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陰影」下,長崎被遺忘了嗎?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環球時報》記者調查:廣島「陰影」下,長崎被遺忘了嗎

環球時報6月2日報導,5月27日,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廣島,並發表無核世界演講。儘管此訪引發很大爭議,對廣島來說卻無疑是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但在全世界聚焦廣島時,另一個遭受同樣命運的城市卻少有人提及,那就是長崎。作為廣島之後遭原子彈轟炸的城市,長崎長期處於前者「陰影」之下;在日本,還有一句俗語:「憤怒的廣島,祈禱的長崎」。長崎真的被遺忘了嗎?《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曾多次赴廣島、長崎採訪,他們對這兩座城市有著很深的理解和體會,也了解到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憤怒的廣島,祈禱的長崎」

歐巴馬在廣島演講時,長崎市長也在聽眾之列。有人認為歐巴馬此訪是一場個人秀,或者認為是日美恩愛秀,甚至認為是日本的受害者形象秀,無論怎樣,核武器給普通民眾造成的巨大傷害是不能遺忘的。人們在廣島看到了這種傷害,而在長崎,同樣巨大的傷害就在那裡,不會被遺忘。

1945年8月9日,美軍向日本投放了第二顆原子彈,地點是九州地區的長崎市。當年年末統計7.4萬人喪生,到2009年,隨著不斷統計受核打擊病死者,最終死亡人數為14.9萬人。

也許還有人不知道這樣一個事實:投向長崎的原子彈,威力是廣島的1.5倍。那麼,為什麼長崎的即時死亡人數遠低於廣島?這其實是由於投放地點長崎市浦上地區被群山環繞,特殊地貌降低了原子彈的殺傷力。  另一個事實是,長崎代人受過。美軍原本要轟炸同樣位於九州的小倉市。但那天小倉市上空能見度極低,所以轉向長崎。當時京都、廣島、橫濱、小倉、新潟都在轟炸候選名單上。如果這顆原子彈投向小倉這樣的平原城市,關門海峽、戶畑市、若松市、八幡市、門司市都將難逃劫數。  長崎會出現在候選名單裡,據說和三菱造船廠有關。三菱造船廠造出了「大和號」「武藏號」軍艦,偷襲珍珠港時使用的「魚雷」也出自三菱造船廠之手。所以無論是出於報仇雪恨,還是打擊日本軍事力量的目的,長崎被列為轟炸的標的城市之一。  作為同樣經歷過原子彈轟炸的城市,長崎由於天主教信徒眾多,留給世間的印象更多不是憤怒,而是祈禱和平。長崎是天主教在日本最古老的據點,當地信徒也因堅持信仰而長期受到日本社會排斥。幕府時代,已經有很多長崎人信奉天主教,但幕府不準許信教,當時把耶穌基督的畫像放在地上,如果肯踩一下就能自證「清白」,很多人因不照做而被殺頭。  在日本,有個說法叫「憤怒的廣島,祈禱的長崎」,這個俗語據說與日本人永井隆(1908—1951)有關,他是一名醫生、天主教徒,也是暢銷書作家(詳細內容見下文——編者注);當然也跟幾十年來長崎核爆倖存者同廣島相比顯得有些緘默有關。儘管如此,日本民眾包括長崎人,通常視廣島為兩座城市的共同代表。  災後,長崎以重建與復興為主,未留下廣島核爆紀念館那樣能給人強烈視覺衝擊的建築。受災十年後建成的和平公園一角,是原子彈爆炸紀念館。作為公園象徵的和平祈禱人像耗時5年完成,費用由民間人士自發籌集。從原子彈爆炸中心的浦上教堂廢墟中挖掘出來的「長崎之鐘」,作為和平象徵被安放在和平公園。  筆者去長崎的和平公園,見到很多國外的和平雕塑,其中有中國上世紀80年代贈送的「少女像」雕像。日本右翼對中國的雕塑很不滿意,曾經去破壞過,最近筆者去看時,發現那裡安裝了監控攝像頭。所有雕塑中,只有中國送來的雕塑「享受」這個待遇。在以祈禱著稱的長崎,看到這樣的情形,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曾被列為優先轟炸目標的小倉市也有紀念碑,每年8月9日舉行原子彈爆炸受難者慰靈及和平祈禱儀式。勝山公園當初是被列為攻擊目標的小倉陸軍練兵場,那裡安放了由長崎市所贈複製品「長崎之鐘」。  常聽說核爆後的廢墟寸草不生,但現在的長崎市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被炸當年,市民從損毀的建築物上抽取木材,搭設小木屋勉強度日,第二年市政府開始建設住宅區。如今,長崎已經擁有「千萬美金」夜景,與擁有最美夜景的香港、摩納哥齊名。由於自己遭受過核打擊,所以長崎每年都向世界呼籲和平,不準許再次出現戰爭。 (作者是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

