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的美,怎麼看都不會嫌多。而江浙滬的一帶,也從來不缺古鎮,但是與眾不同的古鎮卻少有,就像浙江的皤灘古鎮,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原生態,其他的古鎮都帶有些小資的情調,而它則是帶有鄉野的自然情懷!皤灘,是我國古代江南山區農村古鎮文化的典型縮影,經過千年仍然保存了鵝卵石鋪砌的「龍」型古街。
皤灘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始建於唐朝,明清時期達到鼎盛。「龍舞九曲穿皤灘,人共溪聲到小堂。」歷史的洪荒沒有湮沒古鎮,反而讓它更加的迷人。由於古鎮保持了百年前原有的古代特色,一切會破壞古鎮的現代化產物都被隔絕在外,年輕人都出去賺錢了,留下的只有對古鎮充滿愛與寄託的古稀花甲老人,還有無畏煩惱憂愁的孩童。
皤灘古鎮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皤灘鄉,距離仙居縣城西約25公裡左右,仙居縣城有班車可以到達皤灘古鎮,大致需要約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古時候,皤灘具有連接東南沿海與浙西內陸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得成為著名商埠和古代食鹽之路的重要中轉碼頭。在歷史的變遷中,這裡也遺留下了大量的古蹟。
在一千多年前,宋真宗以「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詔改永安縣為仙居縣。皤灘古鎮,見證了一個繁華的重商市井沒落與興衰。過去,這裡就因水路便利而成為永安溪沿岸一個繁華集鎮,清朝興盛時期,皤灘溪上日停商船近500艘。曾有無數文人墨客,在這裡耕讀隱居、頤養天年。淹沒在時光的記憶裡。
皤灘古鎮,每一處建築都是一篇故事,令人遐想不已。其中一處保存比較完好的建築,招牌「色賽春花」的春花院,是明清時期的一種青樓酒肆。外院,九枚銅錢鋪地,前為一顆荷花的心,意為踩著銅錢過來,到了這裡必須有錢,只要有錢不分尊卑都能得到花魁的放心,故有「腳踩九連環而得女人心」的這一說法。
皤灘古街區的「龍尾」處有一座高高的磚雕坊,磚面刻有龍鳳、麒麟、仙鶴、仙鹿、花卉、人物等吉祥圖案,其高超的技藝賦予了作品的生命力。同時,皤灘古街區還保留了「古民樂」、「花燈」、「民間大戲」、「明清茶道」、「八大碗」等民間藝術和飲食文化。曾經有人說,若要看浙江的模樣,不必看「七山二水之一分田」,而是看那些古鎮。
保留的遺蹟中,以街道和民宅建築最有特色,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代商業文明的古蹟。皤灘古街長達2.5公裡,全由鵝卵石鋪砌,文章開頭也有提到,具有十分獨特的龍形結構,有著「江南第一古街」的名譽。這裡人不多,沒有被過度開發,還是有特色的古鎮,這裡有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古村古鎮的純淨自然,在這裡,能邂逅一份久違的心動。