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聞臺播出中國抗疫紀錄片,海外網友:感謝靠譜的中國

2020-12-25 澎湃新聞

4月27日,近4億國際觀眾觀看了由歐洲新聞臺(Euronews)播放的中國抗疫主題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作為歐洲收視率最高的國際新聞頻道,歐洲新聞臺以英、法、俄、葡、西、意、德7種語言播出中國抗疫主題紀錄片,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歐洲新聞臺播出《中國抗疫志》

海外網友在社交媒體對紀錄片進行了熱烈討論。

澳大利亞網友說:「病毒不分國界,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共抗疫情。」

英國網友說:「紀錄片最讓我觸動的是中國企業加班加點生產、運輸醫療物資,為了拯救世界上更多的人而努力著。」

印度網友說:「我同意《中國抗疫志》中的觀點,中國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它終將恢復並成為帶領世界前進的重要力量。」

顯然,紀錄片所傳遞的聲音是國際輿論所需要的。

尼泊爾國家電視臺、波蘭福庫斯電視臺、匈牙利AYV電視臺、蒙古國NTV等海外電視臺陸續對紀錄片進行了轉播。世界無國界醫生組織、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世界科學與紀實節目製作人大會等國際組織紛紛在其官方網站或社交媒體帳戶對節目予以重點推薦和好評。

巴黎、模里西斯、斯裡蘭卡、布魯塞爾、吉隆坡、明斯克、柏林等地中國使領館和中國文化中心通過網上展映等多種方式對紀錄片予以推介。

其中,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在官方網站開設了《中國抗疫志》系列紀錄片專欄,深受法國網民的喜愛和稱讚。許多網民在中心網站留言,盛讚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法國網友在Ins上為《中國抗疫志》點讚

《中國抗疫志》同樣在國內受到網民熱評,甚至一度打出10分滿分。

▲ 嗶哩嗶哩評分截圖

在嗶哩嗶哩,彈幕畫風是這樣的。

在抖音,紀錄片也是好評如潮。

 

什麼樣的紀錄片可以讓國內外網友高呼是「必看影片」?

下面就讓我們回顧紀錄片中這些真實的中國抗疫故事。

事實會證明中國的負責和堅強

隨著疫情的暴發,中國醫護工作者身上的責任和壓力越來越大,可就在他們積極投身一線的時候,國際上各種聲音紛紛響起,其中不乏故意的抹黑與詆毀。

▲Twitter 網友評論截圖

甚至有西方媒體不相信有如此之多的醫生志願援助武漢,臆測他們是「受到中國政府逼迫與強制」。

《中國抗疫志》對話了一線醫護人員,在主動請戰的兩位外籍醫生口中,為觀眾展示了真相。

奮戰在浙江義烏稠州醫院一線的葉門籍醫生阿馬爾(Ammar Ai-baadani)說:「謠言罔顧事實。我只看到了我的同事們爭相報名,他們都想第一個去前線。」

在中國南昌進賢縣實習的貝寧人萊東翰(Glele Aho Letonhan),則用最樸實的語言感動了我們,「當你看到那些穿著防護服進入病房的醫護人員,在病房待10個小時以上。他們出來時,臉上都是口罩的勒痕,汗流浹背。」

日本總務省事務官Masaki Yusuke在Facebook留言:「節目有意義!我尊敬每一位與新冠病毒戰鬥的人。」

還有網友在Instagram評論:「很好的節目,應該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和中國人民為世界作出的貢獻。」

中國經濟將成為全球市場的穩定器

疫情帶來的影響很快就投射到全球市場中,美股創歷史地熔斷5次。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牛津大學馬丁學院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Ian Goldin)在《中國抗疫志》中給全球觀眾打了一針強心劑,「我們會看到中國和世界的經濟復甦。事實上,經濟發展水平可能更高。」

網友在觀看視頻後,寫出了極富詩意的文字:

中國以及世界經濟必定可以從「寒冬」中復甦,因為我們有如此之多最可愛的人奮戰在前。願山河無恙,人皆安。

中國治理體系的正確性和生命力

在全人類共同抗疫的關鍵時期,不同意識形態不應成為國際合作的「攔路虎「。在全球借鑑中國抗疫成功經驗的同時,中國制度也成為一些西方媒體重點關切的焦點。

在《中國抗疫志》中,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何亞非對「中國制度失敗論」給予有力反駁,「中國的政治體系、經濟體系以及中國的政治制度是正確的,因為它有能力實現自我糾錯。」