廣島,這裡處處散發著悲情廣島因歐巴馬的訪問而再次揚名世界。《環球時報》記者曾多次赴廣島,最大的感受是,這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遭受原子彈轟炸的都市,從建築遺蹟到公園,再加上廣島核爆紀念館,幾乎處處散發著悲情,訴說著核爆的恐怖。

71年前的8月6日,一顆原子彈讓廣島化成廢墟,大約9萬到16萬人死亡。如今,只要行走在廣島,總會有意或無意間發現與核爆有關的痕跡。位於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北部的核爆大樓,已被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從再也不要發生同樣悲劇的觀點出發,現在普遍將其稱為「負面世界遺產」,並有個共通的英語名稱,為「Atomic Bomb Dome」。統一的英語名稱既便於日本申遺,也便於進行國際宣傳。這棟大樓曾是廣島縣物產陳列館,具有歐洲風格,是廣島市民引以為豪的地標性建築。可是原子彈投下後數秒,大樓的側樓消失,主樓幾乎全毀,只剩下中心的圓頂部分和梁柱,成為見證核武器恐怖的證據和象徵。

和平紀念公園在廣島市中心,是原子彈爆炸之地。建設之初就融入了向世界訴說和平願望的理念,旨在告誡人們不要重複過去的錯誤。因此在普通公園的基礎上,增設了很多紀念慰靈碑、資料館、被害者紀念雕塑等。

核爆遇難者慰靈碑是主要景觀之一,這次歐巴馬前來訪問,就是在這座紀念碑前默禱、獻花。石碑的正面寫著:「請安息吧,不會重複過去的罪過!」這句話曾在日本引起爭議,因為沒有主語。有人認為是指美國,也有人認為是指日本,或者全人類,而在我看來,這句話的主語包括日本自身。

公園內,有一尊少女雕塑,名為「核爆之子像」,設立於1958年5月5日,這一天是日本傳統的兒童節。雕塑的原型是一個名叫佐佐木禎子的女孩兒。她在兩歲時遭遇核爆,12歲時因白血病而死。禎子的死,給她的同學帶來巨大的感情衝擊,於是向全國和世界發出呼籲,集資建成了這尊9米高的紀念雕塑。類似的還有動員學徒慰靈塔,韓國人核爆犧牲者慰靈碑,遭受爆破的墓石等,遍布公園,都在訴說著核爆的恐怖和非人道。

這次歐巴馬訪問廣島,時間雖短,但還是進入了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為讓歐巴馬了解核爆時廣島的慘狀,資料館專門為歐巴馬挑選了數件展品,頗費了一番心思。資料館於1955年開館,共有兩個館,展示著核爆受害者的悲慘照片、遺物、資料等。記者曾經兩次進館參觀,其中一次是參加日本外務省所屬財團主辦的宣傳活動。展覽館的展示逼真、翔實,還有很多還原核爆現場的雕塑。

在參觀廣島核爆和平紀念資料館之前,《環球時報》記者對原子彈的威力理解並不深,參觀之後,卻感受到了反核的必要性。如此人間悲劇,絕對不應該再次發生。這也讓我理解了中國政府表明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真意。這不僅必要,也值得自豪。(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在長崎回望歷史「就好像我們知道日本的最高峰是富士山,而不知道第二高峰是哪兒一樣。廣島是世界上第一個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地方,但我希望歐巴馬總統會說,長崎應該是地球上最後一個遭到原子彈爆炸的地方。」長崎市長田上富久接受採訪時說。

