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是一座旅遊城市,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它也是全球避暑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海濱城市,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等稱號,因《浪淘沙·北戴河》而聞名遐邇。秦皇島是首都經濟圈的重要功能區,京津冀輻射東北的重要門戶和節點城市,中國最大鋁製品生產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糧油加工基地,被譽為「車輪製造之都」。
秦皇島之名的起源地是指今海港區東山,這是一座由風化花崗巖組成的剝蝕性殘山,海拔20餘米,方圓不足平方公裡。今天與陸地連在一起的東山,在200多年前,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島嶼,直到19世紀末,隨著港口的建設,島嶼才與陸地相連,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秦皇島相傳因秦始皇東巡至此而得名。秦皇島之名最早見於明英宗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楊琚《秦皇島》一詩,其中有「古殿遠連雲縹緲,荒臺俯瞰水潺湲」之句。
建於公元1381年,作為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時北京的重要屏障。·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烽火臺等共同組成的一座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雄關鎖隘,易守難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裡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 1961年3月4日,萬裡長城-山海關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歡迎留言區評論,並關注全網同名自媒體號:森森與海 ,一個關於旅遊的自媒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