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2021-01-10 金羊網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金羊網  作者:沈釗、李志文  2020-12-23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當季農產品如何才能賣得快、賣得好?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農產品直播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釗 李志文

2020年,對於農業而言,是機遇與壓力並存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當季農產品如何才能賣得快、賣得好?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顯得尤為重要。廣東省農業產業資源優越,特色農產品集中,荔枝、菠蘿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產品的流通、銷售更是重中之重。從今年上半年至今,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為廣東農業的穩鏈固鏈護鏈做出了貢獻。以拼多多為例,自今年2月初全省市縣長直播上線以來,廣東各地市超過50位市縣長走進直播間網上助農,成為2020年廣東數位化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A 今年有了10萬名農民主播 直播超過183萬場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國內不少地方出現了農產品滯銷問題,電商平臺「抗疫助農」的號角就此吹響。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均第一時間上線了抗疫助農專區,並推出了專項補貼以及流量支持以確保「抗疫農貨」銷售的順利。

2月19日,一場特別的助農直播在徐聞縣的菠蘿地裡展開,該直播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羊城晚報社和湛江市徐聞縣政府聯合拼多多共同發起,央視作為扶貧助農戰略合作夥伴進行了全程直播,時任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縣長吳康秀走進直播間,傾情為徐聞菠蘿代言。短短半個小時,直播間就吸引了超30萬人關注,賣出30萬斤菠蘿,這是2月18日羊城晚報「2·18」戰疫護農數字矩陣啟動以後打響的直播賣貨第一槍,也拉開了疫情期間全國市縣長在拼多多助農直播的序幕。

3月12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拼多多全力助推廣東特色農產品觸網上線進程,在全省範圍內推廣「徐聞模式」,提升農民的數字農業新思想,培育廣東數字農業新業態,建設廣東數字農業「新基建」,推動廣東數字農業走在全國前列。

開平鴨蛋、遂溪紅薯、嶺南荔枝、惠來鮑魚、梅州蜜柚、潮州茶葉……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和支持下,拼多多與廣東各地組織的直播助農活動超過30場。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廣德福、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以及廣東各地市超過50位市長縣長均走進過直播間進行網上助農,成為2020年廣東數位化農業發展的新亮點。如今,「市縣長+直播帶貨」的新模式已成為多家電商平臺的扶貧「標配」。

另一電商平臺淘寶則通過培養農村主播,從人才上確保發展可持續。2019年3月,淘寶啟動「村播計劃」助力打造農村主播,幫助貧困縣域培育電商人才,增強貧困地區自我造血能力。

截至2020年7月,淘寶助農直播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區的2000多個縣。今年以來,淘寶直播間裡有了10萬名農民主播,農產品直播超過183萬場。近三個月,農民主播數量增長近50%,在全國遍地開花。

B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串起消費和扶貧兩端

電商平臺一端連著大山深處,一端連著消費市場。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電商平臺也紛紛扛起了消費扶貧的大旗。

今年6月,京東全面升級「京心助農」,並重磅推出一攬子助農舉措:不僅全面整合京東集團全平臺、全渠道所有涉農業務,還不斷加深與產業帶政府的合作,建立「政府+企業+媒體+平臺」四位一體的助農體系,幫助當地搭建產品品控和服務能力體系、建設電商基礎設施、助力農產品上行等,構建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生態。

上述舉措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在12月12日,京東集團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在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上達成合作。京東集團將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一起,協同共建四大平臺(世界數字農業大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食品配料品博覽會、東協博覽會)、五大聯盟(採購商聯盟、進出口聯盟、倉儲冷鏈聯盟、食品聯盟、數字產業聯盟),藉此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動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另外一邊,在今年的7月16日,拼多多扶貧助農直播間將相距1800公裡的佛山和涼山連接在了一起。此前,國務院扶貧辦和拼多多聯合啟動「消費扶貧百縣直播行動」,佛山對口幫扶涼山的11個貧困縣便是此項活動的重點之一。

當天,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廣東省佛山市人民政府與拼多多聯合啟動「佛涼協作 雲上優選」消費扶貧周,活動由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與拼多多牽頭舉辦,從7月16日持續至7月底。據介紹,這是首個由兩地政府攜手發起的東西部協作消費扶貧周,由助農企業、種植合作社及農民店鋪組成的拼多多「佛涼消費扶貧館」同期上線,啟動涼山州11縣大型扶貧線上雲展銷。

活動首日,通過新電商拼多多線上助力,愛心企業線下認購,帶動消費扶貧周線上線下銷售額超過1.2億元。而在新華直播、拼多多及當地媒體助農直播間內,總共有近1000萬網友觀看了此次消費扶貧直播,有115萬消費者在拼多多直播間內關注和下單。

C 電商平臺助力數位化騰飛 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可以說,以拼多多、淘寶、京東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通過數字賦能從生產到消費的農業全產業鏈,為現代農業插上了數位化騰飛的翅膀。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組委會方面表示,一批批數字賦能的農業先鋒奮勇在前、開拓創新,用好新農具、盤活新資源、培養新農人,已經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消解橫亙在城鄉之間壁壘的澎湃力量。

