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2020年,市民政局向群眾匯報(圖)

2020-12-26 天津日報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2020年,市民政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打造了天津民生保障的新高地,用民政之作為傳遞黨的陽光溫暖。

  聚焦黨建引領

  2020年,天津民政工作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高站位推動黨的決策部署在天津民政領域落地生根。同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自覺。

  在疫情防控中,市民政局黨組始終高舉黨的旗幟,以戰時黨課為引領,帶領各級基層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帶領民政黨員幹部發揮先鋒作用,指揮「關鍵少數」發揮帶頭作用。在疫情防控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通過「早看窗簾晚看燈」「敲敲門、拍拍窗」等方法取得了民政服務對象和民政幹部職工零感染、零傳播的「雙零」戰果。局黨組委派安寧醫院22名專業醫護骨幹馳援湖北恩施、海河醫院、塘沽安定醫院等抗疫「火線」,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了天津民政貢獻。

  堅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將民生冷暖作為最重要的考量。為了制定更加精準、貼心的政策,天津市民政局黨組帶領黨員幹部經常與群眾見面談心,了解民生需求。全市民政系統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了全員出動、全城覆蓋、長期堅持的「築基」工程,在實時信息平臺的大屏上,2.9萬名民政黨員幹部化成了一個個「小紅點」,不分晝夜地閃動在津沽大地上。在困難群眾排查解困項目中,共上門訪查了350萬戶群眾,發放421萬份民政政策一目清明白紙,填寫了160萬份有效問卷,解決群眾困難訴求1.7萬個,對2375戶邊緣困難家庭給予精準幫扶,調整完善了覆蓋救助、養老、社區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養老服務和社區治理項目中,訪查了全市1780個社區、900個老人家食堂,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人家食堂建設。在疫情防控專項訪查項目中,處級黨員幹部一人帶一組包保一方,與16個區民政幹部聯合,下沉到養老機構、街道社區,與基層幹部並肩作戰,查問題、送物資、送服務。在殯葬專項排查項目中,深入推動《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落地實施,堅決排查違法行為及線索。為滿足群眾在清明、寒衣節時寄託哀思的心願,推出網絡祭掃、代親拭墓、集體共祭、踏青遙寄等文明祭掃方式。

  以完善政策創製為著力點,疏通政策層面堵點,逐個擊破民生民政領域難題。協助市人大修訂《天津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取消設立許可,增加醫養結合,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設施統籌規劃,推動多種模式融合,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推動出臺《天津市街道辦事處條例》,為街道辦事處依法履職、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律依據。出臺了加強養老機構監管、完善分類救助、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改進規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村(居)民自治章程工作指導意見、節地生態安葬獎補等各方面一攬子含金量十足的民生保障政策。

  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歷史機遇,在推動政策創製、改革創新和試點示範等方面下功夫、謀突破,主動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推動京津冀三地籤署《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和30個專項協議,推進「通武廊」養老服務試點工作,深化社會救助困難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合作,搭建社區、社工、社會組織、志願者交流互動平臺,密切婚姻登記、骨灰撒海等社會事務領域合作和聯合執法工作,高質量打造了京津冀民政領域共享互聯、交流合作的協同發展品牌。

  聚焦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天津民政迅速啟動戰時機制,周密做好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不負黨和人民群眾的答卷。

  拿出最硬核的措施──疫情突發時,迅速實行民政福利機構全封閉管理,嚴把入口、自我保護、監控「三道關」,協調配發口罩、體溫計、防護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進入秋冬季疫情防控後,堅持防患於未然,一方面主動消除隱患,對全市養老機構開展地毯式排查整治,對6000餘名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另一方面做好應急預案,通過嚴格人員出入管理、備足物資、實景演練等方式提升綜合應對能力。

  拿出最實在的幫助──為了緩解養老機構壓力,及時拓寬養老床位綜合責任險保險範圍,降低風險、保障運營。提前發放養老機構上半年運營補貼2744.5萬元,下達一次性防疫補貼497萬元,為養老企業減免租金約200萬元,與銀行合作推出養老信貸服務項目,幫助養老服務企業渡過難關。

