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中的上海」攪動島內,勸誡臺灣人莫做井底之蛙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一名臺灣青年日前對比臺北和上海,大讚上海「方便到害死人」,同時奉勸島內年輕人別再當井底之蛙。這段視頻引發不少議論和反思。

這位網名為「弱肌店長Jeremy」的臺灣青年25歲,在臺灣出生,目前在上海生活。據臺灣聯合新聞網6日報導,他在視頻中提到,「如果你現在問25歲的我,想要在臺灣生活還是大陸生活?我會跟你說,我選擇上海」,雖然對於從小出生長大的臺灣仍然有特別的情感,認為這是個漂亮又可愛的地方,但上海卻是個更適合打拼、奮鬥,也很進步的地方,這裡的人們「不僅反應比較快,對於市場的洞察能力也相當敏銳」。

在談到上海的便利性時,「弱肌店長Jeremy」直言,上海光是網絡速度就吊打臺灣,生活只需要一臺手機就夠了,不管買菜、吃飯還是加油,任何付款都可以用手機搞定,幾乎用不到錢包,在家就能付房租、水電費,不像臺灣要走到超商才能繳款;APP叫計程車很快,到達目的地也不用掏現金;想吃飯就通過手機叫外賣,不只便當,連火鍋也能送到家裡,「上海太可怕了,這種便利害死人」,他語帶驕傲地說,「不要再認為臺灣很方便,臺灣真的沒什麼好屌的」。他奉勸臺灣年輕人應該虛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好好努力打拼,「不是說一個月拿個三四萬塊(新臺幣)薪水就很知足、很爽,別再做井底之蛙,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了」。他還以身邊的臺灣友人舉例稱,很多朋友混得不好,「每天早上5點起床上班,到晚上九十點下班,那麼辛苦一個月才領一點點薪水,而且還沒什麼未來」;反觀大陸年輕人就不一樣,像他的寧波女友就很有拼勁,做事情認真、有計劃,而這點是現在臺灣年輕人缺乏的。

當然,「弱肌店長Jeremy」也談到,「上海唯一的缺點就是物價太貴」,比臺灣貴了一成左右。最後,他表示希望臺灣年輕人能多出去走走,並承諾還會拍更多上海與臺灣之間的對比視頻給臺灣年輕人看,讓他們了解上海的真實樣貌。

這段視頻經臺灣媒體報導後,數小時內就有400多個跟帖評論,不過不以為然者居多。有臺灣網民稱,該段視頻「一看就知道是很典型的中國思維,是被中國環境及社會給同化了」。有人說,「大陸社會充滿焦躁不安,強欺弱現象比比皆是」;還有人稱,大陸支付平臺確實比臺灣方便,值得臺灣學習,但大陸這麼方便的代價就是沒有任何自由隱私與安全。也有人對此表示不認同,反問「臺灣購物網站PChome 金石堂資料外洩,你怎麼不提?」大陸網民則表示力挺,有人說出去後才知道大陸有多方便,發現很多國家的設施比中國二線城市都落後。

臺灣作家溫朗東則以「媽媽」來比喻「家園」。他稱,「愛家園不需要家園有多好,就像愛媽媽不需要媽媽有多好」,而「愛不愛臺灣,跟中國好不好沒有關係」,好的地方就學,不需要照單全收。溫朗東說,對臺灣不滿,就像家園長了雜草,你可以選擇拔草或直接換一個家,至於他自己則辦不到,因為「心裡放不下」。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兩岸交往、交流已持續數十年,臺灣仍有不少民眾對大陸存有深深的誤解,一些人因到大陸工作生活,耳濡目染,態度才出現轉變,這位臺灣小哥應是這一類人。文章說,大陸變化快,意味著有創新、活力、進步和發展,不滿足臺式「小確幸」,這是兩岸差異,以及未來差距會繼續拉大的要害之處。「臺灣真的沒什麼,要好好拼一下」,臺灣小哥的切身感受反映的是臺灣現實的大問題。臺灣不進步很多年了,現在最需要做的是檢討與改變,「看清自己,看清整個世界,而非一味懷疑別人政治不正確。臺灣生活便利度已比不上大陸,如果年輕人連拼勁也輸了,未來更無希望」。

