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日的暖陽徐徐升起,當整座城市開始甦醒,我們的大學生記者團已經踏上了一場關於融媒體的「探秘」之旅。12月22日上午9時,「北疆大學生融媒體校園記者團主題活動日——攜手走進旗縣級融媒體中心」活動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融媒體中心啟動。
聽到不少指導和經驗推介,同學們認真做著筆記。
獲得年度好作品獎、活躍獎的同學們
玉泉區融媒體中心、賽罕區融媒體中心、青山區融媒體中心為部分高校學子頒發「社會實踐員」證書
玉泉區融媒體中心負責人楊帆向同學們介紹中心情況
內蒙古大學莫伶名師工作室負責人莫伶老師做主題演講
來自內蒙古大學的學生代表王智宏發表感言
走進玉泉區融媒體中心
在玉泉區融媒體中心,同學們不僅聆聽到了「前輩們」的傳道授業,還學習了在新媒體環境下,旗縣級融媒體如何生產創新新聞。
玉泉區融媒體中心的「中央廚房」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
走進賽罕區融媒體中心
結束了在玉泉區融媒體中心的參觀後,記者團一行又來到了賽罕區融媒體中心。
在這裡,專業記者們為大家講解了短視頻製作、融媒體創新合作、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產品的運作模式。此外,主播小姐姐還帶領大家走進演播室,現場體驗了一把主播是如何煉成的。
走進賽罕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演播室
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在賽罕區黨群服務中心,「隱藏著」一座民俗博物館。從傳統民俗到未來的科技發展,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其中。「雖然我是呼和浩特本地人,但是在這裡『布展』的民俗還真的是第一次見到,太有意思了。」內蒙古財經大學的何喜慶說到。
兒時的老物件你還記得嗎?
一起來聽聽呼和浩特的演變歷史吧!
「全家福」
我們有話說
再一次參加北疆大學生融媒體校園記者團的活動,我仍然滿心期待。在玉泉區融媒體中心、賽罕區融媒體中心,我們不僅通過數據大屏觀看有趣有料、好玩好看的視頻,生動活潑的融媒作品讓我們印象深刻,更進一步了解「策、採、編、發、評」融合高效的製作過程,感受每一個融媒體人的活力四射、腦洞大開和熱情洋溢。
在賽罕區黨群服務中心,民俗、文化遺產和時代記憶撲面而來,這裡有歷史和故事,亦不缺銘記與傳承。奮鬥、創新、錘鍊……每一個都是賽罕的關鍵詞,是賽罕一路走來堅實的腳印。活動雖然結束,但是在活動中學到的「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品」已被我們熟記。願我們一直成長,學會感悟與表達,邂逅生活中不期而遇的溫暖和驚喜。
內蒙古大學 楊野
今天的活動令我感觸頗多,從2018年開始,轉眼間關注北疆大學生也已兩年有餘。這期間,北疆大學生見證了我們在校園媒體的成長與發展。
從「大學生眼中的內蒙古」到各類投稿活動,再到今天的「攜手走進旗縣級融媒體中心」主題活動日,衷心感謝內蒙古日報社北疆大學生融媒體給予我們如此之多的實踐機會,讓我們走出校門,一次次進一步對媒體行業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也令我們認識到了在新形勢下旗縣級融媒體發展以及媒體融合的必要性,為我們未來的發展道路提供了指引方向。前路漫漫,未來可期,讓我們一起加油!
內蒙古財經大學 李瀚晟
很榮幸受邀參加北疆大學生融媒體校園記者團主題活動日。今天我們深入了解了玉泉區融媒體中心、賽罕區融媒體中心。通過參觀,我意識到,融媒體大有可為,如何讓社會民生、民俗遺產等等通過融媒體走進大家的生活,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內蒙古大學交通學院 伍再思
此次是我第二次參加北疆大學生融媒體的活動,見到了很多「熟面孔」。雖然活動時間不長,但一見面的親切感是無法言語的,這與我們平日裡的大學生活不同。
大家都是在「哥哥姐姐」們的帶領下,一起去學習融媒體,做新時代的傳媒人。一改往日的學習氛圍,而轉換成一種更像研討的社會實踐,與眾多媒體精英們交流,有著共同的愛好方向,特別是在參觀融媒體中心時,心中那種職責意識也在燃燒,一個個短片刺激著我們,野蠻生長,無限力量。雖然還只是在校大學生,但在一起的時光總是會有「同事」的感覺,不管是思想上的碰撞還是技能上的火花,都是這一生不可多得的經歷。在傳媒「哥哥姐姐」們的帶領下,我們全體北疆大學生,一定會將我們的青春閃耀在北疆的每一個角落。
包頭師範學院 楊金瀧
今天有機會參加北疆大學生融媒體舉辦的記者團活動,心裡很激動。尤其是參觀了玉泉區融媒體中心、賽罕區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後,更是覺得非常觸動,這裡不僅有優良的製作設備,更有先進的新聞理念。作為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很高興我們又多了一塊用於衝鋒陷陣的陣地。我想只有紮根基層,才能採寫出更加感人的有溫度的新聞作品。再次感謝北疆大學生融媒體為我們在校大學生提供了這麼好的平臺,讓我們開闊了眼界,為我們順利走向社會奠定了基礎。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 亢鵬飛
來源:北疆大學生
編輯:馬駿馳
校對:楊文娟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來源:內蒙古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