風靡日本。

然而,上世紀中後期,六堡茶產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蕭條沉寂期,大批的茶園被荒廢、砍伐,茶山一批一批的種上了溼地松;及至2000年後,因黑茶品類的火熱,六堡茶才重新進入國人視線,在市場的推動及政策的引導下,六堡茶樹枯木逢春,在新世紀迎來了蓬勃發展期。

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於2016年,是由政府引領成立的、當地唯一一家發展六堡茶產業的國有獨資公司。

「六堡茶產業近些年來發展迅猛,可以說是百舸爭流,千帆待發,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小散弱亂』產業格局。就如小船多了容易擁擠無序,還需要有個大船來領航」。

「公司的成立,正是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三原六堡』和『三源六堡』是我們的註冊商標,即六堡茶原產地、原茶種、原傳統工藝。可以說,原產地是溯本,原茶種是追源,原傳統工藝則是傳承。這些不可複製的優勢,從根本上奠定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談及產品,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芳滔信心滿滿。

原產地:醇香好茶在六堡

中國是茶的故鄉,產茶區域廣布大江南北,而普遍認為,優質的茶葉大多分布在北回歸線帶內出產的茶葉。

六堡茶正是以地理名稱命名的歷史名茶,原產於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六堡茶產區就坐落在北回歸線帶北側,分布在北緯22.58-24.41之間,北部多雨地區和高寒地區約50多萬畝的林區中,群山起伏,層巒疊嶂,樹木覆蓋、蒼翠如濤。

六堡鎮年平均氣溫不高,有利於胺基酸、咖啡鹼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年降雨量充足,保證了茶樹旺盛生長的水分和無機鹽需要。正是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小氣候,造就了六堡茶與眾不同的特色和底蘊。

六堡鎮俯瞰圖

「蒼梧最早生產的茶葉稱為垌茶,是農戶自產自用的產品。真正形成並被稱作『六堡茶』的地域品牌的時間,大概是在清乾隆以後,產區分布在蒼梧縣原多賢鄉的四堡、五堡、六堡一帶,而以六堡所產者為優,所以稱為『六堡茶』」。

「至今,六堡鎮附近沒有現代工業,基本保持著原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氣候、土壤、雨量、植被等等,最適合六堡茶的生長。『三源六堡茶』的產區就在六堡鎮,經過三年多運營,目前種植面積有1000多畝,年底前,要達到2000多畝的種植目標」,梁芳滔介紹說。

公司在六堡鎮經營的茶園

茶香高山雲霧質,水甜幽泉霜當魂。據數據顯示,六堡春茶鮮葉含水浸出物42.65%,胺基酸總量3.12%,咖啡鹼3.77%,兒茶素143.99毫克/克,茶多酚含量高達28%以上。原產地的自然環境,給「三源六堡茶」的品質提供了無可替代的物質基礎。

原茶種:好茶始於種源

「茶葉要發展,品種必先行」,六堡茶的品質與茶樹品種密切相關。

由於上世紀中後期的砍伐改種,現在六堡鎮大部分的茶園,都是這十多年種下的新茶樹。

「老樹茶有非常好的口感,甘甜醇厚,濃純的六堡味是新茶園比不了的。目前六堡鎮現存的老茶樹以及古茶樹大概有4000多棵,我們公司與農戶租賃掛牌了3000多棵,其中有一部分是野生茶樹。無論是歷史生態保護價值,還是市場價值,都是非常大的」。

公司旗下所有的老茶樹都掛牌編號、信息登記、專人養護

除了「物以稀為貴」的老茶樹及古茶樹,公司面向市場主要種植及收購的是桂青種六堡茶。

「桂青種是廣西地方群體品種,種植歷史悠久,內含成分豐富,品質上佳,是六堡茶的原茶之一」。

「以前的六堡茶由於工藝簡單,不看重原料,但隨著市場需求的提高,對茶品質要求越來越嚴格。『三源六堡茶』在原料上,選用的是純正的桂青種,葉張肥厚,色澤黑褐油潤且均勻一致。製成的六堡茶,幹茶深褐光潤,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可以說『紅、濃、陳、醇』四絕俱佳」。