相關焦點

  • 臺灣法師鼓勵島內年輕人走出去,莫做井底之蛙
    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接受中評網專訪時表示,臺灣的年輕人都很優秀、很聰明,但是如果沒有走出去,就變成井底之蛙,如果能夠打開心胸,多看看這個世界,不只能開闊視野,人生的路也會更寬廣,本身的思維也會更宏觀,正如同《華嚴經》裡面有一句話說一切唯心造,就是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創造什麼樣的世界
  • 臺灣法師鼓勵島內年輕人走出去,莫做井底之蛙
    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接受中評網專訪時表示,臺灣的年輕人都很優秀、很聰明,但是如果沒有走出去,就變成井底之蛙,如果能夠打開心胸,多看看這個世界,不只能開闊視野,人生的路也會更寬廣,本身的思維也會更宏觀,正如同《華嚴經》裡面有一句話說一切唯心造,就是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創造什麼樣的世界
  • 一些臺灣人被稱為「井底之蛙」,臺媒「功不可沒」
    新竹縣議員邱靖雅受訪時感嘆,島內媒體的國際觀相當狹隘,對大陸的報導也太偏頗,並質問「臺灣是不是瘋了?」 臺灣的媒體是什麼調性,筆者有深切體會。版面、螢屏上的島內新聞,要麼是選舉、藍綠鬥法,要麼就是雞毛蒜皮的社會事件;優質的國際新聞幾乎沒有,最多是一些日韓明星的八卦。臺灣的電視節目看久了,真會讓人發瘋。
  • 淘寶臺灣宣布退出,島內網友表示「井底之蛙」!
    淘寶臺灣(克雷達臺灣分公司)在昨天的聲明中指出:2019年開始在島內服務以來,受到消費者、入駐賣家及合作夥伴的支持,也持續積極努力的溝通和探索新的發展可能性,但經本公司慎重諸多評估後,考量市場環境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忍痛決議於今年12月31日23:59正式停止在臺灣的營運。
  • 疫情肆虐,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被島內網友視為「二等公民」?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海峽對岸的臺灣,近期由武漢臺胞包機返臺的爭議也還在持續。翻看島內網友對此事件的評論,在民進黨當局刻意「反中抗中」的政治操作下,延伸到仇恨在大陸工作的臺商臺胞,社會對立、分裂愈演愈烈。
  • 臺灣當局棄「漢語拼音」 美國人稱像「井底之蛙」
    島內輿論認為,當局此舉分明是與國際脫軌,將使臺灣更失競爭力由於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臺灣地區仍然沿用舊有的注音字母。平心而論,注音字母在注音識字教育過程中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是,注音字母不是音素文字系統,只能作為漢字的注音符號,不能用做漢語的拼寫體系,加上當初設計時的許多缺陷,注音符號已經不能適應臺灣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需採用一種新的注音或拼寫系統。
  • 疫情肆虐,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被島內網友視為「二等公民」?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海峽對岸的臺灣,近期由武漢臺胞包機返臺的爭議也還在持續。翻看島內網友對此事件的評論,在民進黨當局刻意「反中抗中」的政治操作下,延伸到仇恨在大陸工作的臺商臺胞,社會對立、分裂愈演愈烈。
  • 臺灣「五糧液哥」稱大陸將出現糧荒,網友:井底之蛙
    千龍網訊 7月4日,臺灣財經專家邱敏寬在政論節目中輸出奇葩言論。他聲稱大陸的糧荒要開始、糧食要改為配給,還稱臺灣人拼命買房,大陸人吃不飽飯、沒人買房。邱敏寬此前還發表過「大陸人喝五糧液消愁」等言論。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系列圖片引熱議 網友笑談「大陸人眼中的臺灣」
    《臺灣人眼中「貧窮」的大陸》系列圖片出爐後,引發觀察者網讀者諸多討論。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部分臺灣人的思維似乎停滯了,他們仍然用一種刻板的眼光來看待大陸。一些大陸網友指出,這種刻板印象不僅令人「啼笑皆非」,同時也反映了臺灣的現狀:經過臺媒一系列高度意識形態化的宣傳和報導,一些臺灣民眾已經無法觸摸到這個時代的脈搏。
  • 外交部奉勸臺灣某些人:開眼看世界,別做井底之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任何企圖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行徑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反對,也不符合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們希望臺灣當局審時度勢,儘快回到「九二共識」上來,不要再做逆潮流而動、不得人心的事。
