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單元,也不是產業園區、旅遊景區,而是集聚特色產業、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雙創平臺、產業社區。」9月4日在宿遷舉行的特色小鎮推進會上,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和全省特色小鎮代表「重溫」了特色小鎮的「初心和使命」,這是三年前國家四部委發文中對特色小鎮的定位。
溫故知新,才不會「跑偏走樣」。當日,我省公布第三批特色小鎮名單以及從文旅、體育等部門「整合」而來的特色小鎮名單,形成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全名單」,總數從原來的231家降至90家,決心以高門檻創建、高標準驗收促進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一、為什麼要建設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適應了人口的流動,進一步優化城鎮格局。隨著國家對「三農」的重視,農村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很多農民工返鄉創業,許多農村人口雖然還是從事著農業生產勞動但就近生活在城鎮,特色小鎮具有城市購物方便、就業方便等特點,特色小鎮的出現可以有效的解決農民盲目追求城市化問題。鄉村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是越來越吸引厭倦城市生活的都市人逆城市而居,特色小鎮可以滿足這些人的需求,解決逆城市而居的都市人生活在鄉村的居住問題。
特色小鎮的建設有利於緩解和解除盲目城市化出現的農村村落衰落和空心化問題。一個地方要發展,離不開人員的聚集,人員流失嚴重的地方衰落的速度就越快,人員流失也是空心村形成的直接原因。人員往城市裡跑,有很大一部分追求的是城市生活的方便性,在他們看來這種生活的方便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理想的生活環境,現在特色小鎮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滿足人們的美好居住生活需求,人員截留在了鄉村,鄉村的發展可以很好的到解決,鄉村村落空心問題可以得到解決,特色小鎮建設對於鄉村振興可謂是意義重大。
特色小鎮建設可以很好的保護民間文化,發揚民間文化。哪裡有人聚集,哪裡就會有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是人在一個地方長期生存過程中形成的,形成時間長,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鄉村人員不流失是對一個地方文化的最好傳承和保護,一個地方大部分人都留在鄉村,這個鄉村的文化也就會流存,並且隨著與外界文化的交流中,本土文化可以很的發揚光大。特色小鎮的建設將會很好保存地方特色,並且帶進外來的文化,讓本土文化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得到成長。
二、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內涵
特色小鎮要突出「特」。文旅特色小鎮的「特」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的維度:
特色小鎮的產業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特色性,並且能和周邊產業或者自身形成一定長度的產業鏈,發展綠色低碳型產業,產業的經濟開放性和生產效率較高。
特色小鎮的功能應具有一定的集聚度及和諧度,經濟、社會和生態等各功能之間協調發展,功能結構合理,公共服務功能均等化程度較高。
特色小鎮就是要全面體現「特色」,除了特色產業以外,在空間上也要體現明顯的特色,建築、開放空間、街道、綠化景觀和整體環境都要體現相應的特色,具有較為統一和鮮明的風貌特徵,城鄉空間形態和環境質量協調發展,投資的空間環境品質較好。
特色小鎮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個特殊政策區,應圍繞特色小鎮的發展目標,建立起與其發展相適應,設計能激勵相應產業、資金和人才進駐的制度,以及保障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治理和收益共享的機制。
三、江蘇特色小鎮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特色小鎮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的創新探索和成功實踐。特色小鎮總體特徵以特定的產業、環境、文化資源為基礎,其最主要和終極的目標就是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它的開發運營,需要資金、人才、管理、營銷、企業等各類資源的共同發力,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特色小鎮並非是指特定的區域限制,而是用「寬進嚴出」的創建制,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以及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非鎮非區」新模式、新理念。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