桂青1號茶樹葉

原傳統工藝:好茶五分在工藝

「好茶五分在茶質,五分在工藝。」除了天然的環境條件及六堡茶原茶種的資源優勢外,好茶還自在於對傳統工藝的堅守和傳承。

上世紀中期開始,六堡茶的加工分化出了兩種工藝:一種是六堡當地世代延續下來的自然陳化的傳統工藝;另一種是大規模生產的、人工加溼加水的發酵工藝,稱為現代工藝。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大部分廠家都採用了現代工藝生產,只有六堡鎮的廠和茶農保留著六堡茶傳統工藝,並生產傳承至今。

「六堡茶的傳統製作工藝一般包括釆青、晾青、殺青、揉捻、堆悶、復揉、乾燥、分揀、陳化……傳承講究完整性,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每一個過程都體現著對於一片茶葉的工匠精神。與現代快工藝相比,傳統工藝製作出的六堡茶貴在天然,是靠時間積澱高埠感」。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的六堡茶傳統製作技藝仍需要繼承者的傳承和發揚。我們這幾年已經與5位六堡茶非遺傳承人達成了深入合作,其中1位國 家級,4位自治區級,匠心製作,把控品質,供銷『三源六堡茶』。

在儀式中傳承傳統制茶工藝

目前,公司推向市場的產品主要有三個系列:茶芽系列、龍珠茶系列和老茶婆系列。按採摘時令劃分,又可分為社前茶、明前茶,霜降茶、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並以高質量的茶品獲得了多項榮譽:廣西特產行銷海外優質正印認證、2019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鬥茶類傳統工藝優勝獎、中國自主品牌全球巡展-巡展品牌等。

2019年,在廣西特產行銷海外優質正印認證授證及推介交流活動中,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選送的2010年秋茶及2012年春茶,經過嚴格抽檢及篩選,分別榮獲優質正印認證。

茶船古道千年載,紅濃陳醇揚四海。正是由於制茶過程中始終遵循原產地、原茶種、原傳統工藝的標準,「三源六堡茶」以雄厚實力和優質品質脫穎而出,後來者居上,成為六堡鎮茶企的一張靚麗名片。

老茶是有靈魂的,在時間的歷練中,每個階段都呈現出不一樣的光華。企業如茶,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經歷了三年多的籌備和打磨後,也將邁入新的發展軌道。

「下一步,我們會通過『資源整合、創新發展、資本運作、市場運營』的方式,最終成為蒼梧縣六堡茶產業鏈中關鍵的組織者,成為國內一流的上市茶產業公司」,談及發展目標,梁芳滔如是說。