  守護最弱勢的群體──推出社會救助「直通車」微信碼,對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眾,啟動綠色通道。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取消入戶調查等環節,採取承諾制先行審批,材料容缺後補。3-6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提高1倍發放。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家庭,核定家庭收入時每月扣減務工成本500元。開展外來流動人員解困幫扶,共救助外來人員607人,救助資金74.6萬元。加大街面巡查救助力度,強化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留守老人、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以及因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的兒童等特殊群體居家關懷照料聯絡。

  發動最廣泛的力量──充分發揮民政牽頭作用,把社區作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主戰場,市區數百名幹部下沉社區值守,發動3.7萬餘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實施網格化管理。啟動「築牢心理防線打造安心社區」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項目,整合55家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社工機構,招募267名社會工作師、心理諮詢師,為社區工作者、困難群眾家庭提供心理援助服務約2000人次。為街道(鄉鎮)撥付專項經費,擴大居委會辦公經費和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使用範圍,制定落實城鄉社區工作者補助政策,為其全部辦理疫情防控保險。動員全市社會組織發揮專業能力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發動慈善協會、紅十字會、基金會等慈善組織募集社會捐贈6.59億元。

  堅守最末端的防線──第一時間補充應急防護物資,細化設置應急專用通道等環節,成立應急隊伍24小時備勤值守,殯葬服務機構關閉非必要性公共區域,暫停遺體告別、祭掃等服務,縝密、高效、穩妥完成了各類保障任務。

  聚焦脫貧攻堅

  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天津民政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高質量落實扶貧任務、做好對口支援,全力以赴助力脫貧攻堅。

  提高政治站位,服務脫貧攻堅大局。市民政局黨組以上率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和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部署要求,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松林帶隊到青海、新疆深度貧困地區一線實地調研推動幫扶工作。局黨組成員和局領導分組帶隊多次赴河北、甘肅、西藏、新疆、青海等對口支援、掛牌督戰地區,籤署合作協議、開展項目對接。

  動員社會力量,凝聚脫貧攻堅合力。在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中,天津民政將黨建引領貫穿始終,以「聽黨話、跟黨走」為號召,開展「黨旗領航·聚力發展」系列活動,通過抓實社會組織黨組織凝聚力和組織力,廣泛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扶貧資金和項目連年增加,今年達到4630萬元。在助力掛牌督戰村脫貧工作中,96家社會組織與新疆、甘肅的46個掛牌督戰村結對,投入資金404.8萬元。創新幫扶方式,通過網上扶貧購物平臺直播帶貨、團購等方式「以購代捐」,幫助新疆于田4個掛牌督戰村銷售農特產品40餘萬元;開展「津夏助學·益路有你」公益助學項目,為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五所小學1000名貧困學子募捐100萬元助學款。

  集聚優勢資源,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天津民政連續三年超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平均年度增幅超過62.5%。多管齊下扶貧、扶智、扶志,為對口合作、幫扶地區提供行業技能培訓,共培訓養老院院長和護理員8133名;與甘肅十戶貧困戶結對認親,撥款50萬元援建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加強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福彩中心黨支部與新疆巴格貝希村開展支部共建,安排40萬元幫扶資金專項用於當地康復照料中心建設,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實現「輸血式」幫扶向「輸血+造血式」幫扶轉變。

  聚焦特殊群體

  民生無小事,點滴總關情。天津民政始終將「一老一小」的生活質量、低保家庭的柴米油鹽、流浪乞討人員和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衣食冷暖記掛在心上,用一個個實打實的惠民舉措,築牢兜底保障網。