北京潤生農村發展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小青認為,在2020年特殊的「後疫情時期」,線上交易顯現出了優勢,電商平臺不僅涉入了流通領域,更是對生產、技術、品牌營銷,乃至農戶、經營主體等新農商體系的改革與成長,都帶來了反向的助推作用。

數說

●截至今年10月底,拼多多已經在全國推出了超過235場市縣長助農直播,相關助農專區售出農產品總計超過32億斤。

●過去5年,京東在各地建立起250多個扶貧特產館,解決了5萬貧困地區人口的就業,提供扶貧助農培訓超過18萬人次,開展扶貧眾籌項目1200多個,同時上線扶貧公益項目近600個、募集物資近550萬件。

●截至今年8月底,阿里巴巴過去3年農產品銷售額已突破5400億元,同時正在助力打造100個10億級農業品牌。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一端連著大山 一端連著消費者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今年以來,淘寶直播間裡有了10萬名農民主播,農產品直播超過183萬場。近三個月,農民主播數量增長近50%,在全國遍地開花。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串起消費和扶貧兩端  電商平臺一端連著大山深處,一端連著消費市場。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電商平臺也紛紛扛起了消費扶貧的大旗。
  • 廣安:搭上「雙十一」順風車 電商產業有奔頭
    11月11日,雖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卻折射出消費市場的強勁勢頭,廣安也不例外。這幾日,記者走訪廣安部分電商企業和快遞公司發現,「雙十一」是繼國慶中秋假期後迎來的又一個消費復甦熱潮。 火鍋底料、魚佐料、面佐料……點進廣安善祥食品有限公司的電商店鋪,各式醬料調料種類豐富,不少產品打出了滿減優惠活動,更有限時秒殺等吸引顧客搶購。 「我們有40餘名工人負責四條生產線的生產工作,電子商務部有20餘名工作人員負責線上銷售工作。」廣安善祥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賀貴斌說,近段時間以來,他們的訂單量相比之前增長了40%。
  • 溫嶺大溪:「農合聯」陣地化 農業更有奔頭
    溫嶺大溪:「農合聯」陣地化 農業更有奔頭 2017年08月25日 12:39:37來源:中國台州網  「有了固定的場所,我們可以更好地為農民服務,推動農業發展,真正發揮『農合聯』的作用。」
  • 恆利商城—全球首家消費增值跨境電商平臺
    恆利商城是由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國供應鏈產業集團(HK03708)全資打造。恆利打造全球首家消費增值跨境電商平臺,致力於成為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電商企業。恆利商城融合跨境電商、社交電商、網紅直播和直播帶貨四大板塊,開創全新的「跨境電商+直播+消費增值」普惠創新型商業模式,快速覆蓋亞洲乃至全球市場,引領消費時代升級,打造數字經濟時代下的電商平臺領航者。
  • 2019年最能賺錢的農業項目,農業電商成主流,勢必會佔領整個市場
    2019年最能賺錢的農業項目,農業電商成主流,勢必會佔領整個市場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因此農業在我國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模式也層出不窮。在2019年,農業不再是以傳統農業為主,而是逐漸轉向了運營,出現一大批新型農業模式,並且經濟效益還非常高。
  •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秀山特色搭上消費扶貧「專車」走出大山
    本次活動由市扶貧辦、市商務委、市農業農村委指導,中共秀山自治縣委、秀山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參與本次消費扶貧的生產企業、農業合作社和其它扶貧社會機構近60家,活動將從12月18日持續開展至12月20日,為期3天。
  • 消費扶貧「牽線」電商平臺 超億元「天上好物」出藏
    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獲悉,自開展消費扶貧行動以來,西藏已認定並申報扶貧產品185個,累計銷售額達1.05億元。西藏的優質農牧產品和地方特產,正通過網際網路走向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受到消費者歡迎。西藏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特色產品。
  • 拼多多創新電商扶貧新模式:現代農園進大山,「農地雲拼」直連1200...
    圖: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經所黨委書記李進學指導村民科學種植。(攝影:穆功)「『多多農園』形成了『基層黨建+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合作社+新農人+科技』的六位一體新農人電商扶貧模式」,12月19日,在「科技興農助力「三區三州」——怒江瀘水數字農業新發展」研討會上,瀘水市宣傳部部長王曉豔這樣說道。
  • ...地方政府共話「線上菜籃子」 新電商推動產銷對接助力蔬菜上行
    菜籃子、米袋子,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工程,中國是蔬菜生產大國,同時也是蔬菜消費大國。市場機制、價格要素在蔬菜產銷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中國蔬菜產業線上線下如何加速融合?「線上菜籃子」產業鏈與供應鏈發展趨勢如何?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如何助力優質農產品上行?
