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諾
2020年最火的綜藝是哪一檔?
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會投《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票。
它以一己之力,掀起了一種嶄新的選秀模式。
在「高齡」藝人身上,挖掘成團的無限可能。
節目收官後,很多觀眾都翹首以待,希望芒果能將《披荊斬棘的哥哥》提上日程。
眼下,大家雖然沒能等來《披荊斬棘的哥哥》,卻等來了另一檔同類綜藝——
《追光吧!哥哥》
星級指數:★★
一句話點評:節目乏善可陳,
非粉絲就不用看了
節目內容:風格混亂,質地平庸
國內的綜藝節目,目前扎堆嚴重。
基本上,就是火了一個概念、一個模式,接下來就會出現一堆同質化的作品。
而《追光吧!哥哥》(以下簡稱《光哥》),無疑就是這樣一部跟風之作。
早在立項階段,它就被稱為「男版《浪姐》」。
《光哥》一共邀請了21位男藝人來同臺競技。
最終,通過舞臺表演,選出7人成團出道。
《浪姐》對選手,有著嚴格的年齡限制,要求參賽選手年齡都在30歲以上。
可《光哥》卻在年齡方面,模糊了要求。
21位參賽選手,年齡各不相同。
有陳志朋(49歲)、陳曉東(45歲)、印小天(42歲)、明道(40歲)這樣的「高齡」選手,也有丁澤仁(21歲)這樣的圈內新人。
正因如此,所以《光哥》特意給自己起了一個酷炫的營銷頭銜——
「國內首檔混齡男性藝人競演綜藝」。
定位如此,有優勢也有劣勢。
優勢是,可以依託不同年齡層的藝人,去收割不同年齡層的流量。
劣勢是,由於年齡差距較大,所以使得這檔綜藝在風格定位上,看上去十分混亂。
既想打青年流量牌,又想走懷舊復古風。
結果,一期看下來,風格四分五裂,毫無章法。
這部綜藝在調性上,自始至終都表現得非常迷惑。
而看過《浪姐》的觀眾都知道,《浪姐》的調性,是非常明確的。
它有明確的觀眾定位,有清晰的價值輸出,也有勵志的口號與團魂。
可《光哥》在這方面,卻是完全缺失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光哥》打一開始,其實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因為要在上星衛視播出,所以《光哥》一期節目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
而此前的《浪姐》,每期時長都不少於兩個小時。
時長縮短,帶來的是內容上的縮減。
看完第一期之後,很多觀眾都會產生這種感覺:這檔綜藝實在是太趕時間了!
從哥哥們入住,到晚宴,再到初舞臺表演,全都在快馬加鞭中火速進行。
有點跳脫,還有點倉促。
此外,在節目編排方面,《光哥》還表現地十分絮叨。
第一期,節目用70分鐘的時間,去介紹21位選手。
直到最後20分鐘,才姍姍來遲地進入表演階段。
給人以頭重腳輕之感。
嘉賓表現:話題不足,八卦來湊
與《浪姐》相比,《光哥》在選手專業度方面,顯然更勝一籌。
《浪姐》中的選手,主要以演員居多。
而《光哥》裡的選手,大多則是男團或歌手出身:
小虎隊的陳志朋,183club的明道,飛輪海的汪東城,JBOY3的符龍飛,MIC男團的檀健次、肖順堯,X玖少年團的伍嘉成,以及作為歌手的甦醒、劉維等等。
雖然專業度在線,但決定一檔綜藝能否出圈的關鍵所在,主要還是節目的話題度。
而《光哥》呈現出的話題度,卻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由於選手之間,大多比較陌生。
所以,入住階段,爆出了不少尬點。
比如,早早到來的於朦朧和李澤鋒第一次見面,兩人沒話找話地尬聊。
又或者,陳志朋第一次見艾福傑尼,將他誤認為工作人員,從而開啟diss模式,怪他服務不周。
這些狀況外的尷尬場面,分分鐘就能讓人腳趾抓地,摳出三室兩廳。
除21位參賽選手之外,節目組還邀請金星擔任教導主任,邀請鄭爽擔任人氣助力官。
而這檔節目的大部分看點,便主要集中在她們兩人身上。
因為她們倆,實在是太敢說了!