在影片中,何亞非提到,中國的治理體系有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基礎。網友們也紛紛表示支持: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我從紐約回到中國,中國政府對疫情的快速應對讓我感到安心。現在我和我的家人都安全生活在北京。」

「感謝靠譜的中國。」

紀錄片受到國際強烈關注

《中國抗疫志》播出後,國際權威機構紛紛予以認可和推薦。

已誕生8位諾獎得主的美國權威生命科研機構冷泉港實驗室在社交帳戶主動推介紀錄片,表示認同節目觀點,認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全球任何地方。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同時專門推薦該節目:「節目對人類戰勝這場世紀瘟疫、從中汲取寶貴經驗都有助益。」

▲《自然》雜誌截圖

太平洋中國友好協會在社交帳號轉發推薦《中國抗疫志》:

▲ Twitter截圖

法國知名學者魏柳南(Lionel Vairon)、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員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史蒂芬·佩裡(Stephen Perry)、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創始人Carles Dijous、艾美獎紀錄片導演麥卡·芬克(Micah Fink)、太平洋-中國友好協會主席易立亞·歐提諾、日本知名紀錄片導演藤田純夫等近百位國際知名人士積極推介紀錄片,為中國在全球抗疫中作出的突出貢獻點讚。

麥卡·芬克

艾美獎紀錄片導演

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是對塑造全球友華觀點的一次嘗試。一連串的國際聲音告訴我們,中國的反應是迅速、透明和有效的,並使世界受益的。中國在遏制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表現出了非凡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相比之下,美國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缺少防控措施,也沒有吸取中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留下的慘痛教訓。

魏柳南

法國知名學者

該片開誠布公地討論中國所無端承受的部分指責和謠言,詳細介紹了這場全球危機的演變過程及經濟影響。許許多多國內外的證詞,闡明了中國處理危機的方方面面。

保羅·劉易斯

世界科學與紀實製作人大會會務主管

《中國抗疫志》為我們提供了有關疫情中心的重要見解。通過該片,我們看到了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科學家以及患者。對於我們西方人來說,該紀錄片提供了一種新的觀點,這種觀點在我們的報紙上或按小時更新的新聞報導中很少見。西方社交媒體上充斥著未經證實的謠言、陰謀論和錯誤信息,這部結合時事並且十分有深度的紀錄片率先打破了這些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

史蒂芬·佩裡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

《中國抗疫志》從新冠病毒的起源講述到疫情之後。西方節目往往更側重於戲劇性和觀點的碰撞,而此紀錄片中沒有人意圖攻擊其他人。他們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試圖扭轉不同的觀點,這就是本片的最大優勢。整部紀錄片扣人心弦,並解答了大部分針對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的疑問。

藤田純夫

日本知名紀錄片導演

我在這裡想表達清楚的是,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作品,有著激發人的感情、令人驚呼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側耳傾聽,在一些被壓縮了的表達背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隱藏著「我們不需要讚揚」、「病毒與國家、種族、膚色無關」等等這些溫暖人心的話語。這是一部描寫中國但卻又排除從中國自己角度出發的一部紀錄片。這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易立亞·歐提諾

太平洋-中國友好協會主席

《中國抗疫志》是一部值得任何想要了解中國在早期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現的付出和魄力的人觀看的紀錄片,同時它其中表達的關於疫情之後中國與世界未來發展以及全球化的變數,也是值得人深思的。《中國抗疫志》也應該是任何關心某些國家如何處理自身疫情的人必看的紀錄片,特別在現在的時刻,這可以與西方的反應相比較,西方提前兩個月得到了警告,而中國從來沒有做過準備。在西方本應擁有的所有時間和知識下,現在正在犯下的錯誤難於辯解。

馬丁·雅克

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

紀錄片巧妙地將人類微觀故事和歷史宏大敘事結合在了一起。當重大歷史事件仍在發展過程之中,我們往往難以透過歷史的帷幕來看清它們:誇大它們的歷史意義是很難抗拒的誘惑,因為人們完全被當前的嚴峻局面震驚了。就未來而言,更少的國家和更少的人會把目光投向西方。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看起來更加孤立,也變得更加孤僻,與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其他地方的聯繫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自2008年以來,歐洲經歷了比美國更為劇烈的經濟衰退,在這一年裡更加缺少對外界的了解,也更加分裂。疫情面前,中國展現出更大的影響力。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中國將擁有更好的聲譽和全世界對中國治理體系的尊重。以前,中國的聲譽和地位是含蓄的,而不是明確的,現在它將越來越明確。各國不會照搬中國的治理體系,但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以中國為師。