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全國共20個,南京未來網絡小鎮、常州石墨烯小鎮在列。另外,蘇州蘇繡小鎮、句容綠色新能源小鎮經驗做法入選2019年「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 截至目前,江蘇共有4個特色小鎮的經驗做法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總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總結推廣了蘇州蘇繡小鎮在城鎮化建設新空間方面的經驗做法,句容綠色新能源小鎮在新型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方面的經驗做法,南京未來網絡小鎮在促進產城人文融合方面的經驗做法,常州石墨烯小鎮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方面的經驗做法。江蘇特色小鎮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四、江蘇特色小鎮重整「瘦身」的意義
江蘇省實體經濟強勁,以特色產業為核心,兼顧特色文化、建築和環境,這是「蘇派」特色小鎮的特點。為檢視三年創建成效,省有關部門去年底組成5個調研組,對全省第一批、第二批共56個省級特色小鎮開展一場名為「溫故知新」的督查。
三年耕耘, 56個特色小鎮累計新增投資2265億元(不含房地產),其中特色產業投資佔比76%,去年合計年營業收入4000億元。一批特色小鎮成為細分行業「單打冠軍」。蘇州東沙湖基金小鎮集聚基金307隻,管理基金2118億元,培育扶持99家企業上市。海門疊石橋家紡小鎮家紡用品國內市場佔有率超40%。常州石墨烯小鎮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產業化基地,創造行業10項「全球第一」。
但特色小鎮推進中,我省一些地區也出現概念不清、定位不準的問題。利用清理規範「契機」,我省特色小鎮「化零為整」:33家原旅遊風情小鎮保留17家;20家體育健康小鎮保留3家;100多家原農業特色小鎮通過篩選,留下4家,其餘全部取消。
1
整合調整是一次「自我體檢」
「整合調整,是江蘇特色小鎮的一次自我體檢、自加壓力。」省發改委經濟體制與改革處處長李君良認為,一些創建單位樂於創各類小鎮牌子裝點門面,重爭創、輕建設,有違創建初衷。特色小鎮創建存在「認知誤區」。
一是誤把旅遊景區當特色小鎮。省有關部門解釋說,景區、古鎮創特色小鎮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要把「風景」變成「風情」,拉長產業鏈條,融入文化內涵,展現各類人文的、市井的、異域的「風情」,讓人們感受到特色小鎮的活力、人氣和魅力。
二是在美麗鄉村掛牌特色小鎮。如今不少美麗鄉村景色很美,人氣也很旺,紛紛掛牌「某某農業小鎮」。專家認為,對於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我省保留「特色田園鄉村」指導創建;如若「升級」特色小鎮,需看一二三產融合和吸納就業等指標。
三是主題趨同、同質化競爭,導致一山兩鎮、一湖兩鎮現象。蘇南兩縣級市同時打出相同的牌子,基地其實是同一座山下的兩個景區,並沒有小鎮形態。大縱湖兩岸的興化市和鹽城鹽都區,都爭創「大縱湖特色小鎮」。
整合過程中,除把不符合特色小鎮定位的取消外,對於主題相近、一鎮多牌的,我省堅持特色優先、優中選優。如運河文化小鎮選中窯灣風情小鎮,湯山3個「特色小鎮」合併為旅遊風情小鎮。
2
高標準驗收促高質量發展
「瘦身,是為了強身健體、健康發展。」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整合調整後,省級特色小鎮將嚴格控制在100家以內,不再追求量的擴張,通過高標準驗收,促進高質量發展。
特色小鎮進了創建目錄,並不意味著就進了「保險箱」,省級層面將統一標準體系,動態管理、雙向流動,每年堅決淘汰落後小鎮,該授牌的授牌,該整改的整改,該替換的替換。以3年為周期,高端製造類小鎮投資額要完成50億元(蘇中、蘇北40億元),旅遊風情、歷史經典、健康養老小鎮投資額要完成30億元,特色產業投資都要達到70%以上。
新的考核驗收標準,讓創建小鎮「坐不住」了。尤其是新加盟的旅遊、康養、農業類小鎮,紛紛表態「補短補缺」,儘快融入特色小鎮「大家庭」。
「荷蘭花海將配套城建、生活、產業功能,圍繞景區建小鎮。」鹽城市大豐區副區長張德凱說,荷蘭花海風情小鎮要把「異域風情」做足:規劃建設600畝歐洲風情小鎮,400多畝「荷蘭羊角村」,1.8公裡長風情街以及4萬平方米城堡酒店,遊客不出國門,就能感受異國風光。
賈汪區茱萸山體育小鎮,是原20家體育健康小鎮「倖存」的3家小鎮之一。「我們十分珍惜這次入選,將依託研學旅遊基地、航空飛行營地、水上運動基地,組織籌備全國滑翔傘大賽、全國錦鯉文化節、省級自行車大賽和重陽登高節,打造體育康養目的地。」徐州市賈汪區副區長耿薇說。
丁莊葡萄小鎮是為數不多的現代農業小鎮之一。「我們將依託葡萄大觀園,做大民宿遊,拉長葛根產業鏈,開發好豆腐村,建成全國一二三產融合示範點。」該小鎮負責人說。
「特色小鎮肩負著創業創新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重任,我省目標是3年創成20個省級特色小鎮、5-10年創成50個省級特色小鎮,發展為高端產業新社區、城鄉連接新紐帶。」李君良說。
註:內容綜合自新華日報,新華網,文旅小鎮怎麼做,百家號等,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會儘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