  • 臺灣名嘴稱「大陸經濟大崩潰」 網友:井底之蛙
    原標題:臺灣節目又來了!名嘴說「大陸經濟大崩潰」,「人民在挨餓邊緣」,廣州深圳「空空的」[環球網報導記者尹豔輝]10月15日,在臺灣一檔政論節目中,島內媒體人吳國棟聲稱「大陸內部經濟已經大崩潰了」,還說深圳龍華區馬路上「空空的」,不僅如此,他說「人民已經在面臨飢餓的邊緣了」。對此,有網友調侃,「他再聲情並茂一點…我就信了」、「是的沒錯,我快要吃不起飯了」。
  • 臺灣名嘴黃智賢說柯文哲是井底之蛙 結果自己來上海後也震驚了
    近日播出的臺灣政論節目中,臺灣名嘴再一次震驚於大陸的行動支付發展。 今天(12日),9月7日播出的《夜問打權》在微博上引發了關注,源於臺灣主持人黃智賢說起了自己近期到上海的所見所聞。 她說,柯文哲來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時,被大陸的行動支付和電子商務「嚇得面如土色」,一直說「臺北比不上上海」。
  • 臺灣名嘴黃智賢說柯文哲是井底之蛙 結果自己來上海後也震驚了
    近日播出的臺灣政論節目中,臺灣名嘴再一次震驚於大陸的行動支付發展。 今天(12日),9月7日播出的《夜問打權》在微博上引發了關注,源於臺灣主持人黃智賢說起了自己近期到上海的所見所聞。 她說,柯文哲來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時,被大陸的行動支付和電子商務「嚇得面如土色」,一直說「臺北比不上上海」。
  • 臺灣「名嘴」果然沒有放過嫦娥五號登月,島內網友都聽不下去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灣「名嘴」荒誕言論又雙叒叕來了。12月5日,在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中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評論員黃創夏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該節目主持人則在一旁幫腔說,「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系列圖片引熱議 網友笑談「大陸人眼中的臺灣」
    《臺灣人眼中「貧窮」的大陸》系列圖片出爐後,引發觀察者網讀者諸多討論。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部分臺灣人的思維似乎停滯了,他們仍然用一種刻板的眼光來看待大陸。一些大陸網友指出,這種刻板印象不僅令人「啼笑皆非」,同時也反映了臺灣的現狀:經過臺媒一系列高度意識形態化的宣傳和報導,一些臺灣民眾已經無法觸摸到這個時代的脈搏。
  • 愛孩子先教會他走「五條路」,論教育的重要,莫讓孩子成井底之蛙
    在教育這條小路上只有孩子和父母,互相依偎彼此依靠,目的只有一個,將孩子送到花園的盡頭看他在那裡自由飛舞,在漫漫人生中,只有父母陪伴孩子走的路才是註定了他人生的「路」,但有些路上的盡頭或是泥潭、或是深淵,作為孩子的指路人一定要教會孩子不能走這些路。
  • 邱毅:整個臺灣活在井底之蛙、夜郎自大
    (記者 倪鴻祥)前國民黨籍「立委」、臺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邱毅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年底可能籤成,臺灣的工商界都知道問題嚴重,希望兩岸服貿、貨貿趕快通過,可是媒體與網路基本上都被所謂「臺獨」的學生、反動民粹的理盲言論所壟斷,所以臺灣現在是心態鎖臺,根本沒意識到中韓FTA衝擊性。整個臺灣就活在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的環境裡。
  • 島內一檔政論節目近日又給臺灣民眾漲臉了!
    【島內一檔政論節目近日又給臺灣民眾漲臉了!】節目提到大陸嫦娥5號登陸月球時,有臺灣名嘴出言嘲諷「對岸網友可能認為,沒有其他國家登陸過月球,我們是第一個。」事實上,阿波羅登陸月球的史實已經寫入大陸課本近半個世紀了吧?
  • 島內一檔政論節目近日又給臺灣民眾漲臉了!
    【島內一檔政論節目近日又給臺灣民眾漲臉了!】節目提到大陸嫦娥5號登陸月球時,有臺灣名嘴出言嘲諷「對岸網友可能認為,沒有其他國家登陸過月球,我們是第一個。」事實上,阿波羅登陸月球的史實已經寫入大陸課本近半個世紀了吧?
  • 臺灣人眼中的「國際化」
    臺灣「大專校院國際化訪視計劃」,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辦理,這是一個具有政府色彩的組織,據該組織宣稱,這項訪視計劃是「為切實了解國內大學校院於招收國際學生之整體策略規劃、發展現況及優勢,作為相關政策規劃或推動參考依據」,設定「學校國際化發展之目標及特色」、「推動國際化島內及境外學生課程規劃及學習輔導」、「境外學生生活環境之行政支持」、「島內學生國際移動能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