原標題《歐洲新聞臺播出中國抗疫紀錄片後,西方網友:感謝靠譜的中國》

相關焦點

  • 歐洲新聞臺播出這部中國抗疫紀錄片後,西方網友說:感謝靠譜的中國
    4月27日,近4億國際觀眾觀看了由歐洲新聞臺(Euronews)播放的中國抗疫主題紀錄片《中國抗疫志》。作為歐洲收視率最高的國際新聞頻道,歐洲新聞臺以英、法、俄、葡、西、意、德7種語言播出中國抗疫主題紀錄片,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 CGTN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引發海外熱烈反響
    這次記者們以新聞紀錄片的形式,通過對過去一個多月的重要節點的梳理,用海外受眾熟悉的語態,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實記錄了武漢的「抗疫」過程,為海外觀眾展示了他們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漢。該紀錄片於2月28日在CGTN英語頻道播出,同時在CGTN官網、App, CGTN各海外社交平臺帳號(YouTube、Twitter、Facebook)全網推送。
  • 《中國戰疫錄》紀錄片在喬治亞播出獲好評
    中新網北京6月3日電 五集紀錄片《中國戰疫錄》近日以每天一集的頻次,於每晚黃金時段登陸喬治亞「TV24」電視臺,這是該紀錄片在哈薩克斯坦譯製播出之後,再一次在境外電視臺登陸。「TV24」電視臺副總裁納齊赫巴亞表示,《中國戰疫錄》紀錄片詳細介紹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付出的努力,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優秀紀錄片。該片在喬治亞播出,有助於幫助當地觀眾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很高興「 TV24」電視臺能有機會夠播出這一紀錄片,希望今後能在格播出更多中國的優秀紀錄片。
  • 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獲全球網友點讚:他們為保護人類作的努力...
    這部紀錄片成了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在疫情蔓延至全球的當下,它還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寶貴經驗。圖說:這部紀錄片讓全世界都能看到武漢做出的貢獻感謝中國抗疫窗口《武漢戰疫紀》率先在中國國際電視臺英語頻道播出,同時通過平臺各海外社交平臺帳號全網推送。
  • 日本導演記錄南京抗疫生活:願世界看到中國的抗疫努力
    這是繼一個月前播發的《南京抗疫現場》第一部後該系列紀錄片再次登上雅虎頭條版塊,日本NHK電視臺、朝日電視臺等媒體再次紛紛轉播。 「希望國際媒體、其他國家民眾能用客觀的視角看到中國為防止疫情擴散所做的努力,客觀看待中國,這是我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最大的心願。」 導演竹內亮通過微信視頻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美政客忙著搞污衊,日本拍攝的中國紀錄片卻在海外爆火,網友沸騰
    海外網7日援引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月7日6時30分左右,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再度新增近26萬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經超過2177萬。然而,即便美國疫情形勢已如此嚴峻,美國一些官員仍沒有將精力用於疫情防控。
  • 在南京的日本人拍了抗疫紀錄片,日本電臺紛紛轉播,甚至火到海外
    一部中國紀錄片最近在海外火了。對我們或許平平無奇。但對於疫情正在爬升的地區,它正好緩解了燃眉之急——這部讓海外網友表示「有學到」「拍得很好,導演能不能提供德語版、韓語版……」的紀錄片。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日本(的中國人)。竹內亮的紀錄片沒有特殊立場,沒有先入為主的判斷。在最容易引起民族情緒的話題上。他選擇的態度始終是理解。
  • CGTN獨家紀錄片《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被...
    2019年12月5日和7日,CGTN先後播出了兩部以新疆反恐為主題的紀錄片《中國新疆,反恐前沿》和《幕後黑手——「東伊運」與新疆反恐》,以罕見的「大尺度」披露了新疆反恐三十年中的嚴峻形勢與深層原因,引發了國內外觀眾極大關注。時隔半年,CGTN再次重磅推出第三部反恐紀錄片《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
  • 蒙內鐵路紀錄片在海外獲好評
    新華社奈洛比9月2日電(記者王小鵬 武笛)由新華社出品的肯亞蒙內鐵路系列紀錄片《我的鐵路我的夢——中國承建蒙內鐵路紀實》,在肯亞、奈及利亞、尚比亞等非洲國家播出以來廣受好評,業內人士稱讚紀錄片再現了中國造福當地的故事,這條新時期的「坦贊鐵路」是中非合作和中非友誼的體現。
  • 德國電視臺突然停播武漢抗疫紀錄片,為什麼?德媒猜測原因
    該電視臺公布的官方原因是「版權和法律問題」,但德國媒體猜測,該紀錄片被停播的原因是其內容來自「中國官方機構」,受到德國一些人批評。資料圖新華社發 柯皓 攝「電視一臺取消播出受到爭議的武漢抗疫紀錄片!」德國《每日鏡報》15日報導稱,德國電視一臺決定取消原計劃當天晚上播出的一部名為《武漢——暴發紀事》的紀錄片。
  • 日本導演拍攝中國扶貧紀錄片,感慨記錄了史無前例的人類奇蹟
    2021年元旦前夕,近1.5億歐洲觀眾觀看了中國紀錄片《中國減貧:史無前例的人類奇蹟》。該紀錄片由解讀中國工作室出品,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知名紀錄片導演藤田淳夫執導。
