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塔吉克斯坦的邊界。中塔邊界約400多公裡
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在1997年就有爭議的烏赤別裡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達成協議。2002年5月塔總統訪問中國,同意把靠近帕米爾地區存在爭議的28,000平方公裡土地中的3.5%共大約1,000平方公裡的領土交給中國,從而結束了邊界爭議。
2000年7月,中塔吉三國籤署了《中塔吉關於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為徹底解決中塔兩國邊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塔2002年劃界談判的結果是基本按照實際控制線(不是民國地圖的邊界)劃分,但是中國取得了實際控制線以外20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
帕米爾位於新疆西南部,古代稱為蔥嶺,向有世界屋脊之稱。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分為八個部分,文稱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裡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帕米爾是我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遊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帕米爾是無可爭議的我國領土的一部分:
(1)1759年清軍追擊大小和卓,在阿爾楚爾帕內伊西洱庫爾以北樹有御製記功碑。因而這塊地方被稱為"蘇滿塔什"("蘇滿"意為文字,"塔什" 意為石頭,蘇滿塔什就是樹有有文字的石碑的地方)。
(2)1878年清朝收復南疆以後,從阿賴嶺至喀喇崑崙山一線,設立了八座卡倫,派兵駐守,加強了對帕米爾地區的管轄。
1864年籤訂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規定,中俄兩國邊界,"行至蔥嶺,靠浩罕界為界"。帕米爾在中國境內。1881年籤訂的《中俄伊犁條約》規定,中俄兩國在帕米爾的邊界線"照兩國現管之界勘定"。
但是沙俄完全不顧"現管之界"這一條約規定,在1884年勘界和籤訂《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時,把中俄兩國在帕米爾地區分界線的起點,從帕米爾北部的阿賴嶺移到了東北部的烏孜別裡山口,並規定,從烏孜別裡山口往南,"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中間形成一塊頂角為45度的三角形地區,為"待議區"。這樣,沙俄就侵佔了我帕米爾西北部大片領土,並把我國"現管之界"以內的一部分領土變成"待議區",使其歸屬發生了問題。
但是,沙俄仍不滿足,不久就撕毀了《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1891年,沙俄出兵帕米爾,踐踏"俄國界線轉向西南"的規定,侵入"待議區"。1892年進一步擴大侵略,又破壞了"中國界線一直往南"的規定,武裝侵佔了這條界線以東的我國領土。至此,沙俄已侵佔我薩雷闊勒嶺以西兩萬多平方公裡的領土。
沙俄在侵略我帕米爾地區的同時,又夥同英國對我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私自瓜分:第一次,通過1872一1873年俄、英協定,背著清政府秘密瓜分了我帕米爾地區西南部;第二次,於1895年3月又達成協議,瓜分了我帕米爾地區東南部。同年7月,俄英兩國開始在我帕米爾地區進行非法的勘界活動,結果,除了郎庫裡帕米爾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爾仍屬中國,其餘帕米爾的絕大部分都被俄、英強佔去了。
清政府在帕米爾問題上堅持了原則立場:帕米爾屬於中國。沙俄派兵強佔並夥同英國私分帕米爾是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盜行為,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政府絕不承認。中俄兩國在帕米爾地區的分界,只能以《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為根據,中國堅持此項權利,直到關於帕米爾問題得到最終解決為止。
我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沙俄對我帕米爾地方的侵佔。十月革命後新成立的蘇聯政府也承認蘇、中在帕米爾地區存在著邊界問題。蘇聯解體後,這一地區為塔吉克斯坦實際控制,但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仍未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