相關焦點

  • 尋茶之旅:代代相傳的味道,廣西六堡茶人的堅守與傳承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曾拜訪的六位六堡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希望通過講述這六位非遺傳承人,給茶友呈現一杯好茶的背後所凝聚的整個六堡鎮制茶人的匠心與智慧。但在她心裡,傳承這種祖輩留下來的東西,是一種責任,她要去守護這祖祖輩輩堅守下來的榮譽。就這樣,兩個女人走遍了六堡鎮裡每一座茶山,每一個村,只為尋找真正的好茶以及最傳統的製作技藝。隨著時間的沉澱和閱歷的增長,石濡菲從茶場汲取了不少傳統制茶技藝的精華,並逐漸掌握了六堡茶種植、管理、採摘、製作、鑑評、包裝、儲存、銷售等一系列工序及傳統工藝。
  • 梧州六堡茶與「茶船古道」品牌背書高端定製
    梧州有六堡茶這一好茶,紅、濃、陳、醇,越陳越佳,歷久彌香。六堡茶是梧州獨有的,它的香是不斷變化的,但它的生命力卻歷經千年歷史而不變。六堡茶的文化要想在未來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六堡茶,懂得六堡茶,欣賞六堡茶,必須堅持對六堡茶資源的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同時更要不斷創新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 六堡茶的百年滄桑史
    當年,六堡的幾個茶鄉裡,家家戶戶種茶做茶,景象非常壯觀。老人回憶,那時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腳踩揉的。一般是攀扶著門頭或廊道的一根橫木,用腳踩揉茶青。老人說,那時候,幾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這種的橫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說起那時候的踩茶工藝,老人還津津樂道說,說那時候踩茶還是很講功夫的,有技術的茶農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為很大很圓的一團,不會散開。
  • 六堡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近期,由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梧州日報社負責編寫、梧州市茶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等單位配合完成的圖書《茶船古道》和讀者見面了。該書的出版發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一些專家學者、茶人茶商認為,《茶船古道》完整勾勒出六堡茶的外銷通道,是中國茶文化對外交流、中國茶產品對外貿易的鮮活例證,有助於促進六堡茶文化的傳承弘揚和開發利用。
  • 六堡茶的價格究竟由什麼決定(附2019六堡茶價格表)
    六堡茶之家,一個專業且有態度的團隊,因熱愛六堡茶而聚在一起,我們尋找那些美好的六堡味道,傳承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味道【概要】六堡茶的價格,市場上既有幾十元一斤,也有數萬元一斤,價格區間差異很大。要了解其價格,首先要知悉決定價格的因素。本文圍繞六堡茶價格影響因素,列舉各種六堡茶的價格區間,供大家參考。
  • 六堡茶屬於什麼茶,有什麼不一樣的特點?
    六堡茶之家,一個專業且有態度的團隊,因熱愛六堡茶而聚在一起,我們尋找那些美好的六堡味道,傳承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味道[概述]很多人聽說過六堡茶,但概念很模糊,不知道六堡茶是什麼茶,有什麼分類。為了讓大家對六堡茶有一個明確清晰的印象,此文為大家介紹六堡茶的歸類,以及了解市場上的六堡茶是什麼產品。
  • 六堡茶的百年滄桑歷史
    當年,六堡的幾個茶鄉裡,家家戶戶種茶做茶,景象非常壯觀。  老人回憶,那時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腳踩揉的。一般是攀扶著門頭或廊道的一根橫木,用腳踩揉茶青。老人說,那時候,幾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這種的橫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說起那時候的踩茶工藝,老人還津津樂道說,說那時候踩茶還是很講功夫的,有技術的茶農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為很大很圓的一團,不會散開。
  • 特別報導|廣西好嘢——六堡茶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探廣西好嘢——六堡茶,解答你心中的許多小問號。每天早晨,家住六堡鎮塘坪村的韋潔群都要前往自家的茶園,採摘經過雨露滋潤一晚的新鮮茶葉。廣西梧州市六堡鎮是舉世聞名的六堡茶原產地,早在1500年前,六堡鎮就有著連接桂粵港直通南洋海上絲綢之路的茶船古道。
  • 六堡茶,你不知道的事
    不了解的人容易第一反應就覺得茶發黴了,更甚者將之丟棄,心疼得不要不要的,殊不知,等轉化期一結束,口感、湯色、功效都將上升一個層次(小編建議大家,以後看見咱家六堡茶長毛,可以丟給小編);但,有利也有弊,茶葉此時也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變得潮溼,估計這也是為什麼舊時六堡茶總要放上幾年才出售的原因之一吧。
  • 喝懂老六堡茶:如何辨明品質低劣的老六堡茶?