行走在日本,我總刻意關注一些並不引人注目、並不熱鬧的地方。長崎是我常去之處。這個城市與上海相隔僅800公裡,自古以來就是溝通中國與日本的橋梁,中國文化的痕跡隨處可見。

3年前,當我佇立在長崎「孔廟」的一幅老照片前時,才想到中國的「孔廟」也曾發揮過「學堂」功能。引領我參觀的時任中國駐長崎總領事李文亮娓娓道來:1893年,在清政府駐長崎總領事張桐華呼籲下,長崎華僑華人重修「孔廟」——這是日本現存14所「孔廟」中唯一一所由華僑華人興建的。1905年,「孔廟」內修建起九州地區唯一一所華人學校——「長崎華僑時中小學校」……

可是,在狂熱軍國主義裹挾下,長崎民眾中不少人對中國犯下罪行,也留下很多遺蹟。不知道哪一個物件、哪一個故事,就會突然再次刺激中國人因日本發動的那場侵略戰爭而久久未能癒合的創口,那種絲絲拉拉的隱痛會蜿蜒竄向心頭。當我走進「長崎市永井隆紀念館」時,這種感覺再次襲來。

紀念館裡,我看到永井隆身穿皇軍軍裝的集體照片,看到他作為軍醫到中國時攜帶的水壺,看見他獲得的「金雞勳章」「瑞寶章」「旭日獎」等來自戰時天皇頒發的獎章。從永井隆的自傳《永生不滅》裡,我得知他在中國待了4年,參加過72場戰鬥——不知有多少我們的父老前輩被奪去鮮活的生命!

我繼續往下看:永井隆寫道——「在戰場上,我治療了敵我雙方的傷兵與許多現地居民,被稱為『活神仙』……在為病人診斷病症時,患者的國籍並不在我的思維裡。」但他不會想到,這些「敵我」傷兵,本來是不應該出現的。

我沒有細查永井隆是何時從戰場返回日本的,只知道在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前,他曾被宣告因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只剩下3年壽命。得知這個消息時,他的妻子仰望著十字架開始祈禱,然後坐在他面前笑著說:「不管是生還是死,都是天主的榮耀。」

當原子彈落下時,永井隆被拋出三公尺左右,右半身撕裂……3天後,永井隆在搶救中醒來,立刻回家,發現家已成為廢墟。附近的人全死了,廚房燃燒殆盡的殘骸中,只剩一個骨盆和腰椎,旁邊散落著帶有十字架的玫瑰經珠鏈。永井隆撿起骨盆,走向墓園。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妻子的骨盆在我手中發出嶙嶙石灰的沙沙聲。我聽到妻子在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原本,應該是妻子抱著我去墓園才對啊!」

這個時候,我不知道永井隆是否想起那4年他在中國參加的72次戰鬥;這個時候,我不知道永井隆是否會問美國為什麼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彈;這個時候,我不知道永井隆抱著妻子的骨盆,內心裡是否有一絲懺悔?