  當好睏難群眾的守護者──連續四年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標準。今年,克服疫情影響堅持繼續提標: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010元、城鄉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準1870元、農村特困人員分散供養標準1530元、城鄉低收入家庭救助標準303元。對困難群眾、老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進行分級分類網格化管理,做好「人戶分離」困難群眾服務保障工作。定期開展困難群眾篩查工作,完善發現預警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人員納入保障範圍。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審核發放,全市共18萬人享受補貼政策,發放資金4.6億元。啟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深化尋親服務,與公安部門合作開展二次人臉識別,實現滯留人員「去存量、緩增量」,全年共幫助280人尋親成功。

  當好銀髮一族的服務員──全市新建養老機構40家,新建照料中心107家,新增社會化運營照料中心240個。落地助餐試點,共設立老人家食堂1591個,享受政府助餐補貼的老年人34萬人次。探索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推進智能養老。持續推進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推行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製度,實施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治理攻堅行動,發布《養老服務基本術語》等7個標準,多措並舉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當好祖國花朵的好園丁──充分發揮民政牽頭作用,協調多方力量,建立多層次關愛保護體系。上調孤兒基本生活費,調整後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為每人每月2570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感染愛滋病病毒兒童基本生活費參照散居孤兒標準全額執行,機構集中養育孤兒為每人每月2590元。規範兒童福利機構送養,開展專項排查。優化設施配置,推動市SOS兒童村轉型,提升市兒童福利機構綜合功能。推動各區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覆蓋率達100%。以政府購買服務結合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形式,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關愛保護服務。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建檔立卡工作,確保不漏一人。開展了216場鄉鎮(街道)層面、2551場村(居)層面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政策宣講,強化監護人責任意識,提高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督導村(居)委會、兒童主任落實工作職責,切實維護兒童基本權益。

  聚焦群眾關切

  天津民政堅持聚焦群眾關切,把民政服務對象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尺,在為群眾提供精準、精心、精細服務上下功夫,形成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模式。

  強化「三社聯動」,助推共建共治共享。在社區建設方面,持續加強社區治理,創建121個美麗社區和14個精品美麗社區,對已創建的1061個美麗社區實行再巡查,對問題突出的「亮紅牌」;完善細化舊樓區長效管理機制,開展機動評估活動,推進評估全覆蓋。紮實推進農村示範社區創建,全市3538個村實現「村務公開平臺」全覆蓋。對31個超大規模社區拆分調整,優化社區規模,完善居委會下屬委員會設置。指導落實社區居委會依法履職和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建立工作事項準入制度,持續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在推進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方面,完善社會工作人才體系,實施高級社工師評價辦法,實現天津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從社工員到初級、中級、高級社工師完整梯次的職業水平結構。推動265家志願服務組織完成身份標識工作,激發專業社工人才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天津市民政局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細則》,以政務服務改革為切入點,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一是簡政放權便利群眾。全部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辦、不見面、零跑動」,保障疫情期間辦件量同比持平;持續、普遍推行承諾制審批,申請材料採取容缺後補受理;持續實行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改革,市級新成立直接登記佔比超50%;2021年1月1日起試行婚姻登記全市通辦。二是積極探索信用監管。在養老行業,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實行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檢查線索共享、檢查結果互認;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在社會組織領域,試行市級「年檢改年報」改革,通過公示引入社會監督;持續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誠信自律承諾,開展社會服務機構「一機構一臺帳」全覆蓋式自查自糾。三是數據共享提升服務。全面梳理民政業務相關數據,提供各部門共享使用;通過系統對接、資料庫比對,減少需要群眾提供的材料;積極對接「津心辦」APP,將辦理業務、查詢信息延伸到指尖。四是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在完成三批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穩步全面推開脫鉤改革工作,全市488家行業協會商會完成脫鉤。開展市屬直接登記和已脫鉤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專項清查,共減輕會員企業會費負擔近3000萬元。