  • 央視播出首部33分鐘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點擊率突破2000萬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3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北京獲悉: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電視臺推出了由著名記者葛雲飛拍攝的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引起了很大反響。據悉,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截至3月13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達600萬。這部紀錄片成了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而該片導演葛雲飛是央視的優秀記者。中國國際電視臺決定拍攝一部英文紀錄片,真實記錄武漢城裡發生的故事。
  • ...他拍的紀錄片帶英國人了解中國|杜甫|紀錄片|伍德|中國|中華的...
    (原標題:【融媒特稿】杜甫的詩張口就來,他拍的紀錄片帶宅家抗疫的英國人了解中國)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
    定居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幾年前因為拍攝紀錄片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也開啟了他的中國情緣。從那時起,他開始以外國人的視角拍攝中國,帶著「你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這樣的好奇心,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和動人的瞬間。今年,他因為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等疫情紀錄片走紅。「想把真實的中國拍給全世界看」是他的初衷,也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 BBC播出中國春節紀錄片 英倫三島"直播"春節故事
    2月14—16日,紀錄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在BBC2頻道播出。這部紀錄片分為《回家》《團圓》《歡慶》3集,是迄今為止國外媒體對中國春節文化最大規模、最深入的一次紀錄。該片由5名主持人,以直播類節目的形式,在主線故事的發展中穿插與其他地區連線的視頻,講述發生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春節故事和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2013年他移居南京,創建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先後拍攝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紀錄片。2020年獲金陵友誼獎、「江蘇省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南京、武漢、四川……在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竹內亮講述了他的「中國又一年」。
  • 關於中國抗疫,日本導演拍了部紀錄片,如何評價?外交部:讚賞
    根據環球網1月6日發布報導,近日由竹內亮導演的《後疫情時代》紀錄片正式公布,該紀錄片主要記載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在抗擊疫情同時也在發展經濟。竹內亮為日本籍,目前定居於中國南京。竹內亮先前也拍攝過中國抗擊疫情紀錄片,在去年武漢解除封鎖之後,竹內亮前往武漢採訪了當地民眾,將武漢人民的抗疫故事記錄下來,最終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在世人的面前。記錄最真實的抗擊疫情根據環球網報導,在該紀錄片上映之後,許多日本網友在觀看該部紀錄片之後,也感慨中國如今的強大,部分網友直接感慨現如今的日本追不上中國發展。
  • 這部英文紀錄片,讓全世界看到最真實的武漢「戰疫」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如同一個家庭沒有相冊。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
  • 互動體驗紀錄片《熊貓與少年》即將全球播出
    原標題:互動體驗紀錄片《熊貓與少年》即將全球播出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互動體驗紀錄片《熊貓與少年》即將全球播出初夏的川西平原西緣,萬畝玫瑰盛開,由這裡向青藏高原綿延的高山深谷正是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 今日關注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
    一是抗疫題材紀錄片記錄全民抗疫偉大壯舉。參與抗疫紀錄片生產傳播的主體包括中央和地方廣電媒體、優酷、愛奇藝、B站等新媒體以及大量自媒體,可謂全民參與創作和傳播。這些紀錄片以聯合製作為主要模式,以微紀錄片為主要形態,臺網結合、國內外傳播,從不同角度、側面,全面記錄了中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抗疫精神,充分詮釋了中國取得抗疫決定性成果的制度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