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演員演技水準有三個維度:技巧、說服力、同理心,演技的最高境界莫過於看不出演技,即完全進入角色,把假戲演成真戲;但真正能達到這個境界的又有幾人呢?除了李雪健、梁家輝、張國榮、陳道明之外你還能想起誰?這幾位老戲骨所塑造的角色大都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這也就是相對於小鮮肉觀眾更喜歡老戲骨的真正原因了。演一齣好戲需要精湛的演技,這是演員的職業素養,也是對觀眾最起碼的尊重;騙子要想讓受騙者上鉤,也得表演一齣好戲,而傳銷組織就是靠「演技」吃飯的非法組織。
幾乎所有接觸過傳銷的人們都有一致的感觸,傳銷者「演」的太真實了,盛情邀請你過去很真實,見面後噓寒問暖熱情款待很真實,告訴你用「善意的謊言」邀約你過來實屬無奈而只是想和你分享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很真實,你糾結於Ta騙了你並且你執意要走Ta非常失望很真實……這一切都是如此真實,真實到即便你事先知道Ta就是傳銷卻發現不了傳銷者身上的任何破綻。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傳銷者又不是職業演員,為何「演」的如此逼真?答案只有一個——傳銷者不是在演戲,而是真情流露,換而言之,你所感受到的一切,是傳銷者真實發生的情緒反應,而不是刻意表演的社交行為;而這恰恰是演技的最高境界——沒有演技。這也是傳銷騙局與其它騙局的最大的區別,假設民眾對於騙局不去用理性分析,而單單靠情感去感觸,那麼陷入傳銷騙局的概率是100%,這個推論也與真實數據高度吻合——越感性的人越容易陷入傳銷組織。為什麼說傳銷者是把真戲演成假戲的過程,根源就在於被洗腦,一開始是真戲,是因為你所接觸到的人都是被洗腦的傳銷參與者,他們發自內心的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在害你,而是在幫你,煞費苦心的用謊言邀約你過來是為了幫你,這就是被洗腦的傳銷參與者的思維邏輯。
那麼傳銷的真戲何時變成假戲的呢?傳銷參與者一旦上了老總級別就會明確意識到原來自己參與的是一個天大的騙局,但此時此刻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將計就計把戲演下去,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傳銷老總們開始了表演,表演炫富,表演興奮,表演有錢人,但畢竟傳銷老總們不是職業演員,為了少露馬腳,傳銷組織規定老總級別不再和業務員、組長、主任、經理級別居住,而是」住酒店"「住豪宅」,並且規定不被大老總允許不得私自下來和低級別人員碰面;實際情況是老總級別的傳銷組織領導者們合租房子並且一起研討怎麼表演的更逼真才能讓下面的人相信老總級別很有錢,於是乎就出現了以下老總做法:包裝(金銀首飾)、買車(按揭或者眾籌)、回家請鄉親們吃大餐、到處旅遊、發展自己的直系親屬加入「行業」等。
不同級別的傳銷者有著不同的心態,也有著不同的秘密,但傳銷這齣戲終將落幕,最終都會以面臨法律制裁而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