  • 麗江新營盤鄉:蘋果搭乘電商「快車」走出了大山
    麗江寧蒗縣新營盤鄉種植蘋果近30年,果子越來越甜,百姓心裡卻越來越苦,如何銷售成了當地政府及百姓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為謀求發展,加快產業脫貧,麗江寧蒗縣黨委政府想出了新路子,採取全新的經營模式,蘋果產業再次煥發新的活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青莊壩區:現代農業有奔頭
    「 「我是農民,搞農業是老本行,現在腿腳靈便還閒不下來。今年這60畝山藥,畝產能達到6000斤,利潤預計有30萬元。」 走進薛國忠家,院子圍牆下種有幾株魔芋,沒想到小小的院子也成了他的試驗田。 薛國忠比較,魔芋產量高,收購價在每斤3塊左右,不比山藥價格低,相對投入勞力還少。
  • 產業網際網路是什麼意思?產業網際網路的企業有哪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趨勢
    但同時產業網際網路又依託於消費網際網路,平臺把消費者的經驗和需求高效傳遞到產業側,實現兩張網的協同發展。 產業網際網路框架的五維特點 產業網際網路的市場,不再是傳統產業的單一市場,而是為滿足需求跨產業的要素融合市場。
  • 茂縣10萬元農特產大禮包借力電商平臺走出大山
    7月8日,中國農業銀行茂縣支行攜手中國農業銀行台州分行利用電商平臺將茂縣10萬餘元的農特產大禮包發往浙江省台州市華聯超市有限公司,為茂縣群眾開闢了一條增收致富新途徑。茂縣是農業大縣,憑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當地擁有土雞蛋、野生菌、中蜂蜜、花椒等一批獨具茂縣特色的農產品。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受制於品牌推廣和物流運輸等因素,這些農產品並未真正拓寬銷路。近年來,茂縣以電商為渠道,以往「藏在深山無人知」的特色農產品進入城市人的餐桌,打開了消費新市場,讓扶貧農特產品走上了新路子,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 寧波、延邊消費扶貧周開啟 拼多多走進東北邊陲
    10月26日,消費扶貧將寧波和地處我國東北邊陲的吉林延邊州連接在了一起。寧波市人民政府、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與新電商平臺拼多多聯合啟動「甬延協作雲購優品」消費扶貧周。活動由寧波市政府、延邊州政府與拼多多牽頭舉辦。消費扶貧一頭連著扶貧產業,一頭連著消費市場,是緩解扶貧產品滯銷賣難、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 拼多多等重塑「網際網路+農業+消費」產業鏈
    12月9日,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新消費成為引領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動力,拼多多等國內數字經濟平臺在打通農產品上行、工業消費品C2M製造等現代流通體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並助推市場主體實現數位化轉型,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效益,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
  • 兩岸電商協作 共迎「新機遇 新連接 新融合」
    (圖片來源:浙臺微訊)  4月18日,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創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大陸方在臺北拜會了臺北市進出口公會,大陸方面希望通過此次訪問,深調臺灣市場需求,尋找更多電商業界合作夥伴,進一步推動兩岸電子商務協作,雙方攜手共同迎接新型電商業態快速發展帶來的兩岸合作「新機遇 新連接 新融合」。
  • 三水蘆苞農產品上線廣州日報電商平臺!這些特產成「新網紅」
    蘆苞特色農副產品從田間走上「雲端」,助推優質農副產品在疫情期間打開銷路,建立與消費市場的新互動。在這樣的背景下,此前籤約進駐廣州日報集團三大電商平臺的嘗試,自然成為了蘆苞農副產品「走出去」的一個重要舉措。與農戶自己在微信朋友圈「吆喝」相比,進駐平臺無疑更能打開銷路。
  • 拓展消費平臺讓土特產成「搶手貨」
    接下來,另有5萬斤平遠橙也將發往大灣區。這標誌著梅州平遠、廣州南沙兩地的扶貧協作和我市加速實現「五子登科」又邁出了堅實一步。(見《梅州日報》12月17日3版)  消費扶貧是一項重要的脫貧攻堅創新舉措。南沙區通過消費扶貧實現「市場驅動」,助力平遠當地農特產品走出山區,走向大灣區,讓山裡「土特產」成了城裡「搶手貨」,不但為脫貧攻堅打開新的路徑,而且對梅州農特產品起到了宣傳推介作用,進一步提升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對深化拓展消費扶貧,鞏固脫貧成效意義重大。  梅州當前正緊緊抓住融入大灣區的機遇,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
  • 電商平臺競爭爭出消費者紅利,社交電商、下沉市場、直播帶貨成三大...
    楚天都市報12月25日訊(記者 周丹)剛剛過去的聖誕,各大電商平臺又掀起了一波促銷潮。整個2019年,電商平臺的活動也是一茬接一茬,「618」、「818」、雙11、雙12……各大平臺拼補貼、拼質量、拼速度,讓「剁手黨」們買得不亦樂乎。
  • 電商平臺賦能大閘蟹「爬」上居民餐桌
    在大閘蟹線下流通渠道,一隻螃蟹從池塘「爬」到消費者餐桌,需要經過蟹農、本地一級收購商、本地二級收購商、消費地收購商、商超批發市場等層層環節。有數據顯示,從「出塘」到最終消費環節,價差在數倍乃至10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