  提高質量效率,升級基本社會服務。在優化婚姻登記服務上,加強全市婚姻登記機關行風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質量。開展「5·15國際家庭日」專題宣傳活動,引導健康婚姻家庭觀念,營造文明婚俗的良好氛圍。將宣傳、推進、保障好民法典實施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做好政策文件梳理。在推進殯葬移風易俗上,推出網上祭掃、網上集體共祭等便民惠民舉措,引導群眾文明祭掃。開展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工作,給予家屬1000元獎勵,對符合條件的再給予家屬1420元基本喪葬服務費用補貼。持續開展「3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殯儀服務」,開通以來共承辦服務2.8萬餘次。

相關焦點

  • 特別策劃《向群眾匯報—2019年委辦局長年終訪談》彰顯媒體融合...
    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了解到,海河傳媒中心特別策劃《向群眾匯報—2019年委辦局長年終訪談》2019年12月31日播出最後一期。2019年12月2日—12月31日,在天津市政府辦公廳的推動下,市城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水務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人社局、市農委、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委、市住建委、市交通運輸委、市商務局、市體育局、市文旅局等15個委辦局主要負責人通過海河傳媒中心所屬天津日報、今晚報、天津廣播、天津電視和津雲客戶端等媒體曬出本部門「2019年民生成績單」,請群眾閱卷打分
  • 天津:河湖治理 多渠道「向群眾匯報」
    天津北方網訊:強化群眾參與河湖水環境監督管理,天津出臺各級河(湖)長,定期向群眾匯報履職情況的工作方案,各級河(湖)長自覺接受評判和監督。秋冬季節是河湖治理的關鍵時期,天津出臺河湖長「向群眾匯報」,定期向群眾公開履職情況,接受監督。開展「海河夜話」以來,和平區不斷擴大解決問題覆蓋面,最近,區裡又將「落實河湖長制、保護水環境」納入「夜話」臺帳,面對面向群眾匯報。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以「旅遊+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戰(圖)
    2017年以來,天津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作為天津本土國有企業旅行社,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著眼新時代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在市合作交流辦、天津援疆前指的指導下,以「津和號」旅遊產品為載體,在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天津旅遊扶貧新模式,向津疆兩地群眾亮出了一張靚麗的旅遊扶貧
  • 向群眾匯報丨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開展 「企業服務日」活動
    向群眾匯報丨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開展 「企業服務日」活動 2020-12-14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今年在建地鐵累計裡程228公裡
    本報訊(記者 胡萌偉)2020年,中心城區同步開工建設的7條地鐵線路,目前進展如何?昨天,在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公僕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十四五 開新局──2020委辦局長年終訪談」節目中,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方面作出了解答。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安利體驗館 超乎「家」的想像(圖)
    版權說明: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所屬10報2刊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所有關於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及其子報子刊內容產品的數位化應用,包括但不限於稿件籤約、網絡發布、轉稿等業務,均需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商談,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有互換稿件協議的網站,在轉載數字報紙稿件時註明「來源-天津日報報業集團-XX報」和作者姓名,未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有協議的網站,謝絕轉稿,違者必究。 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法律事務部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打好收官戰 確保開好局
    本報訊 (記者袁廣齊 劉鑫 孫承聖)12月17日,區委書記藺雪峰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和天津市黨政代表團赴河北省唐山市學習考察精神、市重點項目現場辦公會精神、市掃黑辦專項鬥爭領導小組2020年第五次全體會議精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有關通知精神,聽取區委黨校貫徹落實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打造美麗社區共享美好生活