    大品牌的茶十年以內容易判定,因為根據六堡茶陳化的規律,在這個區間,陳化的節點特徵明顯,十年以上的六堡茶,對於品飲經驗不多的茶友判定年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年份越久遠,變化越不明顯。 二、品質低劣的老六堡茶用哪些方法可以辨明除了年份認定問題,主要是品質低劣問題,老茶不一定都是好茶。恰恰市場上,這種品質低劣的老六堡茶很多,一不留神,很容易「吃藥」,交學費。
  • 六堡茶喝出黑茶好品味
    好的六堡茶,品質應有如下特點,即茶葉色澤黑褐光潤,葉底為紅褐色,特別耐衝泡,衝出的茶湯色澤紅濃似琥珀,口感則醇和甘爽、滑潤可口,細品有檳榔味。 喝六堡茶,有些人講究必須有「金花」。研究發現,六堡茶中呈金黃色的「金花」是在晾置陳化後產生的黃黴菌,這不是有害的黃麴黴菌。
  • 六堡茶有保質期嗎?
    六堡茶有「越陳越香」的美稱。因為六堡茶屬於後發酵茶,如果保存得當,是會越陳越香的,功效越強。你在購買時會發現在六堡茶的外包裝上標示有可長期保存期限。六堡茶在發酵的過程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微量元素參與,六堡茶會長出一種活性菌,俗稱「金花」。事實上你可以放心的飲用六堡茶。另外如果發現茶葉有黴味,通常是保存不當所致,不宜選購。
  • 六堡原種六堡茶有些什麼特點
    六堡原種是一個在六堡山區上千年繁衍的原生品種,由於不斷的分化變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家族品種,也叫六堡群體種。群體種的茶樹形態豐富,有大葉、中葉、小葉還有紫壓、紅芽、綠芽,有喬木、小喬木和灌木,林林總總不下30個單株,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的茶,有自己獨特的韻味。所以清代《蒼梧縣誌》說六堡茶「味厚,隔宿不變」。群體種的好處是味道豐富有層次,香氣飽滿。六堡茶最早因起源於蒼梧縣六堡鎮而成名,原種六堡茶是六堡茶的最好原料。
  • 廣西蒼梧縣舉行六堡茶傳統工藝制茶比賽
    中國報導訊(王兆雷 報導)9月30日,發展六堡茶,振興六堡鎮,促進茶企增效,茶農增收,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廣西蒼梧縣在六堡鎮黑石山茶廠舉行第六屆六堡茶傳統工藝制茶比賽。梧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燦培宣布比賽開始 王兆雷/攝影據了解,由梧州市總工會、蒼梧縣總工會主辦、蒼梧縣六堡鎮黑石山茶廠承辦、六堡鎮茶葉協會、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六堡農家茶協會協辦的本次活動,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六堡茶行業職工的勞動積極性
  • 梧州六堡茶,喝出年輕味
    近日,快手平臺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雲採茶」直播就打開了六堡茶與年輕用戶對話的新方式。傳承:千年「茶船古道」再揚帆植根於兩廣沃土、沿襲千年的六堡茶,清末已遠銷海外。它沿廣西梧州市六堡河、經東安江、走賀江、入西江,直達廣州,對接「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了在中國茶運史上頗具影響力的「茶船古道」。
  • 香甜的發酵茶——六堡茶
    作為中國歷史名茶、四大黑茶之一的後發酵茶六堡茶,因其「紅、濃、陳、醇」,受到了大眾的青睞。六堡茶之所以名為六堡茶,是因為最早用來加工六堡茶的原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鄉的六堡群體種茶樹。六堡茶不僅味道香甜,還具有保健功效。六堡茶中含有的茶多酚作為一類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酚類化合物,是決定六堡茶茶湯味道和顏色的主要成分。胺基酸作為水溶性物質,是構成六堡茶香氣的重要物質。咖啡鹼能夠提高胃液分泌量,可以幫助消化食物。茶黃素能夠抑制流感病毒、輪狀病毒和腸病的侵襲感染。茶褐素能夠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 古法六堡茶常見的類型
    根據《中國六堡茶》記述:  到了現代,傳承下來的古法六堡茶常見有以下大的分類:茶谷、中茶、老茶婆、二白茶四類。
  • 六堡茶的金花是什麼?有什麼用?
    六堡茶的金花一般在春天發得比較好,因為金花是從六堡茶的內部向外發出,在金花當中又以緊壓以後的籮茶發得最好。一般過了春天六堡茶都會升一些價,因為發過金花的六堡比沒發過花的要好喝很多,因為金花可以讓六堡茶更加醇滑,並且會帶有菌花香。泡有金花的六堡會品嘗到特別香醇茶,黃色小點為金花,六堡發金花者為佳品。
  • 六堡茶到底有多少年歷史?
    在南北朝時期的《桐君錄》中曾有記述,說南方有一種大葉茶,稱瓜蘆木,非常苦澀,以葉製成屑末茶,喝了會使人通夜不眠,煮鹽工人專門飲用。五六世紀時,兩廣人民已有普遍飲茶的習慣。從陸羽所著《茶經》的論述判斷,當時六堡茶的製法,是先採下鮮葉進行加工,然後製成團狀、餅狀和方塊狀的緊壓茶。宋朝盛行「茶馬交易」,用磚茶運往西北換馬,當時湖南就有黑茶製造,黑茶壓成磚,運往西北,其中的「茯磚茶」很象六堡茶的製法。
  • 六堡茶的種類,你知道的有多少?
    今天我們來講講六堡茶的種類,先來看看它有多奇葩!社前茶,彎彎的像魚鉤,幹茶黑亮油潤,外表上看簡直就是過期綠茶的親兄弟。既然是黑的,為什麼要叫「二白茶」?這是因為在採摘的時候,將芽、中葉、粗老葉一起摘,不挑揀直接制茶,成茶後粗葉和芽葉就混在了一起,看起來「有黑有白」,故稱「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