永井隆後來救治了許多核爆受害者,並寫下記錄核爆受害者情形的隨筆《長崎和平鐘聲》,1949年出版後成為暢銷書。同年,一首同名歌曲廣為流唱。其間,美國的海倫·凱勒以及日本天皇都到長崎見了永井隆。在書中,他暗示轟炸是「上帝的旨意」、長崎浦上被選為「犧牲的羔羊」。如今長崎「祈禱的城市」的形象與他關係莫大。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記者調查:廣島「陰影」下,長崎被遺忘了嗎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5月27日,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廣島,並發表無核世界演講。儘管此訪引發很大爭議,對廣島來說卻無疑是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但在全世界聚焦廣島時,另一個遭受同樣命運的城市卻少有人提及,那就是長崎。作為廣島之後遭原子彈轟炸的城市,長崎長期處於前者「陰影」之下;在日本,還有一句俗語:「憤怒的廣島,祈禱的長崎」。長崎真的被遺忘了嗎?
  • 歐巴馬訪廣島惹長崎倖存者不滿:我們被遺忘了
    據港媒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於今日抵達日本,預定周五訪問曾遭受原爆的廣島,成為首位在任期間訪問該市的美國總統。二戰末期,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先後向廣島、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完全摧毀了兩市,約22萬人死亡。歐巴馬的到訪,除牽起應否道歉的爭議,亦惹來「厚此薄彼」的批評。有長崎的原爆生還者稱,覺得自己成為了當年慘劇中被遺忘的一群。
  • 廣島和長崎的傷疤依然隱隱作痛
    時至今日,和其他倖存者一樣,美智子依然遭受著慢性輻射病和心理陰影的折磨——他們尤其擔心自己把疾病遺傳給子孫。原子彈爆炸幾周後,很多未受外傷的倖存者開始發高燒、牙齦腫脹出血、頻繁嘔吐,身上出現紫色斑點,癌症發病率隨之飆升。據美聯社報導,截至1945年年底,很多出生在廣島和長崎的嬰兒出現了腦萎縮、智力障礙等異常。    藝術家田口美彌子是來自長崎的倖存者後代。
  • 廣島長崎遭核爆場面,數萬人瞬間蒸發,走出陰影的日本女人和美軍
    廣島原子彈爆炸觀測圖。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促進了日本投降的進程。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屍堆如山。這是離核爆中心點稍遠一點的情景,原子彈爆炸中心區域,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瞬間失明,6千多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
  • 原子彈下真是「鬼城」?看看如今的廣島和長崎長啥樣?
    是爛漫的櫻花,是閃爍夜空的花火,是卡哇伊的日本妹子,是美味的壽司和刺身,還是其發達的動漫產業......當然在這種種美好表象的背後,曾經的日本也一度籠罩在核武器,核輻射的陰影之下。而1945年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升起的兩朵巨大的核爆蘑菇雲,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這種具有駭人威力的武器,應用於真實的戰場之上,而二戰末期遲遲不願意投降,甚至不惜為此提出「玉碎計劃」的日本,就成為了美國原子彈下的首個試驗品。
  • 探訪廣島長崎:和平與遺忘的紀念
    在參加完廣島原爆的紀念儀式後,「東友會」成員們趕到附近一個小公園,為他們幾年前種下的紀念樹澆水。恰好60 歲的濱住治郎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死於原爆的父親的照片,並講述自己作為遺腹子成長的辛酸經歷,引來一片唏噓。最後,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20名來到廣島的「東友會」成員集體祈禱和平,動作一絲不苟,像小學生一樣認真。  這種態度是整個活動的風格。
  • 日本廣島長崎原爆75周年,倖存者奔走要求:廢核、美國政府道歉
    為了加速日本投降,8月6日,美軍向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一顆原子彈降落長崎。數十萬日本平民身亡,活下來的人,許多一輩子活在這場轟炸的陰影下。廣島、長崎的核爆到今天,已經整整75年了。 對於原子彈受害者這個群體,日語裡有專門的詞:被爆者(ひばくしゃ)。幾十年來,他們四處奔走,呼籲廢除核武器。甚至有人呼籲,美國應該道歉。
  • 原爆投下,鏡頭裡的1945年廣島、長崎空襲
    1945年8月,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2萬噸當量Atomic Bomb,巨大的破壞力令倭人震恐。加之蘇聯八月風暴的衝擊,日本遂於當月宣告投降。此即有史以來唯二兩次Nuclear實戰,雖然非常有名,但一般看到的圖片資料卻也不多。
  • 國人到廣島和長崎旅遊,不怕受到核汙染嗎?
    在核彈的制衡下,雖然很多地區都會爆發小規模戰爭,但大戰從未打響,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和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日本有兩個城市卻是個例外,日本的廣島、長崎經歷了核彈的轟炸,但現在依然能夠住人。在盛夏,不少國人還到長崎、廣島旅遊,品嘗當地的美味,尤其是特色料理。國人到廣島和長崎旅遊,難道不怕受到核汙染嗎?
  • 長崎和廣島還在放射性嗎?
    這些炸彈儘管與現代核武器相比相對較弱,但對長崎和廣島等城市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它激發了一位讀者問:「長崎和廣島是否仍具有放射性?」 這個問題的簡短答案是「不」,長崎和廣島都沒有放射性。長答案需要一些我們下面提供的解釋。 放射性 核彈的能量和破壞力來自原子(通常是鈾或p)的分裂。