晚宴階段,兩人在休息室邊看選手入場,邊對其進行點評。
此間,各種大膽言論一直層出不窮:
一會cue杜淳,說他長得有點苦;
一會cue檀健次,說他不經看,「就這個鼻子就火不了」;
一會cue胡夏,說他長得像李誕……
自知節目爆點不足,所以身為教導主任,金星只能自發地去製造爆點。
看到杜淳跟印小天搭話,且印小天坐到杜淳對面後,金星隱晦地提及了「插刀教」的那段往事,說的鄭爽一頭霧水。
此後,金星還將這種旁敲側擊的八卦模式,延續到了晚宴上。
和甦醒打招呼,她直呼對方「好男人」,引得全場鬨笑。
於無意之間,觸及了他頭戴綠帽、大打出手的那段往事。
和付辛博打招呼,她故意調侃「柏然好久不見」。
藉此暗戳戳地影射付辛博和井柏然的兄弟決裂,老死不相往來。
透過這檔節目,很多吃瓜群眾都可以捕捉到槽點滿滿的八卦梗。
只不過,這些梗並沒有落足於節目本身,而是滿懷惡意地落足到了選手身上。
而對一部強調專業性的競演節目來說,此舉顯然是不恰當且不討好的。
晚宴上,金星曾嘗試將話題向一些更深層的方向引導。
比如,她問選手,「作為男藝人,你們對自己的生活把控能力有多少,都在自己手裡,還是在公司手裡?」
大部分選手,都表示控制權在自己手裡。
只有剛出道的丁澤仁吞吞吐吐,不知如何作答。
最終,這個犀利的問題,只能不了了之,強行終止。
猶如拳頭打在棉花上,硬生生地收回了力道。
此外,與《浪姐》相比,《光哥》在選手方面,還存在兩大弱項。
一項,是選手之間缺乏火花。
大多數男明星,都只願意和自己熟識的藝人共處。
這種熟人抱團的舉動,讓《光哥》的節目錄製,缺少了很多樂趣。
只有兩組臨時抱團的男明星,相處的比較融洽:
明道、印小天組成的「明天組合」和丁澤仁、汪東城、陳曉東組成的「套娃追星組合」。
另一項,是男明星的身材管理,明顯遜色於女明星。
雖然《浪姐》的參賽選手,年齡都在30歲以上,但她們保養得宜,給觀眾提供了絕佳的觀感。
可《光哥》中的選手,無論顏值還是身材管控,都流露出了不少瑕疵。
就算隔著屏幕,都能讓觀眾感受到滿滿的油膩。
節目製作:賽制出奇,舞臺粗糙
《光哥》唯一的亮點,主要集中在賽制方面——
競演過程中,《光哥》並不存在淘汰制,而是用末位禁演製取而代之。
這種禁演制,其實比淘汰制更殘酷、更痛苦。
這意味著,一旦禁演,選手就只能屈居冷板凳,在臺下觀看演出。
接下來,在初舞臺測評階段,節目組根據選手之間的內投開啟了「逆位挑戰機制」。
表演過程中,進入禁演待定區的7位哥哥,將對安全待定區的14位哥哥發起逆位挑戰,來為自己爭取上臺機會。
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光哥》先後推進了三組演出:
陳志朋、艾福傑尼VS甦醒、於朦朧VS明道。
除了陳志朋略顯油膩之外,其他幾位選手,表現得還算在線。
只不過,在舞臺置景和聲光效果方面,《光哥》表現出了極大的不足。
粗糙的置景、夜店風的聲效,看上去低劣又廉價。
完全無法與《浪姐》中的舞臺效果相比擬。
看得出,在經費方面,這檔綜藝還是比較捉襟見肘的。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它都與《浪姐》相差甚遠。
預計接下來它成為爆款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如果你不是粉絲,那你基本上已經可以提前避雷,繞道而行了。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Feng向標」投票發表你對《追光吧!哥哥》的看法~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Ifeng電影。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