    本報訊(通訊員 葉明明)近日,天津市2020年美麗社區和精品美麗社區評選結果出爐,此次共在全市範圍內評選出121個美麗社區和14個精品美麗社區。其中,北辰區果園新村街霞光裡等12個社區被命名為天津市美麗社區、佳榮裡街佳榮裡社區被命名為天津市精品美麗社區。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紓困救急 涵養未來
    尤其是針對中小微,那些最活力四射也最脆弱敏感的芸芸眾企,金融活水該如何快速精準澆灌……天津的做法:以金融創新來引領,以快速響應為機制,為企業紓困救急的同時,涵養未來生態。而金融棋活,全盤皆活。  突破,超出想像  「通過市金融局搭建的金融快速響應機制,郵儲銀行天津分行火速與我們的商用車智慧服務平臺對接,通過線上支用方式,向全國近千名商用車司機發放個人貸款超3億元。」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榜樣天津(圖)
    玉屏旅遊  天津玉屏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玉屏旅遊誠實經營、恪守信譽,注重服務品質,公司屢獲殊榮,連續多年被中國旅遊總評榜評選為「年度最受歡迎旅行社」、「年度最受消費者信賴旅行社」、「最具影響力旅行社」等,並成為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的戰略合作夥伴,以及各權威旅遊組織機構授予的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三言兩語
    ──張一琪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4日)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就能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任何挑戰,離開群眾終將一事無成。  ──李志峰  (《廣西日報》9月3日)  偉大的抗日戰爭孕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韌性和文化韌性,這正是我們培育文化自信的寶貴資源,也是激勵全體中華兒女在新發展階段知重負重、頂風行船的精神財富。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老街區「變身」 新夜市(圖)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計劃,我市將對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樓商業街、中山路美食街、1902歐式風情街等傳統商業街進行改造提升,打造特色型夜市街區,逐步形成食、遊、購、娛、體、展、演等多元化的夜間消費市場。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北方聲谷」
    李鴻忠表示,天津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機遇,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建設網絡強市、數字城市,雙方合作空間廣闊。科大訊飛堅持源頭技術自主創新,深耕天津市場,與我市一直保持良好合作關係。
  • 向群眾匯報丨河東特警路遇求助 速伸援手
    向群眾匯報丨河東特警路遇求助 速伸援手 2020-12-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華盛頓進入緊急狀態(圖)
    他表示,還可能向一些州增派5000名國民警衛隊隊員。  華盛頓市長繆裡爾·鮑澤及毗鄰華盛頓特區的維吉尼亞和馬裡蘭兩州州長11日發出呼籲,以6日國會山騷亂事件和持續肆虐的疫情為由,敦促民眾不要參加總統就職典禮活動。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諾德廣場12.18盛大開業(圖)
    天津諾德廣場開業首日70餘家商戶同步亮相,客流5萬+,營業額300萬+,為天津城市北部商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開啟天津河北區中山路商圈的精彩消費生活。   2020年12月18日,備受矚目的天津諾德廣場正式開業納客。
  • 向群眾匯報|天津鐵警:「平安鐵路」護衛「平安天津」
    2020年,按照公安部鐵路公安局和天津市公安局的統一部署,天津鐵路公安處精準發力、嚴抓落實,確保了鐵路運輸和旅客出行安全,為「平安天津」建設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堅持底線思維,編織治安安全網2020年,按照網格化布警要求,天津鐵路公安處堅持特警武裝巡邏、民警卡口查緝、警車警犬前置,不斷完善路地聯勤聯動機制,定期組織各基層派出所與聯勤部門單位進行最小作戰單元拉動演練,形成常態化機制,有效提升一線民警反恐防範意識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市領導會見華為海洋客人
    ~~~(2020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建設沿海智能化防控體系(圖)
    從昨天召開的天津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衛總隊專題匯報會上獲悉,2020年,天津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衛總隊全年共計出動警力9785人次,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23.2%。同時,該隊還積極協調,對天津153公里海岸線、近千平方公裡轄區進行了詳細勘察,實現出入沿海地區受控人員、船舶100%全掌控,努力形成天津沿海及鄰海陸域的「全方位、立體化、智能化」的管控體系。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趕大營歷史文化綜述(下)(圖)
    五 民族團結凱歌  「趕大營」從初始到2020年已經有152年歷史,大營客們在新疆已經繁衍到第六代,趕大營後裔有60萬眾之多。大營客紮根新疆,與各族同胞和睦相處,民族友好,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的事例非常多,一曲一曲讚歌響遍天山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