  • 曾被美國投下2顆原子彈的廣島長崎,75年過去,如今景象怎樣?
    許多人都是「談核色變」,不過還有一個現象就會讓人好奇了,同樣都是核汙染, 當年被美國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的日本廣島與長崎,都說被汙染後的地方一百年不能住人 , 為何廣島長崎還住那麼多人 ?在筆者看來,其實是有一定原因的。
  • 原子彈下是「鬼城」?看看如今的廣島和長崎長啥樣
    其中在抗日戰爭期間,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和日本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枚原子彈,極大程度的加快了日本戰敗的進程。原子彈是美國首先在日本實驗,也是唯一一次在實戰中應用,一直都有原子彈下面是鬼城的說法,但是其實現在看看日本廣島和長崎的現狀,才發現被騙了。客觀上來講,美國投下的原子彈確實給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 核爆持續萬年,為何廣島長崎又住滿了人?車諾比也要開放旅遊
    1945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2顆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二戰結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核武器用於實戰,且僅此一次,從此,核武器就成了戰略威懾性大殺器。遭受原子彈襲擊後,廣島死傷14萬餘人,長崎死傷8.6萬人,兩個城市幾乎都被夷為平地。
  • 廣島長崎巡禮:「所有不珍惜當下的人都該死.」
    1945年8月9日11點2分,美國為了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在長崎上空投下了名為「胖子」的原子彈,造成長崎市超過15萬人死亡,半個城市被毀滅殆盡。這將近70年前的事件,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使人們提前長崎就會有無限的悲傷和扼腕。當然,這其中也有誤解。當時我跟家裡說我要去長崎時,家裡是反對的。
  •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女性倖存者
    8月6日至9日,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向廣島和長崎的日本城市投擲原子彈相距已有75年。記錄的死亡人數是估計數字,但據認為,在爆炸中,廣島350,000人口中約有14萬人喪生,長崎至少有74,000人死亡。
  • 二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了原子彈,現在廣島和長崎仍然有人...
    這主要是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他們的當量非常的小,在爆炸的瞬間很多的核輻射已經被消耗殆盡,所以並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汙染。再加上日本在戰爭後期進行過大規模的核汙染處理,使得核汙染的威脅越來越小,才會使得廣島長崎的老百姓繼續在這一片土地上居住。
  • 當年被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廣島長崎,如今73年過去,完全恢復了嗎?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日本長崎、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這直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戰的結束。同時,這也是人類第一次看到原子彈的威力。一瞬間一切都被摧毀,廣島和長崎被夷為平地,但是原子彈爆炸後殘留的核輻射才是最可怕的。
  • 廣島長崎的平民接到美國的提醒 卻選擇了無視 都是因為這個人
    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分別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造成了日本30多萬人死亡,給日本帶來極其嚴重的危害。其實,當初廣島和長崎的日本平民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災難,但是就是因為天皇的一億玉碎計劃,鼓勵日本人參與到戰爭當中去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原子彈爆炸後幾萬年都有輻射,為何長崎廣島現在就能居住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人向日本的長崎和廣島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叫做「胖子」和「小男孩」是人類最先造出的兩顆原子彈,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在實戰中使用過的原子彈。獲得如此殊榮的長崎和廣島瞬間在核裂變的威力下化作灰煙,方圓幾十公裡之內,大樓被推平,河水被煮沸,幾十萬日本人做了彈下亡魂。
  • 看看如今的廣島和長崎
    例如,曾經原子彈爆炸之後,就給日本國民留下了陰影,甚至有人直呼:原子彈爆炸之後的日本寸土不生,這是真的嗎?希望大家別再被誤導,咱們看一看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就能明白。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美國因為處於大西洋西岸,所以遠離了戰火,不過美國卻在一旁大發戰爭財,也因此成為世界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